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4班班级简报 第七期 主编 杨庆峰 二0一二年十一月三十日目 录 刊首寄语 温馨提示 学情通报 他山之石 交流园地 本期之星刊首寄语 虽然我们从未谋面,但我们却有交流不完的话 题;虽然我们相隔很远,但我们却可以在这里相 聚。共同的事业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的 理想给予了我们不竭的动力。数月来,我们彼此 倾诉着工作中的烦恼,也分享着教育教学成果的 点点滴滴。我们也曾互相仰慕,我们也曾言语犀 利;我们也在寻求帮助,我们也在抛砖引玉。教 学的灵感在这里诞生,智慧的火花在这里燃起。 一度让我们以为乏味的工作又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一度让我们感觉迷失的自己又看到了付出的意 义。亲爱的老师们,真心感谢你们,从你们 那里,我受益匪浅;真心敬佩你们,从你们 身上,我看到了教师的无私与伟大。我愿以 你们为榜样,勉励自己,潜心治学,用心育 人,让自己的从教生涯绽放绚丽的鲜花。希 望我们一起努力,提升修养,丰富学识,改 进教学,提高效率,让更多的优秀人才从我 们手中托起。最后祝各位老师工作愉快,身体安康!温馨提示今天是最后一天了, 还有个别老师学 习时间不足,作业未提交,总成绩还不合 格,请在抓紧完成,以免影响最终考核。 我会在下午6:00之前对大家的作业进行 最后一次批改,希望大家抓紧时间。学情通报 研修日志:提交数 1273评论数 113 班级推荐数 218 我的教学故事:提交数 119 评论数 26 班级推荐数25 作业:提交数703评论数 46 班级推荐数46 论坛研讨:发帖数 1949 回帖数 4370 精华贴数 15 班级学习简报:发布数 7评论数27学员数:255 他山之石教育,该留下故事 作者:张菊荣 岁月逝去,当你的青丝变为白发时,回首自顾, 老师们,在你的教育生涯里,可曾留下过令回忆美丽 、让自己感动的故事? 也许是下雨的早晨,也许是薄暮的黄昏,也许是 课堂的一瞬间,也许是课间的走廊里是一节课上 的一个细节,是一个学生的一次哭泣,是一次开怀透 顶的欢笑,是一回心心相印的谈心,我想,正是这一 个个让人梦牵魂绕的故事,构成了教师职业的五彩缤 纷。 这就是诗,这就是歌! 教育的故事,是老师用心来创造的;正是因为那 是我们创造的,所以才是我们最可珍贵的! 教育的故事,是老师与学生一起来创造的;正是 那些可爱的孩子,使我们的创造有了意义! 教育的故事,也许并不会激动得让人热血沸腾, 但细细回味,又有多少的快乐与温暖! 每天都在生活,每天都有教育,每天都有这样的 故事。这样的故事,也许平淡,也许缺少起伏的波澜 ,也许没有惊天的骇浪,但就在这一笑一颦中,盛满 了对教育的理解,盛满了对心灵的关爱孩子们 ,因为这样的故事而成长;教师们,因为这样的故事 而幸福! 翻开论语,我们读到的是孔子与他的弟子们 的一个个亲切的故事,在河边,在山间,在生活的每 一个空间,都回响着教育的乐章;走进陶行知,我们 感动于“四块糖果”,感动于晓庄的抗争,感动于育 才对于一位瘌痢头儿童的特别的爱;我们读李镇西老 师的书,一个个关于学生们的故事让我们激情涌动 可以说,没有留下故事的教育,绝对不会是成功 的教育!以心点燃的心,总会有心动的故事!翻开苏 霍姆林斯基的文集,我们清晰地看到,如果从书页间 抽却这许多的故事,整个苏霍姆林斯基的大厦将倒塌 !正是这些故事,让一个平凡的教师引起世界教育的 瞩目! 每一位曾经为教育付出的人,都会为我们的教育 ,为我们的孩子,留下那些故事。那些故事,是我们 人生的一笔财富! 在一个大年初一的早上,我的远在南疆 当兵的学生通过电话送来新春的第一声祝福 ,我的全部幸福莫过于此!为了这个电话, 也许我会付出整个新一年的心血,可是我因 此而幸福。电话的那头,讲述起他的童年故 事;他的童年故事,正是我的教育故事啊! 在一个静静的夜晚,我在单位的办公室 里学习打字,一位正在读高中的同学走进来 ,与我作了朋友式的对话,愉快充满了整个 的夜晚。在回忆中开始,我们一起憧憬着未 来。她的未来会有更辉煌的业绩,而我呢, 将继续去做那些动人故事的创造者! 每当我从别人的嘴里听到我的已经毕业 的学生对我的“高度评价”时,一种做教师 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教师的成功,我 觉得并不是某一节课得奖了,也不是某一篇 论文发表,这些带给我的幸福感远不如孩子 们的一句赞语,远不如若干年之后,我们一 起记得的那些个故事。