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 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 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 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 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作的一切, 我确是做到了。以前如是,现在如是 ,希望将来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 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上刻 :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老舍断魂枪 老舍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1918年毕 业于北京师范学校。历任北平市立十七小学校长,京师学务局北 效劝学所劝学,天津南开中学教师,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 ,山东齐鲁大学、青岛大学教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 理事、总务部主任,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历任政务院 文教委员会委员,华北人民行政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委 员,北京市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 文联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 常委。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 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 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 。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标志着老舍现实主义风格的 形成,达到了他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 秀的长篇小说之一,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老舍以讽刺幽默 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 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背景介绍断魂枪写于一九三五年,老舍以其生于忧患 、死于忧患的个性气质,及其顽强的承担命运的 精神,通过沙子龙这样一个艺术形象,来反映清 朝末年,辛亥革命前夕中国的社会风貌。在这种 社会环境下,沙子龙由风云一时走向失落,作者 的写作意图是很清楚的,而对落后民族“历史性 的沉沦”,应该振奋起来,如果像沙子龙那样止 于失落,我们就要永远被时代抛弃。沙子龙的悲 剧,是作者为我们敲起的警钟。近现代是中国人 现代意识觉醒的时代,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充满 忧患意识的民族主义时代,老舍的忧患意识,正 是一个优秀作家热爱祖国、关心民族命运的充分 体现。作品主要情节:沙子龙的枪法决不再传。徒弟们来讨教,沙 子龙用说句笑话的方法敷衍过去,甚至直接把他 们赶出去。王三胜是沙子龙的大徒弟。孙老头与 王三胜的较量,失败了的王三胜想用师傅的能力 威望慑服对方就引着孙老头来拜会沙子龙。但 是不管怎么说,沙子龙就是无动于衷,决心彻底 埋葬昔日的辉煌。他不想耍耍小威风,逞一时的 意气。因为他非常清楚,“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 了走”。 (一)作者塑造沙子龙这一人物形象,主旨何在?老舍塑造沙子龙这一人物形象,体现了他的强烈的爱国心和敏锐 的洞察力。沙子龙在时代风潮面前,抱残守缺、自甘沉沦、愚钝 麻木,这种劣根性,当然是一种锢疾。有鉴于此,老舍是借沙子 龙“断魂枪”的悲剧,唤醒国民,由此而警醒起来:一定要抛开 “旧势力的重负”,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斗争。(二)作者没有直接表现“五虎断魂枪”的神采,却描绘了两位 陪衬人物的武艺,这样写是为了什么?作者先是写王三胜耍大刀。“一跺脚,刀横起,大红樱子在肩前 摆动。削砍劈拨、手起风生,忽忽直响。”接着,写千里寻师的孙老者。“他的胳臂不大动;左脚往前迈, 右脚随着拉上来,一步步的往前拉扯,身子整着,像是患过瘫痪 病。”这个貌不惊人的老者打起拳来,却是身手不凡:“腿快, 手飘洒,一个飞脚起去,小辫飘在空中,像从天上落下来一个风 筝”而在文章结尾处,沙子龙夜练断魂枪作者一笔带过。从表现手法看,作者在这里运用了虚实结合、映衬烘托、 以少胜多的方法。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写作过程中依据一种冰山原理。冰 山露出水面是八分之一,八分之七是在水面以下。略去主体 部分,却可以使之更能唤起人们的审视欲望,这也是符合艺 术辩证法的。比如,著名的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对木兰从军出征的 状况只用“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等六句轻轻带过,即 使这六句也没有正面写开战,而是用“朔气传金柝,寒光照 铁衣”来侧面渲染。这首民歌,把木兰十年转战,与敌人正 面交锋的情景全然舍掉了;而对她出征之前在织布机前的叹 息,在还乡之后“理云鬓”、“贴花黄”的种种小儿女情态 却大加渲染。木兰诗中这种虚实处理的方法,其写作主 旨是非常明确的,即作品中歌颂的不是须眉男子,而是在国 家危亡之际,豪气不让须眉的一位巾帼英雄。断魂枪先写王三胜及孙老者的高超武艺,也正是为了突 出“冰山下的八分之七”,也即沙子龙的武艺非凡,暗示出 人生命运感与历史沧桑感。语言揣摩:老舍是一代语言艺术大师,他的语言魅力,体现 在北京方言口语化的叙述语言和幽默风格。其叙述 语言和人物语言一样,一定采取通俗的北京口语。 这在断魂枪中有鲜明的体现。A肖像外貌 B语言描写C动作(武打)描写例如:文章结尾处的语言分析。“叹一口气,用手指慢慢摸着凉滑的枪身,又微微 一笑:“不传!不传!”作者用精确的语言,描写这些细节,然后以“不 传!不传!”这样简炼传神的语言作结,体现出沙 子龙斩钉截铁的态度。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