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4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5页 / 共34页
第6页 / 共34页
第7页 / 共34页
第8页 / 共34页
第9页 / 共34页
第1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日本明治维新幕府被推翻以后,明治政府为实现富国 强兵,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步废除了旧的 封建体制,建立起新的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的 发展,历史上称之为“明治维新”。一、明治维新的背景(1)实行森严身份等级制度名义首脑、无实权名义首脑、无实权掌握实权掌握实权藩主,全国各地藩主,全国各地200200多,多, 实际上是封建分裂割据实际上是封建分裂割据将军、大名的家臣,幕府将军、大名的家臣,幕府 的统治基础的统治基础被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统统 治治 阶阶 级级不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1、幕府的腐朽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人民 的反抗不断。?材料: 一、除特许船只以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国外。 二、除特许船只以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外国。如 有偷渡者,应处死罪,偷渡船及船主,一并扣留。 五、发现耶稣教教士者,应予以褒赏。告发人之功 绩优良者,赏银百枚。其他告发人,依其忠行情节 ,酌量褒赏。 十五、五处之商人限于7月20日以前抵达长崎。迟到 者不列入分配额中。 -译文据中川清次郎著西力东渐本末,1943 年版,第196-198页一、明治维新的背景(2)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请结合课本内容从原因、内容、影响三方面比较一下日 本的闭关锁国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异同?内容影响原因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落后于世界潮流清朝:统治者的盲目自大日本:为了防止外部侵略相同:不同:一、明治维新的背景名义首脑、无实权名义首脑、无实权掌握实权掌握实权部分大名从事工商业部分大名从事工商业 ,不满幕府统治阻碍,不满幕府统治阻碍 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状况恶化,经济状况恶化, 不满情绪增强不满情绪增强生活日益贫困,不生活日益贫困,不 断进行反抗斗争断进行反抗斗争幕幕 府府经济实力增强,政治权利较少经济实力增强,政治权利较少1、幕府的腐朽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人民 的反抗不断,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材料二:在棉纺织业中 ,商人以“出机”、“换 棉”等形式给生产者提 供棉花和织机,让劳动 者在自己家中织布,按 成品多少付给工资,控 制了农村家庭手工业者 。2、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发展材料一:日本的纺织工场惊 破 太 平 梦几 只 蒸 汽 船佩理登陆图(1853年)1.原因:日本闭关锁国,封建落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和掠夺原 料(根本原因)2.概况: 3.结果:迫使日本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日美亲善条约 英、俄、荷、法相继与日本签订不平 等条约,日本被迫开国3、佩里叩关使日本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4、影响:(1)、日本的民族危机加深、社会危机加剧(消极)日本国门被打开,主权遭破坏,沦为半殖民地国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带来巨大灾难 (表现)a、日本传统的纺织业遭到打击,手工工场纷纷破产;人民生活日益困苦,被迫起义,反封建的斗争空前高涨民族危机社会危机b、列强大量套购日本黄金,致使日本黄金大量外流, 钱价下跌,经济混乱。(2)、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原料的大量出口刺激了生产的发展; 资本主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传到日本,对日本 经济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 长期与外国人打交道中,一些有识之士,目睹了工 业文明的优势,开始从国外购进机器,建立工厂; (3)、受幕府排挤的西南诸藩,大名们看到了幕府的 软弱无能,采取自强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当地社会经 济的发展,后来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的重要基地和 主要力量。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使尊攘派认识 到:单纯“攘夷”是不行的,只有倒 幕才是挽救日本的先决条件。 1原 因:2倒幕派领袖: 3根据地:4过程5结 果:高杉晋作及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 西乡隆盛(称为维新三杰) 西南强藩(长州、萨摩等) 开始: 发展: 高潮:长州、萨摩、土左、肥前等西南诸藩联合 大政奉还(原因?) 戊辰战争 推翻幕府统治,成立明治政府,为明治 维新奠定基础4、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建立和巩固了以天 皇为首的新政权。前提条件明治维新的背景 1、日本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和发展2、幕府的腐朽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人民 的反抗不断。3、佩里叩关使日本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4、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建立和巩固了以 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内因 外因前提条件五条誓文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废除旧体制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 义文明根本目的:巩固明治 政府的统治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一)目的(三)内容:政治、经济、文教、军事 、政体(二)特点:“除旧”和“布新”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实现民族振兴、摆脱外来压 迫、发展资本主义1.政治:(1)废藩置县:废除藩国,把全国划为3 府72县,把地方置于中央直接管辖之下。 (2)废除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 取消了等级身份制和武士阶层特权。 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2.经济:(2)改革土地制度 (4)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提高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发展新经济 (1)改革币制(3)地税改革推动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政 府财政收入,为国家工业化政策提 供保障?A、政府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人才,建立“样 板”企业,以供私人企业效仿; B、发展近代交通通信事业,为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C、政府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得到扶持的大 资本家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建立许多资本主义企业。 3.