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4页
第2页 / 共64页
第3页 / 共64页
第4页 / 共64页
第5页 / 共64页
第6页 / 共64页
第7页 / 共64页
第8页 / 共64页
第9页 / 共64页
第1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 门: 太钢自动化公司 黑 带: 周喜龙 开始日期: 2006年11月20日 结束日期: 2007年04月20日提高太钢物流跟踪系统资源有效利用率1. 项目陈述 太钢自动化公司负责并承担集团公司进厂、出厂、厂际物资计量业务,随着新建产线的逐步投运,产能扩大一 倍,所有的物资量也扩大一倍,急需提高物流跟踪系统的资源(人员、设备、计量运行体系等方面)利用率,以适应集团 公司生产的需要。 根据集团公司2006年1-11月物资计量数据统计分析,焦化原煤、新炼钢区域废钢物资是目前物资量中增加最多的 ,且焦化是冶金工业最前端工序,废钢是炼钢系统最大量的物资,为此以这两种物资作为项目的突破点,实现改进。 2. 项目范围: 太钢焦化厂原煤、新炼钢废钢消耗物流 3.现状及目标项目指标 现 状目标值 潜在最佳值 提高太钢物流跟踪系统资 源有效利用率50%80%83%6 Sigma 项目授权书项目编号:TISCO/6BB-2006-40 项目名称:提高太钢物流跟踪系统资源有效利用率 部 门: 自动化公司 黑 带: 周喜龙分 类公司倡导者单位倡导者项目倡导者财务专员黑 带 签 字胡玉亭王 洪何建平段志红周喜龙 日 期06年11月20日06年11月20日06年11月20日06年11月20日06年11月20日4. 项目实施日期 起始日期: 06年11月20日 结束日期: 07年04月20日 5. 顾客需求外部顾客:希望在进厂或出厂物资计量时方便快捷,避免手续繁琐和停车等候。内部顾客:为保供生产,物资及时卸货入库,避免车辆排队等候和厂内绕行。 6. 项目收益合理人力资源配置,减少人力资源浪费,衡器设备均衡计量,全公司物资合理、有序、科学计量,从而提高太钢 物流跟踪系统资源有效利用率,收益预计200200万元. 7、团队成员成员银丽 馨任慧娟申宏伟龙顺 平温鹏李振中罗胜王省林李华王犁赵鹏伟石玉生部门自动化公司自动化公司制造部计财 部 原材料采 购部加工厂焦化厂2D-1 D-1 定义阶段计划定义阶段计划阶段工 作 任 务1 项项目选选定背景2 项项目与战战略的联联系3 问题陈问题陈 述、顾顾客的声音及CTE4 项项目范围围5 Y的定义义、基线线水平和目标陈标陈 述6 效益预预算7 项项目的人力组织组织 架构8 项项目推进计进计 划31、随着公司150万吨不锈钢项目的投产,公司 进厂、厂际、出厂物资量大增,因而对太钢物流跟踪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提高人员、设备、计量运行体系的运行效率,一方面满足外部顾客进出厂物资计量快捷、方便,减少手续繁琐和停车等候,缩短在厂区的滞留时间,另一方面满足内部顾客及时卸货入库保供生产,以适应太钢准时精益生产的需要。2、根据太钢2006年1-11月物资计量数据,7、8月份以后,物资流量逐步增加,厂区道路运输繁忙,而ERP信息化系统要求物流和信息流同步,使生产消耗物资及时进入物理库存和信息库存,以保证各工作(成本)中心的生产投入保持必要的库存,为下一步准时制生产作准备,因而提高物流跟踪系统效率迫在眉睫,刻不容缓。3、汽车运输方式是我公司重要的物资保供形式,新生产线投运以来,汽车运输物资也成倍增加,更加重了厂区运输负荷,特别是西门和新西门(煤运通道),西门为新炼钢系统废钢计量通道,新西门为原煤计量通道,主要为焦化厂运输原煤,均是公司汽车大宗物料的 进厂通道,平均每日进厂运输的车辆分别达到1000辆以上,在某些时段汽车排起长队等候计量,在附近的库区等候卸货。大量的运输车辆在厂区道路、计量区域、卸货区域滞留等待形 成拥堵,不能及时卸货和回皮计量,造成计量数据无法及时上传ERP系统,难以保证物流和信息流的统一。D-2 D-2 项目选定背景项目选定背景4D-3 D-3 项目选定背景项目选定背景汽车进厂大宗原燃料统计帕累托曲线图车数统计图吨数统计图对汽车进厂物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前2项物资占到所有物资的80%,根据柏拉图原则,将前2项物资作为此次改进项目的优先改进项,即焦化厂进厂原煤、炼钢系统废钢原料作为问题突破点,逐步改进物流系统,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对其它物资不单独进行分析。5太钢经营战略建设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部门经营战略准确 优质创新 高效BB 项目提高太钢物流 跟踪系统资源 有效利用率项目达到预定目标,将提高太钢物流跟踪系统有效性,提高客户满意率,减少客户抱怨,减少厂区物流拥堵。D-4 D-4 与战略联系与战略联系6D- 5 D- 5 问题陈述问题陈述问题陈述(Problem statement) : 据2006年汽车运输(焦煤、废钢)计量数据统计结果,其中在标准时间内完成的车数约为50%, 由于物流不畅,不能及时将物资卸入库内,造成厂区物流拥堵,特别是7月份计质量系统运行后,ERP要求物流和信息流实现同步,以保证物理和信息库存物料满足生产投入的需要。因而,如果物资到厂、卸货入库的数据无法及时上传,将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直接影响到公司生产经营目标的完成,并可能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7D- 6 D- 6 顾客及顾客及 CTECTE内部顾客:焦化厂 二钢厂顾客要求:物资及时卸货入库数据及时上传系统项目CTE 物流跟踪系统资源有效利用率80%1.根据2006年1-11月物资计量统计数据,焦化厂进厂原煤从前半年的每月平均116609吨,上升到后半年的191674吨。