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0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3页 / 共50页
第4页 / 共50页
第5页 / 共50页
第6页 / 共50页
第7页 / 共50页
第8页 / 共50页
第9页 / 共50页
第1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014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俄国(苏联)发展线索沙俄苏俄苏联资本主 义社会社会主 义社会1917192119251953196419851917年十 月革命1922年1991年12月阿 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战时 共产 主义新经 济政 策斯大 林体 制列宁勃列日 涅夫斯大林赫鲁 晓夫戈尔巴 乔夫社会主义改革重在 农业重在 工业经济 政治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没有从根本上突 破斯大林模式突破体 制,但 背离社 义方向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 经济严重匮乏.内容:农业 工业 商业 分配实行余粮征集制 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取消商品贸易 实物配给,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3.评价:母亲在号召你参加红军了吗?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请回答:当时的俄国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列宁在1919昨天,我们敬爱的粮食人民委员瞿鲁巴同志晕倒 在会场上,他拥有调拨几千万普特粮食的权利,却 没有留下能填饱自己肚子的哪怕一小口。感动之余 ,我们利用星期六休息时间进行了义务劳动,列宁 同志也要加入。同志们,请参加义务劳动,支援前 线、保卫苏维埃! 莫斯科喀山机务段党员材料一: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 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 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 义”是一种功劳。 请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功劳是什么? 请思考:这种现象谁是最大的受害者? 材料二:1919年,俄国一普特粮食的价格为国家征购 价:6卢布,国家零售价:30卢布黑市价格:200卢布集中力量,战胜敌人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材料三: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 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 生产和分配”的做法脱离了实际,“现实生活说明 我们错了”请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错”在哪里? 背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实际(2003.上海)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 ,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国内战争结束后,群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 强烈不满. 1921年2月爆发了喀琅施塔得兵变。我们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 度具体发展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们必须 根据实验做出判断。 列宁 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2.内容 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解除中小企业国有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严重, 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农业 工业 贸易 分配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 3.特点新经济政 策新在何 处?变化一:列宁与农民 在俄国小农占了人口的绝大多 数,我们必须迁就农民,必然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 样农民才会得到鼓励。 列宁变化二:列宁与美国资本家 1921年,23岁的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走进了克 里姆林宫,他为苏俄带来了大批急需的医疗设备。 但列宁告诉他:“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 和技术。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 。面对危机,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党做出了怎样的变化? 比较两种政策的特点项目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新经济 政策特点管理 方法经济 体制高度集中,高度集中, 行政管理行政管理扩大地方和企业扩大地方和企业 的自主权的自主权单一的单一的 公有制体制公有制体制在公有制前提下,在公有制前提下, 多种所有制多种所有制 形式并存形式并存福特汽车 嘎斯汽车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 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 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 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 杖走动了!”联共(布)中央发布讣告:“无产阶级所固有的一切真正伟大和英勇的品质 大无畏的智慧,不屈不扰的、顽强的、战胜一切的 钢铁意志,对奴役和压迫的深恶痛绝,移山填海的革命 热情,对群众创造力量无限信任,巨大的组织天才,都 由列宁卓越地体现了出来,伟大导师列宁的逝世(1924年1月21日)列宁的逝世后,代之而起 的是一位“钢铁般的人”斯大林:出生于格鲁吉亚 一个鞋匠家庭。20 岁就成为了一位职 业革命家。1905年 ,他第一次见到列 宁,从此成为了列 宁的支持者。列宁 逝世后,斯大林开 始领导苏联的社会 主义建设。三、“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在斯大林的领 导下,按照斯大林的规划 所确立起来的国家政治经 济体制。它是苏联在特定的历史 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主义计 划经济模式.斯大林的选择 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 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99的耕种要靠 畜力和人力来完成。对此斯大林说了这样一段话: “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 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 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 请分析:斯大林建设社会主义的 侧重点是什么?这样选择的依据是什么?所有制形式: 。管理体制: 。