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开火车:判断下列句子对错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相比,最大 的特点是革命性 3、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和消灭, 是永恒不变的 4、物质和意识是不可分离,相互依赖的 5、认识的来源是实践和学习 6、真理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范畴 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运动变化也是一 种发展 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有质变都是发 展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两个事 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要实现人生的社会价值,最好先实现人 生的自我价值 社会存在主要是指自然地理环境 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决定作用 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高考考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 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基本 矛盾)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实现方式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5、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1课关键词社会历史观社会发展 规律三对关系总趋势、实现途径社会历史 的主体人民群众(作用、方法论)社会存与社会意识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社会生活社会生活决定 社会存在反作用(促进、阻碍)精神方面物质方面小结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生产力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决定反作用反作用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制度和设施制度和设施 决定决定反作用反作用(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4、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实现途径)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的矛盾人类社会的 基本矛盾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社会主义改革特点:非对抗性阶级社会发展 的直接动力解决(1)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 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3)社会主义改革的作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5、如何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1、主要原理方法论(见必背点) 2、易错易混点(见名师金典) 3、关键词(必背点附页)学案:小试牛刀-高考链接 一、单选题 1、3、4、6、7、9、11、13 答案1、A 3、D 4、C 6、A 7、D 9、C 11、B 13、D 19、两年前,T市将市区街道办全部撤销,将人、 财、物等资源下沉到社区。社区居委会由居民依法 选举产生,社区内的大事要事,均需居民会议或居 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权也交 给了居民。社区内设立了公共服务大厅,将适宜社 区办理的多项行政职能分解到就业、救济等服务窗 口,并有专人负责各片区的信息采集、安全及上门 服务。社区党组织协调各方将党员、干部、志愿者 等组织起来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政府引导 下,社区基金会、个性化调解室等社会组织发展起 来,成为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两年来,该市 社区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居民幸福感显著上升。 联系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 ,说明T市是如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 19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 存在有反作用,要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 证关系,适应社会转型要求,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 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调整上层建筑,进行机构 改革,促进社会发展; 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发展社区自治,培育社会 组织,推动社会进步;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 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 利益。 22.人民日报发表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一文 指出:“深化农村改革,是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 障,也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针对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 ,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才能激发农村自身活力 ,保证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 顺利推进。” 联系材料和实际回答下列问题: (1)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我国进一步深化 农村改革的原因。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 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 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深化农村改革,就是要改革农村生产关系中不 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 基础的部分,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 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从而解放和发展 农村生产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活力。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积 极稳妥地推进改革,才能保证农村经济社会的稳 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