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世界遗产标志”图案中央的菱形代表人类的创造,圆圈代表大自然,两者密切相连,象征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之间 相互依存的关系,也象征要进行保护;周围以中、英、法文 环绕。1986年中国政府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开始申报世界遗产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 ,确定为了人类的今天和未来,将世界范围内被认为具有突出和普遍价值的文物 古迹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确保遗产的价值能永续保存下去。公约 规定,对于世界遗产,整个国际社会都有责任予以保护。按照世界遗产公约规定,世界文化遗产分为文物、建筑群、遗址三部分, 文物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 有考古性质成分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建筑群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 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格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 接的建筑群。遗址值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 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古地址等地方。根据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应当满足 以下6项价值标准:(1)人类创造性的智慧的杰作;(2)一段时间内或文化期内 在建筑或技术、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中一项人类价值的重要转变;(3)反 映一项独有或至少特别的现存或已经消失的文化传统或文明;(4)是描绘出人类 历史上一个重大时期的建筑物、建筑风格、科技组合或景观的范例;(5)代表了 一种或多种文化,特别是在其面临不可逆转的变迁时的传统人类居住或使用土地的 突出范例;(6)直接或明显地与具有突出普遍重要意义的事件、生活传统、信仰 、文学艺术作品相关。世界遗产物质遗产口头与非物质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口头与非物质遗产文化与自 然双遗产文化景观世界遗产之旅中国的世界遗产(中 国) CHINA 长城The Great Wall 1987明清皇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Imperial Palace 1987泰山Mount Taishan 1987 莫高窟Mogao Caves 1987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Mausoleum of the First Qin Emperor1987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Peking Man Site at Zhoukoudian 1987黄山 Mount Huangshan 1990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庙宇 Mountain Resort and its Outlying Temples, Chengde 1994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 Temple and Cemetery of Confucius and the Kong Family Mansion in Qufu 1994 武当山古建筑群 Ancient Building Complex in the Wudang Mountains 1994 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 Historic Ensemble of the Potala Palace, Lhasa 1994 庐山国家公园 Lushan National Park 1996峨嵋山风景名胜区(包括乐山大佛) Mount Emei Scenic Area, including Leshan Giant Buddha Scenic Area 1996 平遥古城 Ancient City of Ping Yao 1997 苏州古典园林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1997 丽江古城 Old Town of Lijiang 1997 颐和园 Summer Palace, an Imperial Garden in Beijing 1998 北京天坛 Temple of Heaven: an Imperial Sacrificial Altar in Beijing 1998 武夷山 Mount Wuyi 1999大足石刻 Dazu Rock Carvings 1999 青城山都江堰 Mount Qingcheng and the Dujiangyan Irrigation System 2000皖南古城:西递和宏村 Ancient Villages in Southern Anhui - Xidi and Hongcun 2000龙门石窟 Longmen Grottoes 2000明清皇家陵寝 Imperial Tomb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2000云冈石窟 Yungang Grottoes 2001云南保护区的三江并流Three Parallel Rivers of Yunnan Protected Areas 2003古代高句丽王国的王城及王陵 Capital Cities and Tombs of the Ancient Koguryo Kingdom 2004澳门历史城区 The Historic Centre of Macao 2005中国安阳殷墟 2006 世界文化遗产(22处)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长城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敦煌莫高窟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武当山古建筑群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丽江古城平遥古城苏州古典园林北京颐和园北京天坛大足石刻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明清皇家陵寝(沈阳盛京三陵)青城山都江堰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澳门历史城区开平碉楼与村落 世界自然遗产(6处)四川九寨沟四川黄龙湖南武陵源云南三江并流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中国喀斯特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4处)山东泰山安徽黄山四川峨眉山乐山大佛福建武夷山文化景观(1处)江西庐山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4)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蒙古族传统长调民歌 中国的世界遗产至2008年7月,中国已有37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25项,自然遗 产7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文化景观1项。