调节手段: 。管理手段: 。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激动人心的 “一五”计划“主席台上挂着大幅的苏联地图。报告人 每提到一项建设工程,在地图上相应的地点 就会亮起一盏小灯。等到报告结束时,苏联 地图上已经布满了五颜六色的灯光,1000多 个迷人的亮点闪烁着。” 真理报报道:斯 达汉诺夫同志创造了风镐 劳动的全苏新纪录。在六 小时一班的工作时间里, 他采煤102吨煤,超过了 普通定额的13倍!在他的 带领下苏联掀起劳动竞赛 的热潮。充满激情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苏联的五年计划名 称时 间主 要 成 就第一个五年 计划 第二个五年 计划第三个五年 计划1928年- 1932年从农业国变为 工业-农业国1933年- 1937年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 一,世界第二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 而被打断捷报频传 苏联经济的巨大发展和它所采取的“计划 ”方式,引起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一时间,“计划”成 了最时髦的词。 苏联一五计划之后,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 美国,也第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 先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捷报频传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 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 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 政治经济桎梏。20世纪50年代, 苏联斯大林模式引发 的问题已日益显露。例如:工业发展 很快,1913年1950 年增加12倍。农业却 徘徊不前,只提高了 40%,1953年全苏人 均的粮食低于1913年 ,而苏联人口比1913 年增加了20%。如何评价斯大林体制?使苏联国力增强、国民素质提高 对资本主义国家起了借鉴作用 为取得反法西斯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利:弊:政治方面:造成个人高度专权;缺乏对干部的 监督;盛行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经济方面:片面发展重工业;为支持工业,不 惜损害农民利益,损害了农民积极性;计划指令 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对二战后苏联发展是极为不利,成为以后苏联 解体和东欧巨变的重要原因。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 帝,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叨他的名字,他们相信 :只有他一个人能够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 略和解体。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 1. (2009高考广东单科)列宁曾讲过:“ 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 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 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2008 四川高考试题)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 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 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即绝对禁止任何 人保存和隐藏余粮。”这一措施实行于( )A1917年十月革命 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3.(2009高考广东理基)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 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 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 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 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 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 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 4.(2009高考江苏单科)丘吉尔曾说过:“斯大 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 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 ,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 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背景目的措 施农业工业 评 价成效局限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一 定成效。没有突破旧体制;脱离实际; 盲目性; 赫氏的个人作风斯大林模式弊端暴露;农业问题严重权力下放和调整工资 物质利益原则养牲畜,自留地 种谷物,开荒地 种玉米,卖农机四、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 赫鲁晓夫(18941971),原苏 联领导人。19531964任苏共 中央第一书记美苏核对抗,冷 战期间的苏联主要领导人;第二 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 事件的主要策划者。在苏共二 十大上,赫鲁晓夫通过秘密报告 的方式,揭露了斯大林在大清洗 中的行为,引起震惊。下台后郁郁寡欢的苏联前领导人赫鲁晓夫在沉寂中 病逝,当时的俄罗斯各大报纸在报道中甚至没有明显突 出他的名字。有人说他是“鲁莽的改革家”。赫鲁晓夫平反冤假错案;为受迫害者恢复名誉; 强调集体领导原则;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 莫斯科红场斯大林的巨幅雕像被推倒赫鲁晓夫大力 提倡种植玉米赫鲁晓夫 在农场视察在1960年举行的联大 会议上,赫鲁晓夫毫不 掩饰地表达愤怒。赫鲁晓夫喜怒无常的性格被称为“鲁莽的改革者”赫鲁晓夫的墓碑赫鲁晓夫的墓碑墓碑上半白半黑的对墓碑上半白半黑的对 比比,“,“其中包含着永恒其中包含着永恒 的矛盾的矛盾光明的进步光明的进步 的因素同反动因素之间的因素同反动因素之间 的斗争。的斗争。在彼此斗在彼此斗 争中相互咬合争中相互咬合”墓碑的设计者墓碑的设计者 涅伊兹维斯特涅伊兹维斯特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 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改革?苏联伊万诺夫将军90年代议论赫鲁晓夫的功过时说:“他是个犯了错误的共产党人。他跟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不一 样,是真心想实现共产主义的,只是方法不对头,效果不好。”赫鲁晓夫当政的19531964年,苏联工业 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9.113.2,普通人生 活明显改善。他颇有平民风格,当政时不重“ 形象工程”,大量建造站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