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说明文阅读复习(八上)沛县胡寨中学 张裕慧2012年11月28日星期三中考说明文考试内容和目标要求 1 、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对文章主要信息的 筛选概括; 2、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 3、对说明结构及其顺序的理解与把握; 4、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与分析; 5、对重要词、句的理解及对说明语言的品味; 6、 对文本与链接材料进行综合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 复习说明文的一般常识。(以八年级上册 的说明文为主) 掌握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以什么表达方式为 主? 指出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 核舟记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说明顺序有哪几种. 说明方法主要有哪些? 说明文的语言的特点是什么? 说明文的结构特征。二、检查预习,指点答题技巧。 1、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对象一般出现在题 目和开头,一般以名词为主。说明对象的特征 要在文中的关键语句中找。 2、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答题技巧:运用了某某 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从而 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形象,有说服力(举例子 、作比较)/准确,具体直观(列数字)/生动形 象,通俗易懂(打比方、摹状貌、作诠释)/条 理清晰,脉络分明(分类别、列图表)/增强文 章的趣味性,更有说服力(引用)。二、检查预习,指点答题技巧。 3、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准 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 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二、检查预习,指点答题技巧。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 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 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 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 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严密性 、科学性。 二、检查预习,指点答题技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 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 ”“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 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 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三、课堂训练:、阅读苏州园林课文 选段第4和第5段段: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段文字分别从_和 _两个方面,说明了苏州园林 _ _的特点。 2、分析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_ _ 、“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这”指代什么? _ _假山池沼的配合 花草树木的映衬 务必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1、“大多”表范围限定,说明池沼引用活水的很多,但不是全部 。2、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这”指代“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 多种花树相间。三、课堂训练:、阅读苏州园林课文 选段第4和第5段段:回答下列问题 3、这两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试举一例并说 明其在文中的作用。 例句: _ _ 作用: _ _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副 好画。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而生动地说明 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从而使说 明的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课文片段从第6段到10 段,回答下列问题。 、决定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是什么,顺序是 否能颠倒?为什么? _ _ _ _ _ 、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本段所说明的主要内容 。 _ _ _一是纬度、二是经度的差异、三是高下的差异、四是古今的差异 。 不能颠倒,因为作者把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 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而且前三者都 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它又是按照从 空间顺序到时间顺序排列的。主要说明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 节,烟台要到立夏。”运用了哪两种说明 方法?有什么作用? _ _ _ _ _运用了举列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作用:列举了济南和烟台的苹果开花日期的不 同,准确而周密地说明了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 候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第9段中“这种现象”具体指什么? _ _ 、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 而寒冷。 _ _ _ _具体指“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 温反比地处高。1、不能。2、“凡是”指出了说明的范围。3、如果去掉 ,会让人觉得个别近海的地方不是这样,不符合客观事 实,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四、中考链接:中考题 、2012年徐州市中考题: 为泥土洗澡 、徐州市2011年中考题: 今日水世界(孙红卫)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