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6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5页 / 共36页
第6页 / 共36页
第7页 / 共36页
第8页 / 共36页
第9页 / 共36页
第1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 合考虑哪些因素。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 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 设的特色。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 的方向。 区域发展方向 东北的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 等决定了农业的大方向。地理条件 东北地区包括_、_、_及内蒙古自治区_。 其北端属于中国纬度_的地区。黑龙江辽宁吉林东部最高地理条件 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气候条件:气候条件: 冬冷夏暖,雨热同期冬冷夏暖,雨热同期降水量:降水量:300mm300mm1000mm1000mm农作物 一年一 熟改造程度:气候是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思考、东北大米因质量什么关系?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 长,因此品质上乘,且因气候寒冷,病虫害少, 无需农药,堪称“绿色大米”。、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有利条件?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 产;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等等 。思考、与我国主要农业什么启示?劣势:无法种植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只 能种植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对热量要 求不高的作物。优势:长冬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且积雪融化时可以缓解春旱现象,改善 土地墒情。地理条件地形、土壤条件:地形、土壤条件: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社会、经济条件我国重要工业基地、可为农 业提供大量生产资料 工业基础 交通条件 人地比例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地广人稀,利于商品农业开发活动: 珠三角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地理条件邻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 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 术水平高。农业布局 特点 看右图, 找出东北 地区降水 量和气温 分布有什 么特点?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思考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_. 思考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_.热量水分农业布局特点 耕作农业区主要种植玉 米、大豆、 小麦、水稻 等作物。农业布局特点 林业和特产区 四大优势: 全国最大的林区 全国最主要的采伐 基地 宜林地区广泛 森林树种丰富农业布局特点畜牧业区 农牧条件好,品种优良农业农业 生产产区 域主要分布区主要农农作物及分布耕作农业农业 区林业业和特产产 区畜牧业业区三、农业布局特点三大农业生产区域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 区畜牧业区分 布主要粮 (树、 畜)种特 殊 分 布平原地区:松嫩平原、 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玉米、大豆、小麦、 水稻等作物玉米分布非常普遍, 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 减少。小麦和大豆种植 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 水稻多种植在辽河、 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 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 地。随着育种和种植 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 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 的黑龙江沿岸。大小兴安岭和 长白山区兴安落叶松、 樟子松、红松、 蒙古栎、白桦等大小兴安岭是我国 最大的林区(图46)。 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 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 材产区,延边盛产苹 果梨。辽东低山丘陵 和半岛五陵区是我国 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辽南是重要的 苹果产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 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重要的羊、牛、 马牧畜生产基地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的 三河牛和三河马,是闻名 国内的良种。 松嫩平原西部是东北 红牛的商品生产基地, 有良好的半农半牧饲养 条件。广大农区的舍 饲养畜业发展较快, 主要饲养猪、肉鸡、肉牛、 奶牛等。牛奶及乳品业发 展较快,并向专业化和 规模化方向发展。活动:1耕作业业有利条件是平原广阔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不利条件是热热量 不足,只能满满足对热对热 量要求不高的农农作物,且仅仅能一年一熟。林业业有广大的湿润润半湿润润的山地丘陵,温度低,树树木成材时间长时间长 , 病虫害少。畜牧业业有一定面积积的草原,但长长达半年以上的低温天气,降水又少, 草类类枯干期长长,不利于畜牧业业的发发展。活动:2 水稻种植多选择在地形平坦、水源 充足的地区。 由于培育耐低温的水稻品种,种植 技术的进步,缩短了水稻的生长期 。活动:3 农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有: 克服天 然草场夏季生长旺盛,冬季枯干,造成食 物来源季节不均的问题,栏棚可以使牲畜 免受到寒冻 养畜业与种植业结合,废物 互用,充分利用资源 还能防止环境污染 。 人工播种优质,改良畜种 将草场划片进 行管理,执行轮流放牧的生产方式,但不 宜种植粮食作物,即不宜耕作,避免造成 草场沙化 增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 地建设大规模 机械化 生产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 地建设地区专业 化生产阅读“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人口稀少土壤肥沃商品率高商品粮基地突出特点大规模机 械化生产地区专业 化生产地理条件 内部分异地形平坦 集中连片 耕地面积广东北商品粮基地特点及成因活动 (1)大型国有农场集中,专业化水平高, 粮食总量及人均高。 (2)有,因为耕地资源逐渐减少,商品粮 供给仍很紧张。 (3)东北地区提高粮食总量是依靠扩大耕 地面积,耕作粗放,加上低温等自然灾害 。 (4)参考“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相关内容 。比较美国玉米带和中国玉米带的异同2东北地区中部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 玉米带”。阅读表43,比较中国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 的自然条件差异。 点拨:中国和美国玉米带的自然条件,相同点:农业地 域类型相同(均为生产规模较大、机械化程度和商品率 高的商品谷物农业);两地均有适合农业发展的优越自 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适合玉 米生长;两地的种植结构都以玉米为主,玉米面积比重 都在50%以上,玉米单产都很高。不同点:经营方式不同(我国玉米带的农场为国营农场 ,美国的农场一般为家庭农场);美国玉米带的区域专 业化和经营专业化以及现代化程度均高于我国;此外, 我国玉米带所处的纬度相对较高,自然条件相对差,单 产相对较低。农业发展方向 人口激增所产生的农业生态环境退化。平原区农业 发展方向 重点:抗 衡国外农 产品进入 国内市场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 重点: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 经济。山区农业发展方向 核心:森林资源保护 方法: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 目的: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东北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威 胁改 善坚 持两结合该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该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平原区西部草原区山区农 业 发 展 方 向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 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 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 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围绕生态建设与增 加农牧民收入两大 主题,结合退耕还 林、还草工程的实 施,大力发展生态 农业和舍饲畜牧业以森林资源保育为 核心,多元开发特 色农业产品;半山 区实现“立体开发” ;山区发展特色农 业和特产品配套加 工业重 点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 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 发展优质、专用品种,提 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 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 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 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 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 ,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强化人工草地建设 ,发展草业经济, 推动退耕、退牧和 围栏限牧工程的顺 利实施,发展集约 化草食性畜牧业林木、人参、养鹿 、林蛙、食用菌、 中草药材、水果及 山野菜等特色经济 作物,实现由原料 型生产向原料和产 品加工并举的转变活动:主要有三个方面:地形、气候、市场联系了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等; 利用了塘泥、蚕沙、蔗叶等副产品; 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 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了 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过程略,此环节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下图分别为我国某省区域图和该省土地利用状况图。读图回答1-2题。1.关于图中A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河流众多,是A城市形成的首要因素BA城市依靠附近丰富的煤、铁资源发展了钢铁工业C石油资源枯竭是制约A城市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D便利的水陆交通,使A城市成为该省最大的工业城市 2.关于该省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缺水和低温冷害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当地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 A B C DCB下图是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35题。3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A全年高温、干湿季节分明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 4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小麦 B水稻 C棉花 D青稞 5丙地区与乙地区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 ) A灌溉条件较差 B日照时间太长 C气温较低,热量不足 D土壤盐碱化严重C AC 谢谢!再见!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