二钢厂新炼钢系统投运后废钢消耗平均每日需要备料2000吨,每月平均消耗近50000 吨。2.焦化厂是冶金工业的前部工序,废钢是炼钢系统主要的大量的原料,况且公司运煤通道和废钢运输通道车辆大增,经常拥堵。由此可见,将提高公司物流跟踪系统有效利用率进行立项、改进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外部顾客:物资供应商和承运方顾客要求:减少物流拥堵8D- 7 D- 7 项目范围项目范围厂际物流Process进厂(焦煤、废钢)物流出厂物流重车进厂太钢物流图上秤计量回皮计量卸货空车出厂9D- 8 Y D- 8 Y 及缺陷定义及缺陷定义DEFECTY1.原煤进厂到卸货入库的时间标准时间 Y2.废钢进厂到卸货入库的时间标准时间 Y定义物流跟踪系统资源有效利用率计算公式:Y=100%每月符合标准时间的车数每月焦煤(废钢)计量总车数Y1.原煤进厂到卸货入库的时间标准时间(8小时) Y2.废钢计量到卸货入库的时间标准时间(7小时)10D- 9 D- 9 基线及目标陈述基线及目标陈述基线50%目标80%潜在最佳值数据来源: 06年1-11月计量数据与07年公司目标值83%11D- 10 D- 10 效果陈述效果陈述直接效益煤运通道衡器、焦化卸煤区机械24小时计量。废钢通道汽车衡,新废钢料场废钢卸货区机械24小时运行。物资量增加一倍,人员、设备不增加,通过优化流程,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保证物资按时计量、卸货入库,信息即使上传,确保准时生产,减少库存,缩短运输车辆厂区滞留时间,节约人力资源成本、设备投资和库存占用,直接收益200万元。间接效益项目改善后,确保物资准时入库 ,保证准时制生产,同时提高顾客 满意度。直接节约的成本:2,000,000元12D- 11 D- 11 人力组织人力组织龙顺平单位倡导者:王 洪指导老师:王平军专业 管理员核心成员李振中罗胜王省林温鹏李华申宏伟任慧娟银丽馨绿 带专业 管理员系统 工程师 成本 管理生产 计划物流 管理网络工 程师调度室 主任工程 师 王犁赵鹏伟废钢 管理采购 管理黑带: 周喜龙石玉生煤炭 管理项目倡导者:何建平13D- 12 D- 12 项目推进计划项目推进计划内容时间时间工作计计划定义义-D开始日期:11月15日完成日期:11月20日1、项项目选选定,项项目团队团队的确定及培训训。 2、形成项项目授权书权书。 3、形成定义阶义阶段项项目报报告。测测量-M开始日期:11月20日完成日期:12月31日1、计计算出立项时项时的工程能力。 2、通过过流程图图、因果图图、C&E矩阵阵找出关键键X;运用 FMEA找出改进进机会。 3、总结测总结测 量阶阶段,确定需要进进一步分析的关键键因素。分析-A开始日期:12月31日完成日期: 1月31日1、利用流程的分析工具对对影响影响资资源有效利用率的变变量 进进 行进进一步分析,以便找出影响输输出的关键输键输入因子X。改善-I开始日期: 1月31日完成日期: 3月20日1、针对针对影响物流跟踪系统资统资源有效利用率的关键键因子进进行改 善。控制-C开始日期: 3月20日完成日期: 4月20日1、明确已经经做出的改变变,制定应变计应变计 划。 2、聚焦关键键控制点,对对少数重要的控制点进进行监监控。 3、核算财务财务收益。14阶段工 作 任 务1 测测量系统统分析2 工程能力分析3 绘绘制鱼鱼骨图图4 C&E矩阵阵5 C&E矩阵阵柏拉图图6 失效模式分析(FMEA)7 采取部分改善后的 2nd FMEA8 部分改善措施9 效果验证验证10 小结结M- 1M- 1 测量阶段计划测量阶段计划15测量内容:进厂计量时间 样本数量:共10个车90数据 测量机器:时钟 测 量 者:银丽馨、任慧娟、申宏伟 记 录 者:银丽馨 测量方法:随机抽样从ANOVA Table分析结果可知:P/TV=9.22%,小于10%,说明测量 系统可用,分组数=15,说明测量系统 分辨率可以满足要求。M- 2 M- 2 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Study Var %Study Var Source StdDev (SD) (6 * SD) (%SV)Total Gage R&R 0.011621 0.069724 9.22Repeatability 0.005887 0.035321 4.67Reproducibility 0.010019 0.060115 7.95测量者 0.002844 0.017062 2.26测量者*样本 0.009607 0.057643 7.62 Part-To-Part 0.125511 0.753069 99.57 Total Variation 0.126048 0.756290 100.00 Number of Distinct Categories = 1516M- 3M- 3 Y Y的工程能力分析的工程能力分析现状: Inverse 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 Normal with mean = 0 and standard deviation = 1 P( X 0): Z = -2.94 P-Value = 0.998Test and 废钢 for Two Proportions Sample X N Sample p 1 30 55 0.545455 2 64 87 0.735632 Difference = p (1) - p (2) Estimate for difference: -0.190178 95% lower bound for difference: -0.325249 Test for difference = 0 (vs 0): Z = -2.32 P-Value = 0.990从2P检验分析结果可知:P-Value = 0.998,大于 0.05,说明系统资源有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