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规范答题考试说明是对诗歌语言鉴赏的要求 :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练和形象化的语言,读者通过语言媒介才能 获得对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或意境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情 感上的强烈反响,从而领略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鉴 赏古典诗歌的语言,是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高考中对诗歌语言的考查方向主要有:1.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2.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意、色彩、情味、效果等)。3.品评某一字眼的艺术效果,即分析诗眼或炼字。红杏枝头春意闹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春风又绿江南岸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炼动词 炼形容词 炼数量词(“数枝”) 叠词(“萧萧”) 表颜色的词 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析诗眼 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 容词品味,看其在营造诗的意境、传 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词) ?为什么?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 (3)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 (4)诗中某个字(某句诗)的作用是什么? 诗中为什么要用某个字(某句诗)?说说(简 析)某个字(某句诗)在诗中的作用。 (5)诗中某个字(某句)换作(改作)某个 字(某句)好不好?两者有什么区别?哪一个 好,为什么?把握答题要领规范答题 例题分析例1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问:请分析第二句中的“冷”字,用得 好在什么地方?(4分) 答:“冷”,寒冷;写出了秋夜露珠 的清冷,露水弄湿了桂花;抒写了作 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答案1:“冷”,寒冷的,寒冷的露水无声地 湿透了桂花,“冷”写出了十五夜的环境寒 冷,又突出了诗人思念友人的孤独寂寞、 伤感惆怅之情。 答案2:通过写早上寒露滋润桂花,表现作 者在孤独地思念友人之情。 答案3:“冷”指寒冷,运用拟人手法抒写了 作者思念友人的思想感情。(4分 ) (3分 ) (2分 ) 答案4:“冷”是冰凉的。冰凉的露水无 声地湿润着桂花, “冷”字突出了诗人 在十五夜月圆时对朋友的思念和孤独 寂寞之情。 答案5:“冷”是寒冷,烘托出作者内心 的孤独凄凉,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 念。 答案6:“冷”描写了环境的悲凉、冷清 ,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惆怅,对家 乡的思念之情。(4分 )(2分 )(1分 )诗歌鉴赏“炼字”型解题步骤: 步骤一:指出诗眼(词眼、字眼)或解 释该字的含义。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 描述景象,如果该字涉及到艺术手法 的使用,还要结合艺术手法分析。 步骤三:点出该字作用:写出了景、物 什么特点,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注意: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 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1(2010年北京调研)山行即事 宋王 质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 蘋风吹袖清。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 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首联的“议”字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5分 “议”,议论,讨论(1分);运用拟人 的手法(1分),描绘了天空的云块来来往 往,忽聚忽散,仿佛在讨论要不要下雨, 笔法轻快(2分);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 情(1分)。2.(2007年天津卷)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提问:“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 用?(3分) 答案:“葱葱”是葱茏茂盛的样子,“靡靡”是 风吹草伏的样子;溪边的树木葱茏茂盛 ,“ 江芜”在微风吹拂下摇曳起伏 ;描写出春雨 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 果。3. (2007年全国卷2)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 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 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 一个字?请简要分析。(4分) 答: 第一步指出字眼:最传神的分别 是“明”和“出”。 第二步联系字词句,描述景象:“明”和 “出”充分表现出雨后“新晴”,诗人极目 “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 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雨水冲 洗后的群山,在阳光照耀下“碧峰”秀出 。 第三步点出该字作用:河水波光粼粼比 平时更加明亮夺目;群山在阳光照耀下 “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感。 规范答题回顾如何读懂诗歌 1.从题目着手 2.看注释或序或典故 3.看作者,知人而论世 4.从传统意象着手 5.从关键词(诗眼)句(首尾联)着手 6.从设置的问题着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日 即 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 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案】“网”就是张网网住。淅淅沥 沥的小雨好像丝网一样,想要将即逝 的春天网住。这个想象、比喻(拟人 )生动、新奇。表明作者对春天的极 力挽留。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