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9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5页 / 共39页
第6页 / 共39页
第7页 / 共39页
第8页 / 共39页
第9页 / 共39页
第1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正始名士的兴衰 1、“四聪八达”群体一、 正始名士的兴衰 第四讲:第四讲: 正始清谈(上)正始清谈(上)1、“四聪八达”群体 “正始名士”形成于魏明帝太和时期,被称之为“四 聪八达”。主要人物是:何晏、夏侯玄、诸葛诞、荀粲、裴 徽等。 1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太祖为司空时,纳晏母并收养晏,其时秦宜禄儿阿 苏亦随母在公家,并见宠如公子。苏即朗也。苏性谨 慎,而晏无所顾惮,服饰拟于太子,故文帝特憎之, 每不呼其姓字,尝谓之为“假子”。晏尚主,又好色,故黄初时无所事任。及明帝立,颇为冗官。 三国志曹爽传注引魏略q 何晏一、正始名士的兴衰 1、“四聪八达”群体 曹操养子2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 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 世说新语夙惠& 晏小时养魏宫,七八岁便慧心大悟。众无愚智, 莫不贵异之。魏武帝读兵书,有所未解,试以问晏 。晏分散所疑,无不冰释。 太平御览卷385引何晏别传一、正始名士的兴衰 1、“四聪八达”群体 自幼聪睿3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晋书五行志:“尚书何晏,好服妇人服”一、正始名士的兴衰 1、“四聪八达”群体& 世说新语容止:“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 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注引魏略:“晏性自喜,动静粉白不去手, 行步顾影。” 行为怪异4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 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 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世说新语雅量第六p夏侯玄一、正始名士的兴衰 1、“四聪八达”群体&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世说新语容止& 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世说新语容止 气量过人5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 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 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 朝服其弘量 。世说新语赏誉q 诸葛诞一、正始名士的兴衰 1、“四聪八达”群体 一代英才6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 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 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 “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 与卿,故当有意,卿宜查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 ,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 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 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 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 ?”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世说新语贤媛q 许允一、正始名士的兴衰 1、“四聪八达”群体 娶丑女阮氏7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 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收之。其妇出戒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 求。”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 ,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 如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 是乃释。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初允被收,举家 号哭。阮新妇自若,云:“勿忧,寻还。”作粟粥待。倾之,允至。 世说新语贤媛一、正始名士的兴衰 1、“四聪八达”群体8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 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妇正 在机中,神色不变,曰:“早知尔耳!”门人欲藏其 儿,妇:“无豫诸儿事。”后徙居墓所,景王遣钟会 看之,若才流及父,当收。儿以咨母,母曰:“汝等 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 ,会止便止;又可少问朝事。”儿从之。会反,以状 对,卒免。 世说新语贤媛一、正始名士的兴衰 1、“四聪八达”群体9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傅嘏善言虚胜,荀粲谈尚玄远,每至共语,有争而不相喻。裴冀 州释二家之义,通彼我之怀,常使两情皆得,彼此 俱畅。”& 注引粲别传:“粲太和初到京邑,与傅 嘏谈,嘏善名理,而粲尚玄,”q 荀粲一、正始名士的兴衰 1、“四聪八达”群体 荀彧少子10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惑溺:“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妇亡,奉 倩后少时亦卒。以是获讥于世。”& 注引粲别传:“粲常以妇人才智不足论, 自宜以色为主。骠骑将军曹洪女有色,粲于是聘焉 历年后妇病亡。未殡,傅嘏往喭粲,粲不哭而神 伤。