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5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5页 / 共35页
第6页 / 共35页
第7页 / 共35页
第8页 / 共35页
第9页 / 共35页
第1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八章 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的散文 本章要点1、了解古文运动的背景,掌握韩 柳古文运动的主张 2、在熟读韩柳散文代表作的基础 上,掌握韩柳散文的艺术成就 及对散文的开拓; 3、了解晚唐小品文的特点第一节 古文运动 一、古文的性质:所谓“古文”, 是韩愈等人针对“时文”即魏晋以 来形成、至初盛唐仍旧流行的骈体 文而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先秦两汉 时单行散句、没有规定形式的文体 。 二、古文运动兴起的背景(原因) (一)政治改革与文体革新 (二)文学发展的自身原因。 三、古文运动的理论(唐代古文理 论的发展) (一)萧颍士、李华“由文返质” 的文学发展观 (二)独孤及、梁肃的“文气”说 (三)柳冕的文学复古理论 小结:萧颖士、独孤及、李华、梁 肃、柳冕等人的见解,从本质上说 ,首先是为了推动儒学复兴而提出 的,其次才涉及文体改革的问题, 保守色彩是很显著,另一方面对推 进进必定要出现现的文体改革,客观观 上也起了颇为颇为 有力的作用。 (四)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 1、“文以明道”、“文以载道”,这 是韩、柳古文运动理论的核心。 2、重道也重文。文道结合,重视文的 作用 3、为文贵在创新,反对因袭。进行文 体、文风、语言的革新。文体以散体代骈体。但并不一味摒弃, 而是吸取精华,去其程式化、形式美的糟粕 。 文风反对浮艳空洞的文风,提倡质朴自 然的文风。 语言语言提倡“文从字顺”,也提倡“惟 陈言之务去”、“词必己出”,贵创新。4、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情感力 量;倡导“文气”说和“不平则鸣”说 。本小节小结:古文是与骈文相对的散体文章。唐代古 文运动是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领导的 一次散文革新运动,它针对南北朝以 来骈文创作的浮艳空洞的流弊,以恢 复孔孟儒学为号召,以学习先秦两汉 散文为目标,在文体、文风、文学语 言诸方面进行变革,是一次名为复古 实为革新的文学运动。第二节 韩愈、柳宗元的散文创作一、韩愈的散文创作:主要有论说文 抒情文和记叙文 (一)论说文 1、说理文 重在宣扬道统和儒家思想。如原 道、 原毁 、谏迎佛骨表 文学价值值并不高。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 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於外之谓德 。” 原道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 轻以约。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 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为是者有 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 而忌者畏人修。 原毁 伤风败俗,贻笑四方 谏迎佛骨 表 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 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 同上 此表可与日月争光。清储欣 天下之至文,直臣之正气清林纾 反映现实,揭露矛盾,作不 平之鸣,如师说、进学 解、送穷文等。进学解 进学解作于元和八年(813),时 韩愈任国子博士。进学,意谓勉励生徒 刻苦学习,求取进步。解,解说,分析 、辨析。全文假托先生劝学、生徒质问 、先生再予解答,故名进学解;实 际上是感叹不遇、自抒愤懑之作。 课文分析:本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写国子先生正面向学生劝 学。 第二段写学生的辩驳。 第三段写先生的自我解嘲。此外一些议论性的短文,带着 充沛的感情,写得真挚动人。 如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 序送李愿归盘归盘 谷序2、杂感(杂文)。近乎寓言锐 利尖刻、生动形象,往往一针 见血,而又不动声色。如杂 说一说龙、杂说四说 马、获麟解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 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之手,骈 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 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 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此篇皆借喻,格力遒迈。结语咏叹含蓄,正 意到底不露。高手!”清蔡铸 蔡氏古文 评注补正 有意化骈为散 (二)抒情文。如祭十二郎文。 “其信然耶?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耶? 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耶? 其不知也耶?”祭十二郎文 “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下泪者, 其人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而 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愈) 祭十二郎文而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 苏轼 “写叔侄之关切,无一语不从至性 中流出,几令人不能辩其是文是哭 ,是墨是血,而其波澜之纵横变化 ,结构之严紧浑成,亦属千古绝调 。”清.余诚古文释义新编 (三)、记叙文。有碑志、传记等,如 张中丞传后序、毛颖传、柳 子厚墓志铭、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 铭 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 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 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 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 为之泣下。 (南霁云)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 矢着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 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小结:1、韩愈的散文内容丰富 , 形式多样。 2、艺术技巧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首先,韩愈很注意语汇的创新。 “面目可憎”、“垂头丧气”,送穷穷 文 “动辄得咎”、“佶屈聱牙”、“业精 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进 学解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原道 “不平则鸣”, 送孟东野序 “俯首帖耳”、“摇尾乞怜” 应科目 时与人书 此外采摭一些不为人所用或刺激性很强 的词汇 写鬼“张眼吐舌,跳踉偃仆,抵掌顿脚 ,失笑相顾”, 送穷文 写人“白须黑面,长颈而高结”,石 鼎联联句诗诗序 写治学“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 蓄”,进进学解 “蜿蟺扶舆舆,磅礴而郁积积”,送廖 道士序 、其次,韩愈很注重句式的设计 。 如进学解第二段论先生的学业 、儒道、文章、为人,四层叙述结 尾分别是“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先生之于文,可谓宏其中而肆其 外矣”、“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 矣”,使四层意思的节奏显得很整 齐分明。 、再次,韩愈极为注意文章的结 构布局。 如以重笔陡然而起、突兀而现,抓 住读者目光,然后再转入本题,如 送董邵南序以“燕赵古称多感 慨悲歌之士”起首和送温处士赴 河阳军序以“伯乐一过冀北之野 而马群遂空”起首; 二、柳宗元的散文创作 (一)山水游记。代表作是永州 八记。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谪居永州时借写山水 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依次包括始 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 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 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 石城山记 。 山水游记(永州八记)的特点: 1、景物选材:被弃置的山水风物 “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荻, 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 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 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萦青 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 特出,不与培塿为类。”始得西山宴 游 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余 怜而售之 即更取器用,铲刈 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 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 钴鉧潭西小丘记 2、情感表达:浓烈的寂寥意绪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石潭 记 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 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 然而静者与心谋。 钴鉧潭西小 丘记 3、价值功能:突破散体文重实用功能 ,更凸显审美功能。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 相乐。 小石潭记(二)寓言文。代表作罴说 蝜蝂传 三戒(临 江之糜、黔之驴、永 某氏之鼠) 价值和成就:使寓言成为一种 独立的文学样式(三)传记文。种树郭橐驼传童 区寄传捕蛇者说、段太尉逸 事状。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 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 “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 云。” 童寄者,柳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 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 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 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 力下上,得绝,因取刃杀之。 童区 寄传 传记文的价值与成就:为普通下层百姓立 传,拓展了史传文学的范围。(四)议论文。封建论(与贾 谊过秦论、苏洵六国论并 称封建三大论。)作业布置 1、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 2、韩愈散文的创作情况。 3、结合永州八记谈谈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价值。 4、从韩愈、柳宗元的散文中任选一篇(没有读过的) ,仔细阅读,写出不少于600字的评析文章。 精读作品 王 勃:滕王阁序 韩 愈:进学解 祭十二郎文 张中丞传后序 柳宗元:三戒 鈷鉧潭西小丘记 段太尉逸事状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