文化生活:(2)按照欧美模式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3)生活习俗方面:A、建立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的教育 B、教学内容增加许多自然科学知识 C、逐步建立小学、中学、大学近代教 育体制,其中小学 实行义务教育培养了大量人才 ,但是向学生灌 输忠君思想,封 建色彩浓厚文明开化 ,发展近代教育 (1)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大力推行西化政策。 如:衣、食、住、行等西化“和魂洋才”(1)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 (2)改进武器装备。从国外购买先进武器,国内 创办军工业,仿制先进武器。 (3)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 (4)武土道教育:尚武、忠君4.军事:建立新军队, 为对外扩张创造条件 作用 :特点:日本军队称为“皇军”,所有军人都要接受武士道教育, 要求必须效忠天皇;只向天皇负责,不受内阁干预。为摆脱民族危机,实现独立富强,并 走上对外扩张道路奠定基础。 5.政体: 原因:内容:影响:实质:积极;局限农民暴动,中小资产阶级、地主不满, 掀起自由民权运动。仍是专制主义统治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二、明治维新的内容政体、人民权利、议会、内阁和枢密院1、性质: 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积极性(作用):1)政治上: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确立近代资产 阶级君主立宪制,开始民主化 2)经济上:日本初步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日本成为亚 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3)军事上: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 4)国际地位:日本完全废除了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 的独立和完整,成为当时亚洲唯一独立的国家,并逐步成 为列强 的一员。崛起为东方强国,三、日本明治维新评价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 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3、局限性:1)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 2 )迅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给邻国及 日本本身带来了重大灾难明 治 维 新背 景政治上:幕府的腐朽统治,使阶级矛盾尖锐,人民起 义不断; 经济上:幕府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外交上: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界。1853黑船事件,使日本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前提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成立明治政府。政治上:废除旧体制(废藩置县、四民平等)经济上:发展新经济(改革币制、土地私有、改革地税 、殖产兴业)文化上:倡导“文明开化”(求知识于世界、改革教育、 生活习俗西化)军事上:建立新军队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目的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实现民族振兴、摆脱外来压迫、发展资 本主义内 忧外 患内容1.背景 :有一个宽松的国际环境(列强忙于侵略 中国). 2.领导者:中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 ,建立明治政府并掌握政府实权。3.变法阻力: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力 量迅速壮大;.措施:顺应历史潮流,实施比较适合日本的国 情政策.明治维新能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由于国情不同,世界各国工业化的途径是不尽相同的, 回答:(1)、指出16C以来英国和19C中期以来的日本在 工业发展的早期阶段资本积累的主要来源,以及政府所 起的不同作用(2)、就政府作用而言,以日本为例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并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英国:通过圈地运动和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为工业积 累资本; 日本:通过明治政府大力改革,如地税改革、政府投资 扶植、发动对外战争勒索赔款等,为工业发展积累资本 不同点:英国工业起步阶段政府作用不大,主要靠私人 投资;日本工业起步时政府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主要史实:政府投资、扶植私人企业、海外拓展。 主要原因:国内市场狭小、资源不足、农业落后等 原因,但靠私人资本无力发展新工业。 1(2009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 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 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 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 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1)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 什么?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 革措施?答案:(1)含义: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2)改革措施: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废除等级制度, 取消武士特权,实现四民平等。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世纪中期开国的日本(1)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怎样的内外形势。(1)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入侵日本,日本被迫接受美国的开港要求, 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另一方面,国内幕府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倒幕派在西南强藩的组织下发起武装倒幕。 材料二 “仁义之道,忠孝之教由吾开;器技之工, 艺术之精取于彼。” 桥本佐 内 材料三 “三千年来独立不受羁绊之日本,一旦受人束 缚,凡有血性之人岂能忍视之乎?如不奋起拿破仑之勇 而高唱自由,则腹闷难医。” 吉田松阴草莽崛起论(2)据材料二归纳其基本的政治主张,材料三的观点与之相比 有何变化?原因何在?2)材料二主张在维护天皇权威和封建制度的前提下,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实现富国强兵。 材料三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统治,抵御外国侵略, 实现民族振兴。 原因:幕府的倒行逆施使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想改变 日本现状,实现富国强兵,必须推翻幕府统治。材料四(3)材料四两幅图片分别是哪一历史事件?二者有何内在联系? (3)分别是1867年幕府的“大政奉还”和1868年的鸟羽、伏见战役。 “大政奉还”只是形式上结束了幕府统治,但实际上幕府依然控制 国家政权,倒幕派决定彻底打垮幕府,伏见、鸟羽战役新政府军 大胜,不久幕府统治被推翻。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 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在作 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 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材料二 明治时期,日本确立了“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