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外商直接投资、环境管制与环境污染外商直接投资、环境管制与环境污染摘摘 要要:本文就外商直接投资、环境管制和环境污染的关系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并运用中 国 1992-2006 年的数据对其进行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影响中国的经济 规模、结构和技术进步从而对环境产生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存量的增加扩大了经济规模, 使工业污染排放增加,同时其存量增加也优化了经济结构和提高了技术水平,进而又减少 了工业污染排放,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环境的总效应是正面的,但影响程度较小。另外, 宽松的环境管制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进入的一个重要因素,已经显现出一定“污染避难所” 效应,但中国并未成为“污染避难所” 。 关键词关键词:经济规模; 经济结构; 技术; 外商直接投资; “污染避难所”假说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Abstract: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simultaneous model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on the environment. The results show: During 1992-2006, FDI entry enlarged Chinese industrial production scale, which increased pollution emission. At the time, FDI entry also reduced pollution emission through optimizing economic structure and improving technology. As a result, the total effect of FDI on environment is small and positive. In addition, the weaker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s one of main factors attracting FDI, which indicates there is a pollution haven effect in China, but China didnt be changed into a “pollution haven”. Key words: FDI; economic scale; economic structure; techonology; pollution haven hypothesis一、前言一、前言自 1978 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的规模迅速扩大, 1984 年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12.58 亿美元,2006 年已经增长到 694.68 亿美元,1979 年 至 2006 年间我国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6901.88 亿美元,是吸引 FDI 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减小了国内生产的非效率,提高了生产技术效率,对经济增长产生 了积极的影响1。 显然,外商直接投资给东道国带来资金促进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也可能给东道国带来 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那些迫切要求发展经济而利用低标准的环境管制吸引外资的 国家,外资的进入将会导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那么,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大量的 FDI 的进入是否会对中国的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关于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关系的文献中,讨论和争议的焦点是“污染避难所”假说。 该假说认为,环境管制的差异是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过于严格的环境 管制会使污染产业转移到环境管制较松的国家,将环境管制较松的国家变成“污染避难所” 。一些学者对“污染避难所”假说进行验证,找到了一些经验支持。Birdsall and Wheeler(1992)发现,在 OECD 国家 20 世纪 80 年代进行了更为严格的环境规制后,拉丁美 洲国家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总量迅速增加,OECD 国家污染密集型产业的产品出口占总产品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而同时期发展中国家的这个比例不断上升,为“污染避难所”假说 提供了证据。Xing and Kolstad(2002)选取美国工业的 6 个行业,通过分析这些行业向其他 22 个国家的投资数据发现,其中 2 个污染密集型行业的海外投资与接受投资国的环境管制 显著负相关,而其余 4 个清洁产业的海外投资与环境管制关系不显著,这就说明宽松的环 境管制是吸引美国污染密集型产业海外投资的一个因素。Joan and Catherine(2000)对 1986- 1993 年美国各州的环境管制对跨国公司选址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某些地区的环境 管制严格化会减少该地 FDI 的流入。但是,另外一些研究成果表明,环境管制对外商直接 投资的区位分布几乎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McConnell and Schwab, 1990; Tobey, 1990; Friedman, 1992; Smarzynska and Wei, 2001)。他们一致的观点是,与其他因素相比,严厉的 环境管制导致的生产成本的增加很小且可以被忽略。Friedman(1992)找到了反对“污染避难 所”假说的证据,认为环境管制对 FDI 没有任何不利影响,有时甚至具有刺激促进的正向 作用。 国内,少数学者对于对外商直接投资和环境的关系也进行了研究。沙文兵和石涛 (2006)运用中国 1999-2004 年面板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效应进行测度,结果显示 FDI 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负面效应。吴玉鸣(2006)运用时间序列分析二者的关 系,结果发现,中国环境规制标准的严格化将会对滞后期的外商直接投资产生实际影响, 但与国民经济市场化及经济发展对 FDI 的影响比较起来,环境规制对 FDI 的影响很小,且 近期对吸引外资的负面影响不大。