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抗日战争时期1、政治上: “三三制”原则,普选制 2、经济上: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1)目的:为团结一切力量支持抗战 (2)作用:广泛团结农民和地主抗日,巩固了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二、解放战争时期1、政治上:签订双十协定,召开政协会议,A.抗战胜利后,国民党 标榜“和平建国”,实 际坚持独裁和内战;B.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C.国共重庆谈判,中共努力斗争的结果。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和国民党代表张治中(左一)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和国民党代表张治中(左一) 、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右三)在延安机场。、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右三)在延安机场。重 庆 谈 判 时 的 毛 泽 东 和 蒋 介 石二、解放战争时期1、政治上:签订双十协定,召开政协会议, 形成第二条战线,二、解放战争时期1、政治上:签订双十协定,召开政协会议, 形成第二条战线,确立民主斗争目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主席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二、解放战争时期签订双十协定,召开政协会议, 形成第二条战线,确立民主斗争目标1、政治上:2、经济上:土地改革(1)1946年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五四指示 (2)1947年实行耕者有其田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国共对峙时期(1927-1937):土地革命;没收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减租减息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土改;没收地主土 地分给农民;耕者有其田 19501952:全国土改 1953-1956:农业合作化 1958 :人民公社化 1978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解放战争时期签订双十协定,召开政协会议, 形成第二条战线,确立民主斗争目标1、政治上:2、经济上:土地改革(1)1946年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五四指示 (2)1947年实行耕者有其田中国土地法大纲 3、结果:召开新政协,通过共同纲领,成立新中国D1、“三三制原则推行后,陕甘宁边区政权的性质 是 A、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权 B、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政权 C、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政权 D、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2、抗战胜利后,中国出现了一个由民族战争向国 内战争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 是 A、进行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 B、召开政协会议,改组国民政府 C、揭露美蒋阴谋,避免全面内战 D、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ADD3、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 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 体现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 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维护农民基本利益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A、 B、C、 D、 4、抗战时期,中共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实质是 A、限制官僚资本 B、变革农村生产关系 C、建立抗战的物质基础 D、限制农村的封建剥削 材料一陕甘宁边区的“豆选诗” 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 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 材料二 右上图:农民们正慎重地 投豆选举自己信得过的干部n材料三 1941年, 陕甘宁边区进行 “三三制”政权的普 选。这次选举全边区有80%的人参加了投票。 “按三三制 ”比例 , 选出了乡、县、边区三级参议会 , 各级参议会 又选出了政府委员会。特点:适合普通群众;层层普选;贯彻“三三制”原则。 影响:加强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1)依据材料一、二、三指出陕甘宁边区进行选举的 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努力: 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与国民党进行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 参加重庆政协会议,促使会议通过了有利于 人民的决议。 结局:由于国民党坚持独裁和内战政策,争取 民主权利的努力未能实现。抗战胜利后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主政 治权利做出了哪些重大努力?结局如何?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