交流园地生命课堂动起来发布者:王霞 发布时间: 2012-11-23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我们生活的一条保鲜准则 ,同样,唯有“运动”着的课堂才彰显它的生命力 。 题记 前年刚从象牙塔出来的我,站在讲台上也2年了 ,在感叹光阴荏苒之余,我更感慨于这短短2个春秋 的所学所获。 来立人之前我满脑子还是传统的教学观,甚至我为能掌 握这样的教学观而沾沾自喜。然而,当我学习参与了立人的 “分层导学,以诱达思”的课堂教学改革,意识到陈旧教学 中“填鸭式”、“满堂灌”,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教 师一支粉笔一张嘴霸占整个课堂的教学方式已被远远抛弃, 这些被时代发展摈弃的教学方法,既不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 需要,又不能提高学校的竞争能力,更不能促进学校持续、 稳定、健康地发展,当然,也会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处于停滞 甚至滞后的状态。“分层导学,以诱达思”的学习理论颠覆 了我的教学观,同时,我产生了一种教学上的紧迫感与茫然 感。或许正是这种不安的情绪强迫我们新教师加快速度投入 到“分层导学,以诱达思”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学习中,在这 条漫漫的探索路中还尚未悟得真谛,但是切实感受到生命课 堂对学生、对教师的重要。课堂需要生命,生命需要运动 课堂的“动”是师生共同完成的环节与任务,不是教师的 口舌活动,而是其导学有方;不是学生随意地闹,而是学生 的“动手做、动眼看、动情读、动口议、动耳听、动笔写、 动脑思”。 一教师的相机诱导 对于这点,其实新教师经验不足,没有太大 的发言权,只能浅谈一些学习感悟。 首先,传统教学中,我们习惯了“吩咐、命令”着 学生去学,如果学生没有完成或完成率较低时就拍 案而起,满腔热火地怒斥学生如何不认真,怎样不 勤奋,殊不知,正是我们教师在无形中铸就了这些 “不认真、不勤奋”的学生。特别是七年级的学生 ,他们刚从小学“执行命令式”的阶段生活中脱离 出来,学生渐渐增强了自我意识,对于教师的命令 不再单一地执行了。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教师还是 一如既往地希望把孩子拉到你的命令圈里,学生大 多都会背道而驰。我们需要的是,让学生自主地、 自愿地靠拢你的指导方向,这样才能保证质量。 刚开始的时候,看到学生好做小动作,喜欢讲话就勃 然大怒,在自己的威慑下那些学生似乎都“认真”起来了, 我以为自己做好了工作了。其实不然,当成绩出来的时候, 才发现那些原本爱讲话、好做小动作的学生依旧成为班级成 绩的垫底他们是没讲话,没做小动作,但同时也没有融 入你的课堂。我陷入沉思,是什么原因致使这些小部分的学 生脱离了课堂的轨道?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请记住,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孩子好好学 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 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是的,如果没有成功学生很难找到学习的情绪,那么如何让 这些小部分的差生找到成功的快乐? 于是,我尝试着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设下一两个较为简 单的题目,故意引导那些小部分的学生来回答,当他们答对 或接近时给予鼓励和肯定,那时我分明看到这些孩子脸上显 露出的骄傲与自豪,而当堂,他们会相对认真地投入到你的 课堂中。当然,这点并不能适用于任何差生,根据他们的不 同性格来量定的。也是从这个小小的引导方法上,我们可以 看到课堂上教师的相机诱导的重要性了。 其次,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老教师们能够灵活地掌握 好自己的课堂,学生也能较好地跟上拍子,相比而言,起初 在自己的课堂上经常会感到学生脱离了自己的轨道,当我很 努力把他们拉到原轨道时,发现他们眼里反而多了几分困惑 与怀疑,原来是我把握错了真正的导的含义。