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本质特征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干成俊摘 要实践性、阶级性、科学性和辩证性是我们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最重要的本质特 征。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代表无产阶 级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科学探索 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而辩证方法则是 马克思主义的展开方式。这四个本质特征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的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把全部世界历史理解为人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而诞生的过程,就鲜明地凸显出马克思主 义的本质特征实践性。当我们说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 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时,主要含义是指:第一,就世界观而言,人是通过实践活动 来把握人与世界之间的整体关系,我们的世界 观是在实践中形成的。第二,就认识论而言,实践的观点同时也 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第三,就辩证法而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的确立,为辩证法奠定了理论根基。第四,就历史观而言,实践是社会历史得 以存在和发展的依据,历史不外是人的有目的 的活动而已,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劳动实践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中 同样具有基石地位,马克思从劳动价值论出发 ,经过一番理论跋涉,终于创立剩余价值学说 和资本积累理论。 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无产阶级贫 困化的根源,最终阐明“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 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历史必然性 。 科学实践观的确立,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社 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点。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 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行动的指南,实践性 自然构成这一理论的本质特征。马克思恩格斯 公开声明:无产阶级解放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 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人的解放只 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真正 实现 。 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追求自由和解放 的伟大实践中产生、完善和发展起来的,是关 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为无产阶级劳苦大 众服务的,是代表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 人民根本利益的,它毫不隐瞒自己的无产阶级 立场,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生产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 的基础,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根源必须“从社会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看待历史的唯物主义立场。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他们担当着“每一 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的光荣使命,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这是马克思主 义阶级立场所突出表征的阶级性。 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是劳动者的事业,是 全人类的共同诉求,体现历史发展的潮流。马 克思主义作为这一事业的理论旗帜,始终代表 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先进文化 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阶级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 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批判地吸收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的基 础上,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唯物史 观。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过程的本质的剖 析,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使 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科学社会主义则 成为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 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 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现实的人 的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这是马克 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本质内涵。始终立足于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始 终面对现实和关注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科学 的方法就是“按照事物的真实面目及其产生情 况来理解事物”。 作为整体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 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全面剖 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机制、发展过程 和内在矛盾,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 规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则是唯物史观和剩余 价值理论的逻辑结论,是历史规律的必然指向 ,这些理论与学说都是在科学方法指导下科学 发现,都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要求我们,在看待世 界的时候,只能从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出发, 而不能从思维抽象出来并进而固化起来的物质 出发,这就同一切旧唯物主义彻底划清了界线 。在看待社会历史的时候,只能从现实的人的 感性活动出发,而不能从自我意识创造出来并 进而灵动起来的概念出发,这就同思辨唯心主 义划清了界线。 四、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如果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看作一种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这种方法的 核心既是辩证的方法,也是历史的方法。历史 演变和发展的方式当然不是外物赋予的,而是 源自于历史本身的运动,历史的演变是自我演 变,历史的发展是自我发展。辩证法在历史进 程中就表现为历史的方法。而且,“辩证法只 有作为历史的方法才是可能的”。 历史发展的基础和根据就在自身,历史发展的动力和 方式就在自身,在实践中生成就是历史的过程。这样,辩 证法和历史就在人类实践的基础上内在一致起来了。 在马克思主义视野中,处于历史进程中的人与自然的 关系首先并不是理论的关系,而是实践的即以人的活动为 基础的关系。马克思自然观的现实平台是他的时代的“资 本主义社会”,马克思自然观的理论视角是现实的人的感 性活动,从现实的工业社会出发去理解自然界及其一般发 展史。这样的理解就直接消除了“自然界和历史之间的对 立” 。马克思主义倡导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来源于实践,由此凸显出强烈的实践性;立足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由 此表现出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 说的形成,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秘密,发现了人类 历史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由此展现马克思主义的 科学性。人类历史展现为一个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运动过程 ,人类实践展现出相反相成的对象性活动,与历史高度一致的 马克思主义由此获得深刻的辩证性。从内在机制看: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的 政治立场,科学探索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品格,而辩证方法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展开方式 。这四个本质特征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的 马克思主义。欢迎指正谢谢大家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