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中的 经验和体会语文教学中的经验和体会v解决或明晰教学困惑的同时,学习一种研究 的方法,因为交流就是一个互通有无,互相 借鉴的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问题,再回归 实践的过程活动主题“问题与智慧”式研讨撰写“我的教学故事”v请结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发生过的教学事例撰写,具体要求 如下:v案例的选择是基于一定的价值思考的,即选择这个事例想 说明什么,想给大家传递什么信息。v事例必须是描述性的,以记叙的方式进行,先不做案例的 评价,主要是平铺的讲故事,关键是说明当时怎样解决这种 冲突或者突发事件,或者采取了什么样的行动,以便在接下 来的研讨中能够上升为一种经验性的知识。v必须要有对上述事例描述的反思,即由此事例我想到了什 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我还存在什么差距?有什么困惑? 我需要做什么改进等。v针对案例描述和反思提出一个有关识字、写字教学的问题 ,求教于大家。v “我的教学故事”字数不少于500字。 感谢04年的那场大雪2004年12月28日上午的第二节课,我在教室里给孩子 们上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提前上这一课是因为我 曾看过天气预报,天气预报说今天可能会下雪。)在导入环 节我问孩子们:“你能说说你认识的雪吗?”站起来的几个孩 子说:“雪是白色的。”“雪碰到手后就会融化。”孩子的对雪 的认识很贫乏。其实这也不能怪他们,因为99年之后奉化就 没下过一场像样的雪。此时的天灰蒙蒙的,我向小朋友讲了自己印象中的雪, 然后叫孩子初读课文。“下雪了,下雪了!”调皮的罗力驳突然大呼大叫起来。 孩子们全停了下来,他们把目光都投向了窗外。原来外面真 的下雪了。孩子们用渴望的眼神看着我:“胡老师,我们能 出去看看雪吗?”“胡老师,我们能出去和雪交个朋友吗?”孩 子们的视线早已被雪吸引,孩子们的心早已飞到了教室外。 感谢老天,它给我的孩子们一次真实的感受雪的机会。雪越下越大,地上一会儿就白了。地上的雪就像淘气的 小精灵们给大地涂上的一层薄薄的奶油。这雪真美呀!我也 看得入了迷。当时我的脑海里闪出新课程的一条理念:尊重学生的主 观体验。于是我就想为什么不趁此机会把语文课堂搬到操场 上去?为什么不让我的孩子们与大雪来一次亲密接触? 想到 这,我大声地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玩雪好 吗?”孩子们开心极了:“我们可以玩雪了,我们可以玩雪了 !”看,调皮的佳通都已经做好冲的准备,这群心急的孩子 。我又对孩子们说:“呆会儿我们痛痛快快地去玩雪,不过 要注意安全,别把鞋子弄湿了。现在我们出发吧。” 我的话 音刚落,全班同学就像出了笼的小鸟,飞向操场。站在操场中,我仿佛看见无数似花似蝶的六角精灵从天 穹深处飘落,像天女散花,又象窈窕的仙女穿着白色的裙子 ,跳着轻盈的舞蹈,他们轻柔地落在房顶上、草尖上、树叶 上,也落在我和我的孩子们身上!孩子们有的在踩脚印,有 的在打雪仗,有的在雪地上追逐打闹 15分钟后,全班小朋友都回到了教室,他们笑着,他们 说着,他们唱着,他们没有一个不兴奋,没有一个不出汗 ,没有一个不满足看着孩子们的笑脸,看着孩子们兴奋的样儿,看着孩子 们意犹未尽的感觉,我想孩子是真正地喜欢这场大雪的。 于是我马上改变我原有的教学计划,把原本放在第一课时 的生字教学延后,趁热打铁直接让学生感受文本。 师:小朋友,刚才你们去玩雪了,开心吗? 生1:胡老师,我开心极了!我是第一次看到像棉花糖一样 的雪。 生2:我也很开心,因为我刚才尝了雪的味道。雪是凉丝丝 的,但一点儿也不甜(我说:雪好脏呀,它是不能吃的) 生:老师,老师,我还在雪地上画了一幅漂亮的图画呢, 等下我请你去欣赏。(孩子的这个“欣赏”用得真棒,瞧,他 多有自信呀!) 课程改革提出了“树立开放意识”的理念:生活处处皆语 文,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 合理开发课外学习资源,这也是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新课 程还特别强调学生的实践,“重过程,重参与”!自己在教学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时正好巧遇上了下雪,于是我把 课堂从室内转到室外,让孩子们参与实践。事后我想学习新 课程的目的最重要的还是要把学到的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由于这堂课孩子对雪有了亲身体会,所以我在引导孩子 充分感受文本的同时,问他们:为什么小鸡会画竹叶、小鸭 会画枫叶、小狗会画梅花、小马会画月牙呢?