黄顺武(2007)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 Granger 因果 检验模型,对环境管制对中国 FDI 关系作经验分析,结果表明,环境管制对 FDI 的负向影 响不显著,且不存在因果关系。 总结上述研究成果可以看出,现有文献在研究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时 有两方面的不足,一方面是大多数文献都是从外商直接投资选址时环境管制因素是否对决 策产生影响的视角考察二者的关系,很少分析FDI进入后如何对环境产生影响;另一方面, 经济和环境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大系统,现有的研究往往将其中之一作为被解释变量,而将 另一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建立单方程回归模型进行独立研究,没能将问题统一在一个系 统框架中进行系统研究,参数估计难免有偏和不一致。考虑到这些问题,本文将环境污染 和外商直接投资作为系统内生变量,建立联立方程,运用中国1992-2006年数据对联立方程 进行估计,以期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和环境污染相互影响关系的研究结果,从而为我国经济 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有益参考。二、计量模型和变量说明二、计量模型和变量说明(一)计量模型 外商直接投资、环境管制和环境污染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的,参考 Jie He(2006) 的模型,本文构建了一个由五个单方程组成的联立方程组:01231tttttEGDPSET(1)456782ttttttGDPKLEFDI(2)910113ttttSETFDI(3)12131144ttttETEGDP(4)15161171815tttttFDIETWAGEGDP(5) 其中,下标 t 表示年份,表示随机误差项;E 为环境污染水平;GDP 为经济规模;S 为 经济结构;ET 为技术;K 为资本;L 为劳动;FDI 为外商直接投资存量;WAGE 为职工平 均工资。所有变量均取自然对数。 方程(1)是关于影响中国环境污染的经济因素的分解,根据 Grossman and Krueger(1991), 将影响环境污染的因素分解为经济规模、经济结构和技术三个因素。方程(2)到方程 (4)通过建立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规模、经济结构和技术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建立外商 直接投资和环境污染之间联系的目的。在方程(2),除了传统的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因素 外,环境污染变量也作为一个生产要素被加入方程,由于环境污染会使环境质量下降,降 低劳动生产率,减少产出。因此,理论上,环境污染变量与经济规模变量应反向变动。加 入变量 FDI 来考察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规模的扩大作用,FDI 应该与经济规模同向变动。 对于方程(3),选取外商直接投资 FDI 和环境管制 ET 作为解释变量,用来考察外商直接 投资对经济结构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在方程(4)中没有直接加入 FDI,而是加入经济规模 变量 GDP,FDI 通过对 GDP 产生作用进而影响技术变量;最后,方程(5)是根据传统的 外商直接投资区位理论建立的,为了考察环境管制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在方程中加入 环境管制变量 ET,严厉的环境管制会阻止污染型外资的进入,因此 ET 与 FDI 应同向变动。(二)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由于本文涉及的工业废水中具体污染物的数据从 1992 年开始公布,因此本文的统计时 段为 1992-2006 年,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相应各年的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 、 中国统 计年鉴和中国环境年鉴 。 由于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因此本文重点考虑工业污染。相关数据涉及工业 行业划分,由于不同指标不同年份的数据,行业名称或统计范围有所变动,为了数据的统 一性,本文统一以 1992 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污染物排放数据的行业划分为基础,将其他 指标和年份的行业数据与其匹配。相匹配的行业共有 17 个,包括:采掘业,食品、饮料和 烟草制造业,纺织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记录媒介 的复制,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 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机械、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和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 关于环境污染指标,国内外大多采用二氧化硫排放量来表征(List and Gallet, 1999; Antweiler and Copeland, 2001; Stern, 2002; 张连众等, 2003),也有部分学者分别用工业废水、 废气和固体废气物来表征(彭水军和包群,2006),为了更全面地考察中国环境的污染状况, 本文采用具体工业污染物(9 种工业废水污染物、3 种废气污染物和 1 种固体废弃物)排放总量来表示环境污染水平。具体地,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排放量主要由废水中所含的汞、镉、 六价铬、铅、砷、挥发酚、氰化物、石油类、化学需氧量 9 种污染物本身的纯重量加总而 得;工业废气污染物排放量由废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 3 种污染物的纯重量加 总而得;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为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所有固体状、半固体状和高浓度液体 状废弃物的总量,包括危险废物、冶炼矿渣、粉煤灰、炉渣、煤矿石、化工废渣、尾矿、 放射性废渣等废物。 关于经济规模、经济结构和技术的变量,对应于工业污染数据,本文的经济规模变量 采用工业总产值表示。对于经济结构和技术指标,可以参考现有的研究采用的表征变量。 一些学者用资本劳动比率表示经济结构,认为资本劳动比率越高,经济结构污染越严重, 而用人均收入(或滞后的人均收入)表示技术水平,认为人均收入越高,公众对环境的需 求越多,进而促进技术水平提高(Grossman and Krueger, 1991; Antweiler and Copeland, 2001; Copland and Tay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