嘏问曰:妇人才色并茂为难,子之聘也,遗才存色,非难遇也,何哀之甚?” 一、正始名士的兴衰 1、“四聪八达”群体 善发极端言论11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 粲字奉倩,颍州颍阴人,太尉彧少子也。粲诸兄儒术论议各知名。粲能言玄远,常以子贡称“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然则六籍虽存,固圣人之糠秕。能言者不能屈。世说新语文学注引粲别传 荀粲的“言不尽意论”,视六经为糠秕一、正始名士的兴衰 1、“四聪八达”群体12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是时何晏以材辩显于贵戚之间,邓飏好变 通,合徒党,鬻声名于闾阎,而夏侯玄以贵臣 子少有重名,为之宗主。三国志傅嘏传注引傅子 何晏、夏候玄的活动2、人物品题与浮华案q人物品题复兴一、正始名士的兴衰 2、人物品题与浮华案13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初,夏侯玄、何晏名盛于时,司马景王亦预焉。 晏尝曰:“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夏侯太初是也 ;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惟神也 ,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吾闻其语,未见其人。”盖 欲以神况诸已也。三国志魏书曹爽传注引魏氏春秋 何晏品题夏侯玄、司马师一、正始名士的兴衰 2、人物品题与浮华案14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荀粲尝谓(傅)嘏、(夏侯)玄曰:“子 等在世途间,功名必胜我,但识劣我耳?”嘏 难曰:“能盛功名者,识也。天下孰有本不足 而未有余者邪?”粲曰:“功名者,志局之所 奖也。然则志局自一物耳,固非识之所独济也 。我以能使子等为贵,然未必齐子等所为也。 ” 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注引粲别传 荀粲品题傅嘏、夏侯玄一、正始名士的兴衰 2、人物品题与浮华案15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 裴令公目夏侯太初:“肃肃如入廊庙中,不修敬而人自敬。”一曰:“如入宗庙,琅琅但见礼乐器。见锺士季,如观武库,但睹矛戟。见傅兰硕,江廧(汪翔)靡所不有。见山巨源,如登山临下,幽然深远。”世说新语赏誉第八 裴楷品题夏侯玄、钟会一、正始名士的兴衰 2、人物品题与浮华案16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三国志诸葛诞传:与夏侯玄、邓飏等相善 ,收名朝廷,京都翕然。言事者以诞、飏等修浮华 ,合虚誉,渐不可长。明帝恶之,免诞官。 注引世语:是时,当世俊士散骑常侍夏侯 玄、尚书诸葛诞、邓飏之徒,共相题表,以玄等四 人为四聪,诞辈八人为八达,中书监刘放子熙、孙 资子密、吏部尚书卫臻子烈三人,咸不及比,以父 居势位,容之为三豫,凡十五人。帝以构长浮华, 皆免官废锢。q浮华案一、正始名士的兴衰 2、人物品题与浮华案17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前此诸葛诞、邓飏等驰名誉,有四聪八 达之诮,帝疾之。时举中书郎,诏曰:得其 人与否,在卢生耳。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 地作饼,不可啖也。三国志魏书卢毓传 浮华案后一、正始名士的兴衰 2、人物品题与浮华案18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景初二年魏明帝曹睿逝世,司马懿与曹爽共同辅八 岁小皇帝曹芳登上帝位。曹芳登基第二年,改年号为正 始(240249), 太和时期被禁锢的“四聪八达”分子 登上了历史舞台,史称“正始名士”。他们在政治上进 行了改革,即所谓“正始改制”;在意识形态领域发起 了一场玄学思想革命,即所谓 “正始之音”。3、正始党争与高平陵政变p所谓“正始名士”南阳何晏、邓飏、李胜、沛国丁谧、东平毕轨咸 有声名,进趣于时,明帝以其浮华,皆抑黜之。及爽秉 政,乃复进叙,任为腹心。 三国志曹爽传一、正始名士的兴衰 3、正始党争与高平陵政变19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曹爽,曹真之子,才智平庸,缺乏作为顾命大臣治理 国家的政治资本和能力,必须起用那些既有才干又忠于自 己的亲信,才能有效地行施“大将军”和“录尚书事”的 军政大权而不被驾空。当时他所能想到的,自然是那些自 少年时代就关系密切的亲朋好友。身为皇室家族的曹爽所 能接触的同龄亲友,恰恰是“浮华案”的领袖, 与何晏、 夏侯玄 、丁谧、毕轨、李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 曹爽地位的上升,这些人物纷纷被起用担任军政要职,逐 渐控制了曹魏政权:何晏任吏部尚书,夏侯玄任中护军, 诸葛诞为御史中丞;邓飏、丁谧任尚书,毕轨任司隶校尉 、李胜任洛阳令迁河南尹。 正始名士上台原因一、正始名士的兴衰 3、正始党争与高平陵政变20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正始名士,由两代人构成,他们在政治背景、文化倾向 和理论休养方面各具特色,因此在正始时期的玄学思想革 命中,扮演了不同的领袖角色。一是以何晏、夏侯玄为代表的中年政治实力派,一直处 于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位置,属于玄学思潮的组织者,尽 管他们首先提出了玄学的基本命题,影响了年轻一代的成 长,但是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二是以王弼 、钟会为代表的少年思想家,他们政治地 位不高,贡献主要在创建哲学体系方面,其是王弼 ,以那 个时代最高水平的抽象思维,总结并升华了汉魏之际思想 变革的积极成果,奠定了早期玄学的理论基础。 正始名士的两代人一、正始名士的兴衰 3、正始党争与高平陵政变21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 何晏组织玄学清谈何晏为吏部尚书,有位望,时谈 客盈坐。王弼未弱冠,往见之。晏闻 弼名,因条向者胜理语弼曰:“此理 仆以为极,可得复难不?”弼便作难 ,一坐人便以为屈。于是弼自为客主 数番,皆一坐所不及。世说新语文学 p正始玄学一、正始名士的兴衰 3、正始党争与高平陵政变22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在老子注中,王弼重点阐述了君主 无为的意义,创建责“无”论哲学。 王弼的玄学理论老子之书,其几乎可一言而蔽之,噫!崇 本息未而已矣故竭圣智以治巧伪,未若见质素以静民欲;兴仁义以敦薄俗,未若抱朴以全笃实;多巧利以兴事用,未若寡私欲以息华竞。王弼 老子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