为什么青蛙不 能参加画画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因为小鸡的脚印 像竹叶”“小鸭的脚印画枫叶”“小狗的脚印像梅花”“小马的梅花 像月牙”。有个孩子说:“刚才我在雪地里玩的时候,我发现 我画了小脚丫呢”。也有孩子知道:“青蛙没参加是因为它冬 眠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 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陶 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 受、体验和理解。”语文是一门充满感受与体验的学科,很多文章都包含着 浓厚的感情色彩。就像我今天上的雪地里的小画家这课 一样,这篇课文用的是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述了四种小 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 有童趣。如果我在阅读中不让孩子有亲身的实践,不去引导 孩子们体验这种真实的童真童趣,阅读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 。如果没有对雪真实的感受孩子们就不可能对小动物们的脚 印画、青蛙冬眠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更不会对表现这些内 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对低段的孩子来说,感性因素 比理性因素更能刺激孩子的求知欲。我想课堂中能产生这样的氛围,与我尊重孩子们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鼓励孩子们大胆地说出自我的体验、感受,允许他们有个性化的观点、见解是密 不可分的。体验,是我学了新课标后最深的感触。我觉得“体验”这词应该是标 准的新取向。因为在新课标中,“体验”一词成了整个文本的一个关键词,它贯 穿了新课标三个部分的主要方面。当然要让学生说出自我独特的体验,首先我们 要用鼓励的目光,赏识的微笑让学生感觉到你在尊重他,你在重视他,无论他的 体验如何,你都会给他自我保留的空间,即使他的体验有误你也能委婉地给孩子 正确的导向。我想,只有我们给孩子们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给予孩子们真 实感受体验的机会,给予孩子们充分的思考空间,给予孩子们畅所欲言的机会, 才能让孩子们在阅读中真正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也才有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 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才会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奉城的 这场大雪是真实存在的,这堂课上,学生对雪的感受是真实的,所以他们的反应 是真实的,发言是争先恐后的,他们毫无保留地表现出了他们对雪的认识,他们 对雪的喜欢!通过真实事物来感受课文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所喜欢的课堂形式 !所在在这节课中不用我解释不用我运用多媒体孩子们就能知道为什么小鸡画了 竹叶,小狗画了梅花,小鸭画了枫叶,小马画了月牙。我想我的课件制作得再好 ,我的语言运用得再生动还不如这场真实的大雪。 当然大雪并不是天天在下,课 文也不是篇篇与雪有关,但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还是有许多值得学生进行体 验、探究的机会的,只要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我们善于发现,善于捕捉,善于把握 相信学生的心灵一定会在我们的指导下得到完全放飞的。在后来的拓展环节我又向孩子们问了两个问题:(1) 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它们会画什么呢?()还 有哪些小动物因为冬眠不能参加画雪地画?设计这两个问题 的本意是训练孩子们说话。在训练他们说话时,我给了每个 孩子发言的机会,小朋友们积极性特别得高!有的孩子说:“ 小猫画了梅花。”有的孩子说:“松鼠也来了。”有的孩子说:“ 雪地里还会来小兔子,它画了一个个可爱的小汤圆。”有的孩 子说:“大海里的螃蟹也爬着也来画雪地画了。”有的孩子说 :“雪地里还来了一群小朋友,他们在雪地里跳呀唱呀画了一 个个小脚丫。” 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孩子们的课外知识就 充分展现出来了,“熊,刺猬,蛇,蝙蝠”都会冬眠。