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91页
第2页 / 共391页
第3页 / 共391页
第4页 / 共391页
第5页 / 共391页
第6页 / 共391页
第7页 / 共391页
第8页 / 共391页
第9页 / 共391页
第10页 / 共391页
亲,该文档总共39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al Behavior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第1章 组织行为学导论 1.1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1.2 演进和发展 1.3 研究方法1.1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一 组织 组织的定义 管理 管理工作中的人事因素1.组织的定义 人的社会性-群体之起源 本能-存在,生活,精神寄托(安全,归属) 地位,自 尊,权力. 经济性(实现目标) 组织-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三要素 基本专业分工-作业与管理 组织和环境 2.管理 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 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激励、领导和 控制,以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效果:组织效率,组织效能 组织效能:“做正确的事” 组织效率:“正确地做事” 3. 管理中的人事因素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控制,激励, 领导 管理技能-技术、人际、概念 用专业领域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任务能 力;处理人事关系(理解、激励共事) 的技能; 综观全局、洞察环境影响之复 杂性-关联性关键3. 管理中的人事因素 角色论-半 数 活 动少9分; 人际-挂 名首 脑,领 导者,联 络者 信 息传 递-监听者, 传播者, 发言人 决策制定-企业家, 混乱驾御者, 资源分 配者, 谈判者 管理者的成功中人的因素 组织行为:管理中人的因素 二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的三个层次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组织行为研究的相关学科 常用的组织行为学模型1.组织行为三层次 个体行为模式 :个体差异:传记特点;人格,能力 ,学习 ;工作价值观、态度,状态、意志和情感;个 体心理过程:知觉,归因 群体行为模式 :团队管理;个人和群体决策行 为;组织中的沟通行为;领导行为;冲突处理 和谈判行为; 组织结构与行为:组织变革、发展、学习,组 织技术、工作和结构、组织文化;人力资源政 策,压力;未来发展趋势。2.组织行为学定义 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 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 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 科学。3.相关学科 心理学, 社会学, 社会心理学, 人类学, 政治学4.组织行为学模型 因变量:HR Effectiveness - 生产率Productivity (job performance) , 缺勤Absenteeism , 流动 Turnover, 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 , Citizenship 自变量:三层次的因素1.2 演进和发展 一组织行为的早期研究与实践 二 “管理运动”时期组织行为研究 三人群关系运动到组织行为学的 产生 四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五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 一早期研究与实践 古代的组织行为研究:与一般的心 理、行为研究基本上是一致的,直 观、简单。 工业革命时期:James Watt, Jr (1769 1848)规范化的管理技术。一早期研究与实践 欧文(18711858), “人际关系之父”, 改善工作条件;限制童工最低年龄;缩短劳 动时间;提供厂内膳食;设立按成本价出售 生活必需品的商店;建造住房、修筑街道 改善工人居住条件等。 克虏伯-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险、 低息贷款等福利 二. “管理运动”时期 铁路企业管理,职业经理人。1886年 新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Henry Towne; 监督流程分析管理费用;固定资产核算 ; 薪酬制度;89年亨利汤“收益分享方案” ;91年Frederick A Halsey 1891工资报 酬制,分析计时制、计件制、分红制 等缺点,“奖金方案”;1895年泰勒“差别 计件制”“管理运动”时期 Emerson消除浪费、降低成本和直线职能 制,Cooke把科学管理应用到教育和市政 组织上 1914年福特人事研究室, 德国:Hugo Munsterberg心理学与产业 效率工业心理学。 Taylor (18561915)科学管理理论。 丽莲吉尔布雷斯对工人心理研究。三.“人群关系运动” 霍桑实验:1924-27,照明;27-32继电器装配工 人小组试验,访谈,接线班接线工作室试验 “人群关系理论”:工人是“社会人”,有社会 和心理方面的要求;非正式组织活动机制; 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以及周围 的人际关系 “人群关系运动”:Magna Carta of labor。1929 年“大萧条”。Wagner Act 1935年。Dale Carnegie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人们“人群关系运动” “行为科学” :1949年芝加哥大学 组织行为的研究:60年代中叶之后,企 业性组织内人和群体的行为。 管理两大问题:提高生产率,创造良好 人际关系四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人力资源学派(Human Resources School )的出现 权变观点进入管理领域 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 五回应挑战 IT应用:ERP,CRM,BPR,速度,准确性 ;成本,创新; 网络化,竞争,变化快。 扁平化,中间层,决策集中。 员工素质:“知识工作者”,授权,灵活性 ,结果导向 经济的全球化,多元化(劳动力,市场 ,工作安排,福利,培训)1.3 研究方法 1949年在芝加哥大学的大会上,用科学方法系 统研究组织行为四项决定。 