另有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4项。1、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1987.12 文化遗产2、甘肃敦煌莫高窟 1987.12 文化遗产 3、山东泰山 1987.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4、长城 1987.12 文化遗产 5、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1987.12 文化遗产 6、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 、沈阳 故宫(辽宁) 2004.7 文化遗产 7、安徽黄山 1990.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8、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9、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10、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11、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 1994.12 文化遗产 12、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 1994.12 文化 遗产 13、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1994.12 文化 遗产 14、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 1994.12 文化遗产 15、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 1996.12 文化 与自然双重遗产 16、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 1996.12 文化景观 17、苏州古典园林 1997.12 文化遗产 18、山西平遥古城 1997.12 文化遗产19、云南丽江古城 1997.12 文化遗产 20、北京天坛 1998.11 文化遗产 21、北京颐和园 1998.11 文化遗产 22、福建省武夷山 1999.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23、重庆大足石刻 1999.12 文化遗产 24、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2000.11 文化遗产 25、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 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 2000.11 文化遗产26、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2000.11 文化遗产 27、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2000.11 文化遗产 28、云冈石窟 2001.12 文化遗产 29、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 2003.7 自然遗产 30、吉林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2004.7.1 文化遗产 31、澳门历史城区 2005 文化遗产32、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2006.7.12 自然遗产33、中国安阳殷墟 2006.7.13 文化遗产34、中国南方喀斯特 2007.6.27 自然遗产35、开平碉楼与古村落 2007.6.28 文化遗产36.福建土楼 2008.7.7 文化遗产37.江西三清山 2008.7.8 自然遗产38、五台山山西2009.6.26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4)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蒙古族传统 长调民歌 大足石刻 1999年12月1日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 1999年12月1日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 在摩洛哥历史文化名城马拉喀什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 遗产委员会第23届会议上表决通过,将我国大足石刻中的北山 、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 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大足地区的险峻山崖上保存着绝无 仅有的系列石刻,时间跨度从9世纪到13世纪。这些石刻以其 艺术品质极高、题材丰富多变而闻名遐迩,从世俗到宗教,鲜 明地反映了中国这一时期的日常社会生活,并充分证明了这一 时期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和谐相处局面。 又名“六趣唯心图”、“六趣生死轮”。造像来自六趣轮回经。刻于宝顶大佛湾南 岩、龛高7.8米、宽4.8米。龛中刻有一个直径为2.7米的原形巨轮,名“六趣轮”。按照 佛教的说法,此轮是载人于三界六道中生死运转的车轮。轮外刻“转轮圣王”,头顶“三 世佛”,面目丑怪,蓬头獠牙,脚踏鳌头,口衔轮彦,双臂环抱巨轮,以此表示人生 之“业力”不可逆转。 六道轮回图又名“六趣唯心图”、“六趣生死轮”。造像来自六趣轮回经。刻于宝顶大佛湾南岩、龛高7.8米、宽4.8米。龛中刻 有一个直径为2.7米的原形巨轮,名“六趣轮”。按照佛教的说法,此轮是载人于三界六道中生死运转的车轮。轮外刻“ 转轮圣王”,头顶“三世佛”,面目丑怪,蓬头獠牙,脚踏鳌头,口衔轮彦,双臂环抱巨轮,以此表示人生之“业力”不可 逆转。 六趣轮可分为四层。内层中心刻跏跌坐的卷发修行者。其左侧有一只猪,右侧有一只鸽,坐下有一条毒蛇。三种动物 ,分别表示愚痴、贪染、瞋“三毒”。佛教认为,人生有诸多恶业,其中尤以“三毒”为最,成为产生诸恶业的根本。故 有称为“三不善根”,列为“根本烦恼”之首。 另从行者胸部(圆心),发出六道毫光,直射轮外,将巨轮分为六份。第 二层的六份就是所谓的“六道”,即六种“业力”产生的果报。 第二层正上方为“天道,刻日月绕须弥山顶,顶上有安宫殿。此道清洁光明,富丽堂皇,非人类世间所能比拟。”天道 之右为“人道”,刻四人戴冠著袍,持物站立,此道为世人所居、人类之所。“天道”之左为“阿修罗道”,刻一位三头六臂 ,手持诸般兵器的阿修罗像。阿修罗原本是一位骁勇善战,百战百胜的天神,能力同“天”。但因瞋心太重,又多怒好 动,故而被撵出“天道”降至“阿修罗道”。 第二层正下方是“地狱道”,刻有漆黑的地狱门,一马面狱卒正欲把一“罪人”扔进油锅中。此道为众苦聚集、悲惨至极 之所。“地狱道”之右是饿鬼道,刻饿鬼手擎一人,口咬人头。此道中的饿鬼的诸鬼中最苦的,不但常受饥饿,千年万 载难得一食,即便得了,也会立即被猛火所焚,烧成灰烬。“地狱道”之左是“畜牲道”,刻一狮一牛一马任人驱使,互 相蚕食。此道是一切动物群聚之处。 第三层造像表现了“十二因缘说”的基本内容,即展现众生痛苦的原因和“名状”。 第三层上方正中的小圆龛中刻一罗刹将军。身着将服,手持宝剑,危襟电坐。以下沿反时针方向依次刻:一老者悠闲 而坐,旁摆瓦轮;一猿猴结跏而坐,一渔翁撑船捕鱼;一修行者静心参禅;一对男女双手互摩;一女子站立,想坐着 的男子诉说;一母亲怀抱婴儿;一青年脚踢瓦罐,殴打老妇;一著朝服官吏面呈怒容;一孕妇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