甚至有 一个孩子说:“我还从书上知道乌龟也会冬眠。”当听到他回 答的“乌龟”时,我愣了一下,因为我也无法确定“乌龟”会不会 冬眠。我所设计的拓展环节中的第2个问题是针对雪地里的小画家中“青 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这句话的。这句话其实是告诉我们冬 天有些小动物冬眠了所以无法参加雪地画画。这是孩子第一次在课堂上 接触“冬眠”。课堂中当我让孩子找找还有哪些小动物不能参加画雪地画时 ,孩子们说:“蛇,刺猬,熊等动物在雪天都当不成小画家,因为它们和 青蛙一样都冬眠了。”孩子们的这些知识应该来自于他们生活或课外书上 的认识,而这些知识应该属于自然学科的内容。所以通过雪地里的小 画家这一堂语文课也让我明白语文学科不是孤立的,与自然科学 有密切的关系!而这一点也正是新课程所关注的:“实行课程改革要改变 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部各部分之间割裂的状况。语文课程要加强 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在语文课程 中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虽然语文课和其实学科有密切关切,但 是语文课堂上我们的重点还是应放在对语言文字的品读,对情感的理解 上。下课铃响了,孩子们还是沉浸在课堂讨论中,我都不忍打断他们的 讨论了。我的这群孩子们真是太厉害了,他们说了很多他们知道的东西 ,他们表达了很多他们以前不敢表达的感情。以前的我怎么没有发现呢 ?那时我从心里佩服他们!办公室里的一位同事看到了我们班的这一幕,她对我说 :“刚才那场雪的魅力真大,孩子们的眼睛孩子们的心全飞 到外面去了。我想我讲的东西他们根本没听进去吧。呆会儿 的那节课我也让他们去雪地里玩一会儿吧。”我很庆幸自己在课堂上让孩子亲身感受了雪,让他们玩 了个痛快。由于孩子们用身体感受了真实的雪所以课堂上他 们表现得非常快乐,他们几乎是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来 。这节课的收获非常大,甚至超过了我临时预设的1、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 、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及青 蛙冬眠的特点这两个学习目标! 在沾沾自喜的同时,我又发现了一些小问题。因为这节课上我设计 了“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它们会画什么呢?”这个说话的环节 ,在说的过程中孩子虽然是兴趣高涨但他们说的话不够完整,对于一年 级的孩子来说我们教师应引导孩子说完整的话,但是受孩子高涨情绪影 响的我似乎忘了这点。而学生在回答“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 这个问题时,有个孩子说:“老师,雪地里还来了只大螃蟹,他用他的 脚画了一幅我们认不出来的画。”当时我摸了摸他的小脑袋说:“你很会 动脑筋。” 下课后我转念一想海里的动物它是不会来参加雪地里的画画 的,因为它们离不开大海。当交流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冬眠时,有个孩子 说:“胡老师,我还知道乌龟会冬眠。”面对这个孩子我当时愣了一下, 因为我不知道乌龟会不会冬眠。回家后我上网查了资料才发现原来乌龟 也要冬眠。当孩子们给出那些有些生疏的答案时我却没有及时地给孩子 正确的引导,在我想这主要归结于自己知识的不全面和课堂的调控能力 还有所欠缺吧。由此可见,补充完善各类知识对我们教师来说是多么重 要。现在的我还记得那天清校之前(那天接到教育局通知, 要在中午之前让学生离校),班里那个爱写童谣的女孩交给 我一个本子,我打开一看是一首儿童诗: 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猫画梅花,小兔画汤圆。 小朋友们着急了, 你一下我一下, 地上画满了小脚丫。 老师为什么没参加? 原来老师笑弯腰啦。这首充满童稚的诗给我的这一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真的很感谢04年底的那场大雪,它让我的孩子们全身心地 投放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它让我学会不断反思,它让我在反 思中慢慢成长了。撰写“我的教学故事”v请结合自己教学中发生过的教学事例撰写,具体要求如下:v案例的选择是基于一定的价值思考的,即选择这个事例想 说明什么,想给大家传递什么信息。v事例必须是描述性的,以记叙的方式进行,先不做案例的 评价,主要是平铺的讲故事,关键是说明当时怎样解决这种 冲突或者突发事件,或者采取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