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9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5页 / 共39页
第6页 / 共39页
第7页 / 共39页
第8页 / 共39页
第9页 / 共39页
第1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省域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省域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工程建设指南工程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前前 言言加快建设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工程是提升道路客运行业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通过工程建设,整合省域道路客运联网售票静态信息与动态信息,实现客运信息发布、多元化售票、票款清分结算、客运综合监管等功能,提高公众查询票务信息和购票的便捷性,促进道路运输企业提高运输组织效率,支持行业管理部门监督决策,并为建立全国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和实现综合运输信息服务奠定基础。为更好地指导各地开展省域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明确工程建设内容和建设要求,保证工程建设在不同层级间、不同区域间,和与其他交通运输信息化重大工程、其他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工程间的整体性、协调性和集约性,按照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推进方案 (厅规划字201212 号文印发)确定的总体框架,制订本建设指南。省域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工程须严格遵守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所需的数据元、数据交换、服务接口等标准规范由部另行组织制定。本建设指南由工程技术支持单位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起草。目目 录录第一章 总体要求.1一、建设目的.1二、建设范围.1三、建设定位.2四、建设思路.3五、建设原则.3六、建设目标.4七、建设任务.5第二章 系统框架.7一、业务架构.7二、数据架构.10三、应用架构.10四、技术架构.10五、系统布局.13六、工程边界.14第三章 系统功能.16一、联网售票数据管理系统.16二、联网售票业务管理系统.17三、多元化售票服务系统.18四、清分结算系统.21五、客运综合监管系统.23第四章 信息资源.25一、信息内容.25二、信息采集.28三、信息整合.29四、信息共享.29第五章 基础条件.31一、通信网络.31二、软硬件平台.31三、安全系统.32四、终端系统.33五、配套场所.33第六章 标准规范.34第七章 工程管理.35一、建设管理.35二、运行管理.35第一章第一章总体要求总体要求一、建设目的一、建设目的通过省域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达到以下四个目的:一是在国家与行业相关标准规范基础上, 实现客运基础信息与动态信息的全面整合 ,形成全省统一的道路客运联网售票业务数据分中心,为部级道路客运联网售票业务数据分中心以及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做好支撑;二是基于有效整合的省域道路客运票务资源,构建多元化售票体系,提高道路客运售票服务信息化水平,为公众提供方便的购票出行选择;三是基于全省统一的道路客运联网售票业务数据分中心,为客运企业合理调配运力提供数据支撑,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加企业竞争力;四是依托已整合的道路客运信息资源,搭建道路客运综合监管平台,提高行业管理部门动态监管时效性和准确度,提高行业管理部门规划与决策科学性。二、建设范围二、建设范围(一)业务范围。省域道路客运联网售票工程涵盖的主要业务包括:联网售票数据管理、联网售票业务管理、多元化售票服务、票款清分结算管理以及客运综合监管五个方面。联网售票数据管理应通过应用统一的站务系统或统一的接口实现客运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并结合省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实现道路客运基础信息与动态信息在省级层面的汇聚和管理,建成省级道路客运联网售票业务数据分中心;联网售票业务管理应基于省级道路客运联网售票业务数据分中心实现票源管理、票据管理等后台管理业务;多元化售票服务应在联网售票业务管理的基础上,为公众出行提供客运信息综合查询以及网络、电话、自助终端等多元化售票服务;票款清分结算管理应在省级层面实现省内联网售票清分结算;客运综合监管应在省级层面分别实现基于道路客运以及联网售票数据的综合查询、行业监测以及辅助决策等功能,为行业管理和服务提供数据支撑。在符合全国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相关要求的基础上,各地可根据当地道路客运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对省级工程业务范围进行适当扩展。(二)对象范围。本工程联网对象应至少覆盖省域范围内二级以上客运站;条件较好的地区,可扩展至省域范围内三级以上客运站。三、建设定位三、建设定位工程建设以社会公众、道路客运企业、客运站、道路运输管理部门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服务公众出行为根本出发点。工程应尽可能扩展客票资源统筹范围,加强与其他运输信息的联动,提供便捷的出行信息查询和售票服务,有效的数据汇总分析,和及时准确的资金清分结算。各地可根据建设条件合理拓展业务功能。四、建设思路四、建设思路本工程建设思路是:加强政府引导,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以企业为主体开展工程建设和运营,有效整合省域客运基础信息与动态信息,实现票务资源全面开放共享,丰富售票方式,更好发挥工程对企业经营、行业监管的支撑作用。在工程建设同时,加强配套政策措施和长效运维机制建设,保障系统长期可持续发展。五、建设原则五、建设原则(一)统一标准。省级工程建设应严格遵守部制定的统一服务接口规范、信息数据元和数据交换等标准规范,确保数据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间的交换共享,保证工程整体性和协调性。(二)资源集约。应充分利用各地现有的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基础,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加强与其他信息系统间的接口设计和应用集成,避免重复建设,提高信息化资源整合和利用效率。(三)因地制宜。各省份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区域、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在保证核心业务满足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 科学论证、因地制宜地确定省域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发展模式和配套政策措施。(四)架构开放。工程建设中,应坚持低耦合高内聚的原则,采用开放式架构进行系统设计,系统建设应符合当前主流技术趋势,在满足信息共享共用的基础上,系统功能应能按照后期业务需要灵活扩展。六、建设目标六、建设目标(一)建成省级道路客运联网售票业务数据分中心。各省份依照自身需求构建覆盖全省各级行业管理部门与参建客运站的多级数据交换共享体系,实现营运车辆、经营业户等基础信息的 100%共享,实现 100%二级及以上客运站规定道路客运动态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建成省级道路客运联网售票业务数据分中心,预留与部级道路客运联网售票业务数据分中心数据接口,该中心数据更新的频率应满足联网售票的需要,班次计划、票价、班次状态变更等联网售票关键信息的更新间隔应不高于 2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