1. 理论的肯定和证明必须靠公众都能观察了解 的客观事实,不能单凭学者个人的经验。 2. 尽量科学方式来说明假设,以便精密地测 试和修正。 3. 使各种论述精确,俾能用严密试验予以肯定 或否定。 4.使用自然科学所惯用的“厘米一克一秒”制作 为度量工具。 一、研究分类 以应用广度为原则的分类:理论性研究 , 应用性研究 ,服务性研究 ,行动研究 以研究目标为原则的分类:描述研究、 因果性研究、预测性研究 可控性分类的研究方法:案例分析、现 场调查、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二、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方法 实验方法 数量统计方法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道德问题第2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2.1 关于人的理论 2.2 需要、动机与行为 2.3 价值观与行为 2.4 知觉与行为 2.5 态度与行为 2.6 个性与行为 2.7 意志与行为 2.8 情感与行为 2.1 关于人的理论一人性假设理论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三中国关于人的需要的理论一人性假设理论 X理论(McGregor,D):多数人都是懒惰的 ;没有雄心壮志;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矛盾 的;缺乏理智,不能克制自己;为满足基本生 理安全需要。做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 管理职责和方式:职权命令,使对方服从;严 密组织和具体规范;金钱报酬。 社会人假设:交往-主要动机;专业分工和机 械化使劳动失去内在含义,从工作社会意义寻 求安慰;人际关系比管理措施和奖励影响大 管理:满足归属,交往和友谊需要,一人性假设理论自我实现人假设:工作是满足,也可能是处罚 ,环境而定;愿意自我管理来完成目标;人的 自我实现要求和组织无矛盾;普通人也谋求职 责;多数人都能发挥想象力,聪明才智和创造 性;普通人的智能潜力只得到部分发挥。 管理措施:改变管理职能重点;激励;自主权 复杂人假设:需要随不同阶段、条件和环境而 变;同一时间有多种,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 不同组织形成不同的动机。 没有普适管理方式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需要层次的划分 2.马斯洛的主要论点1.需要层次 A.H.Maslow (1908-1970)美国人本主 义心理学家。1943年出版调动人的积 极性的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 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需要 层次。1954年在动机与个性中,进 一步阐述该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七层 次,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求 知、求美和自我实现需要。 2.主要论点 由低到高形成一个阶梯,低层次需要相对满足 后,产生更高一级的需求,只有未满足的需要 才能影响行为。 人的行为由主导需要决定。对特定的人来说, 各种需要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性、强烈程度不同 ,形成需要层次结构。最迫切的需要形成主导 需要。 人们对需要的追求各有差别。同一需要对不同 人的重要性、迫切性不同,一种需要获得满足 后并不消失,只是对行为的影响比重减轻而已 。 2.主要论点 一个国家人民的需要层次结构和经济、 社会发展水平相关。不发达国家,生理 、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重较大,高 层次需要的比重较小;发达国家情况相 反。 戴维斯(KDavis)曾就美国的情况进 行估计 美国工人主导需要变化估计 主导需要种类 1935年1995年 生理需要 35 5 安全需要 45 15 社交需要 10 24 自尊需要 7 30 自我实现需要 3 26三中国关于人的需要的理论1.中国古代的人性思想2.中国古代的需要层次思想3.中国现代需要层次理论的研究1.中国古代的人性思想 孔子论语阳货“性相近,习相远也” 世硕“性善恶混论”:“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 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性恶,养而致之则善长 ” 告不害“性无善恶论”,“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 则东流,决诸西方则东西, 人性之无分于善不 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人为制造。 孟子论证“性善论” 荀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2.中国古代的需要层次思想 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告子“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上 管子“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列子杨朱“生民之不得休息,为四事 故,一为寿,二为名,三为位,四为货” 王夫子:“盖凡声色、货利、权势、事功 之所欲者,皆谓之欲”3. 中国现代需要层次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人的需要层次的理论在中国的应用 和发展:马克思把人的需要分成了自然的、精 神的、社会的三种需要。恩格斯提出在社会主 义社会人的需要为生活、享受、发展需要。列 宁斯大林的观点可归纳为三种:物质、精神和 “共产主义劳动”需要。 毛泽东强调塑造“大公无私的人”。实际上要求 人们要超越自我。过分强调了精神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 各种理论的综合。 2.1 需要、动机与行为一需要与行为 二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三挫折行为 四激励机制一需要与行为 行为:人类有意识活动 产生的原因:个体生物本能;社会环境决 定。Lewin人类行为公式:B=f(PE) 需要:客观刺激作用于人的大脑所引起的 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外部,内部;物 质,精神) 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