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教师的创新创新,是人的是生命迸发出的最鲜活 的最富灵性的智慧的火花。即使是瞬间的 ,也是灿烂的;即使是粗浅的,也是可贵 的。它是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 敏锐的观察力、求异的思维品质,丰富的 精神世界相关特级教师李吉林一、语文教师的创新表现在使用 教法的灵活多变上。成功的教师,没有一个不研究 、摸索、学习、总结、借鉴好的教 法。他们给人的感觉是点子多,其 实这点子到了纯熟阶段,也就是课 堂教学的艺术,它可以为教学活动 带来许多新鲜与活力。1、课堂朗读创新如果每次的方式都一样,同样的内 容学生读到第三遍就反感透了,除了 每次朗读提出不同要求外,形式是否 也可以多一些变化:诸如集体朗读、 分组朗读、分性别朗读、分角色朗读 ,表情朗读、换句换段朗读、吟读、 听读、演读、概读等等。2、导入创新:每课都一个模式,必使课堂气氛一开始就 陷入沉闷,如果谙熟导语设计的方法,诸如 诗词名言朗诵式、即兴激趣演讲式、闲聊对 话式、开渠诱导式、问题悬念式、轶闻意趣 式、纵横比较式、故事式、对联式、谜语式 、表演式、图画式、音像式等等,每一节课 是否可以多一些精彩呢。“运用之妙,存乎 一心。”有心的教师往往能机智地使用种种 妙招,让学生在新的感觉中尝试新的快乐。 3、名著阅读创新著名语文教育专家钱梦龙老先 生说:“语文课要实实在在地教会 学生读书,不搞花架子,语文老 师不是给学生讲书的,而是教学 生怎样读书的。”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指出:学生要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的体验,有比较丰富 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 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名著阅读教学提出了非 常明确的要求: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要扩大 阅读面,此外还强调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 书、读好书。可见现实的名著阅读教学现状和课标的 要求大相径庭。那么作为老师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 的兴趣,如何创新名著教学方式,教给学生一生有用 的东西?(以名著聊书会的形式组织学生聊书)4、诗歌教学创新诗歌以其深沉的意境美、凝练的语言美 ,常常能够促使读者陶醉其中。一首好的诗 歌能增进人的见识,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 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文化修养 。在中学阶段能初步理解、鉴赏、评价古代 诗歌是学生必备的语文素质。中学语文对诗 歌教学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 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因此,让学 生学会阅读和感悟诗歌。(配乐诗歌朗诵会 )5、板书创新语文板书,是一篇课文内在品质与外在形式和谐、 完美的统一,它展现给学生的不仅是一种愉悦的享受, 更是一种深入的思想启迪,令人久久回味。一幅创新 的板书设计是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 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综合课文重点难 点,融会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精心设计而成的。 它是课堂信息的精华,具有直观、浓缩、科学等特点, 能够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艺术想像等思维能力,能直 接有效地为教学服务。尤其是在一些经典的老课文中 ,板书设计以“创新”为出发点,以“得体”为表现形 式,以“深入”为宗旨,设计出生动形象,而又意蕴无 穷的板书,别有一番新意。 二、语文教师的创新表现在教学模式的 变化上山东杜郎口“三三六”教学模式:1.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立体式:目标任务三维立体式,任务落实到人 、组,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充分展 示;大容量: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 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快节奏:单位时间内紧扣学习目标任务,周密 安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2.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 并初步达成目标;展示: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 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反馈: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 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 、演、写,“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先生 洋思中学教学模式一、理念: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先 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二、教学模式:范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流程如下: 1、“先学”,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 ;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提出思考题, 规定自学内容;确定自学时间;完成自测题目。 2、“后教”,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教师对学生解 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进行通俗有效的解释。 3、当堂训练:在“先学后教”之后,让 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 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 学的重、难点。 课堂的主要活动形式:学生自学学 生独立思考学生之间讨论学生交流 经验。 4、这种教学模式,教师不再留作业, 学生在课堂上完全自我解决,当堂消化。三、语文教师的创新表现在不断的学习上创新贵在有恒。持久的语文创新,才能形 成正确观点,养成扎实的语文功底。创新 的源泉来自于不断的学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只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才能 开拓创新。 注重积累,终生学习1、向书本学,向中外教育家 学,向同事学。向学生学。2、教师教学叙事、反思。3、教师的博客 4、学生的文章有一个小故事送给大家。铅笔的故事 铅笔即将被装箱运走,制造者很不放心,把它带 到一旁跟它说:“在进入这个世界之前,我有句话要 告诉你,如果你能记住这些话,就会成为最好的铅笔 。” 1.你将来能做很多大事,但是有一个前提 ,就是你不能盲目自由,你要允许自己被一只手握住 ;2.你可能经常会感受到刀削般的疼痛,但是这些痛 苦都是必须的,它会使你成为一支更好的铅笔; 3. 不要过于执着,要承认你所犯的任何错误,并且勇于 改正它; 4.不管穿上什么样的外衣,你都要清楚 一点,你最重要的部分总是在里面; 5.在你走过的 任何地方,都必须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不管是什么 状态,你必须写下去。要记住,生活永远不会毫无意 义。故事告诉我们:不能盲目自由,要想成为好铅笔 就要忍受刀削般的疼痛,不要过于 执着,要勇于承认错误,不要被华 丽的外衣掩盖了内在,只要写下去 ,生命就会活得有意义。其实人何 尝不是啊?在芸芸众生中我们不就 是一支小小的铅笔吗?语文教师的反思反思,提升语文教师职业生命价值的基石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经验+反思=教师的成长”。 北师大教授叶澜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 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 反思,可能成为吗名师”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 因素,教师只有在教学行为中不断的反 思自己,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自我评 价和认识,才能有效地提升自身素质和 教学效能,促进自身专业的成长。如何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开展语文教学 的反思?一、对教育教学反思的反思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过:“我建议 每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 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写教育日记 让教师终身受益。”苏霍姆林斯基 所说的写教育日记,就是我们现在 所称的教学反思。建构主义 这个故事主要说明人对知识的理解依赖于个人的经验。 但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可能对我们的教学影响更大,如果把鱼看成是 教学对象的隐喻,青蛙看成是教师的隐 喻,牛是教学内容的隐喻。 那么鱼并没有真正地认识到牛,或者说 他说认识到的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牛。这个小故事给我们三点启示:1.学生不是被动接受教学内容的。2.鱼只有到真实的情境中才能认识 真实的牛。3.教师的教并不等同于学生的认识 。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