比如在学习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中,学生在讨论对学校的教育不满意时 应该如何做的问题时,学生们没有按常理出牌,个个争先恐 后地大谈要如何逃学、罢课等等很多明显违规违纪的行为, 我当时很震撼,我知道其中有一部分是起哄,但是对于一个 平衡班来说,那些不好读书的学生大有人在,在教师面前敢 把实话说出来,一方面说明我和他们之间的距离比较近,另 一方面也凸显他们的个性化。所以就那个问题我用了较大的 功夫慢慢引导学生意识到新时代下一个真正有素质的学生应 该具有什么样的行为。教师的相机诱导不是把自己的主观意 识强迫式地注入到学生的脑海里,而是要用巧妙的明确的导 向性信息诱导学生去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说出自 己的观点和想法,让学生能够在明确有效的方向中自主地思 考。这样课堂中,教师动得少但精,而学生则动得自愿且有 收获。当然,这是一条漫长且坎坷的路,作为新教师需要 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学习和摸索。 二学生的相机而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让学 生“动手做、动眼看、动情读、动口议、动耳听、动笔写、 动脑思”,独立地、全身心地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在情趣中 进行学习,在愉悦中克服困难,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在满怀 热情中不断取得成功;并且不断积累小的成功,最后成就大 的成功!在接触“分层导学,以诱达思”课堂教学改革之前, 课堂上我不敢放开,觉得让学生主宰课堂多少会不放心,但 是,在学习了其相关理论后觉得课堂的改革是必要的。其实 很多时候,我们的不放心是出于对学生的不信任与拘束习惯 ,而很经常课堂上陷入了学生埋头记笔记,思想僵化地跟随 着教师的固定死板化节拍的僵局,学生的学成为一种僵化了 的被动式,而教师承包了课堂,也累得筋疲力尽。我喜欢轻松的课堂,学生能够在一个轻松的气氛下专 心地自愿地完成学习的任务,我就会舒心地微笑着下课。可 能是实习时形成的思想惯性,以为学生认真、安静地听课, 做笔记那就是好课,所以忽视了学生各方面的“运动”。在 参与了“分层导学,以诱达思”课堂教学改革,学习其相关 的理论知识后,开始渐渐着重了学生的“课堂运动”,而且 有了明显的成效。 语文课堂较侧重于“七动”中的“动情读、动口议、动 耳听、动笔写、动脑思”。 “动情读”、“动耳听”:特别是七年级的学生, 对美文的朗读很必要,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动 耳听”后能较快地掌握朗读的情感与节奏,特别是诗歌、 古文,所以在课堂上不能忽视学生的“听”,因为个人范 读不是很好,所以经常用朗读带来代替(效果会相对差点 ,如果教师能范读最佳)。朗读对于学习语文很有帮助, 特别是有感情的、投入的朗读更能深入地感知文本,体会 文意。朗读分不同方式,有齐读、默读、自由读等,不同 性质的文本需要不同的朗读方式。“动口议”: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小组活动的讨论。 在学习“分层导学,以诱达思”之前,没有让学生讨论的 习惯,觉得学生之间只会嬉闹,没办法认真地讨论,白白 浪费时间。在实施的前几天效果确实不是很好,可能一方 面学生也还没适应这样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是我的导向 性信息不明确,以致学生像无头苍蝇。后来慢慢地强化了 这方面的学习,课堂上尽量让学生明白讨论的内容和方向 ,小组活动也渐成模式,而学生也能较积极地投入到这种 学习方式中。 “动笔写”:语文是一门听说读写兼容的学科,所 以不仅仅要会说会读,更要会写。没有人能天生写得一手 好字,写出篇篇好文章,这跟平时的练习是紧紧相连的。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特别是平衡班的学生,容易对写 作产生厌倦的情绪,觉得写作文是一项高难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