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7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5页 / 共27页
第6页 / 共27页
第7页 / 共27页
第8页 / 共27页
第9页 / 共27页
第1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考查诗歌的语言部分常见题 型和答题套路(一)炼字类1、命题形式 对使用精彩的字进行分析常见题型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字?问什 么? 对字的作用以及优劣的分析常见题型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有什么作用?或与其他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2、答题思路品位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 意+文意+主旨情感)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绘景 象。第三步:点出改字烘托怎样的意境,或表达 了怎样的情感。3、实例分析示例1 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诗后问题。南 浦 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 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 种说法吗?为什么?参考答案: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 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 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见抒情主人公泪 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 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示例2 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诗后问题。暮 江 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 ”,有什么表达效果?参考答案: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 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 “铺”在江面上( 第一步),体现了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第 二步);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的柔和 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第三 步)。示例3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诗后问题。高冠谷口招郑鄠 岑 参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诗眼”指的是诗句中最生动最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是第二联中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析。简析:此题为“诗眼”分析型,主要形式是先判断在评析 ,共两问。题干中已把“诗眼”定位在第二联写景的句 子,只要抓住句子中的动词或形容词即可找出“诗眼”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然”、“暖”(第一步 判断)。“然”通“ 燃”,意思是说暮雨中的涧花开得很红火,像烈火燃 烧似的;“暖”是指春云低垂,潭边树木与其相接,好 像是要为它们送去温暖,多么富有人情味儿(第二 步 字面意思)。该联中作者用拟人的手法,绘形绘 色,精炼传神的描写了朋友居住之地的优美、高雅 、温馨而富有生机,抒发了诗人对朋友这种恬淡闲 适隐居生活的渴望之情(第三步 语境意义)示例4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诗后问题。过香积寺王 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只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古人平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 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 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第一步)。山中 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 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于山林的幽 暗,似乎显得阴冷(第二步 联系字词句,描 述景象)。 “咽”、“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练传 神的显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第 三步点出该字作用)理解关键词类1、命题形式对使用最精彩的词语进行分析。常见题型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2、答题套路: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 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 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 全诗的把握程度。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第一步:解释该词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句词语放入原句中描述景 象。第三步:点出该词语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 了怎样的感情。3、实例分析示例1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诗后问题。春夜洛城闻笛李 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 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 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想之情是从 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步骤三)。示例2阅读下列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南登超然台作苏 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 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敌人思故园,且 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 任密州地方官。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 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 语来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的 心情?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莫听”表现出作者在风雨面前毫不在乎的态度 ,从而反映出作者旷达的处世态度(第一步),“ 何妨”进一步写出作者在风雨面前还要吟咏着诗句 悠然信步(第二步),更隐含了作者对自然风雨 和人生厄运的挑战(第三步)。分析语言特色类1、命题形式对整首诗词的语言进行分析常见题型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答题套路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 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 题的词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 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 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 、明白晓畅、笔调婉约第一步:用一两个词点明语言特色。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实例分析示例1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诗后问题。春 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此诗语言特色是清新自然、口语化(第 一步),“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 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 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 丈夫的美梦(第二步)。这样非常自然地表 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第三步)。示例2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诗后问题。长干曲四首其一崔 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品评这首诗语言特色。参考答案: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 如民歌(第一步),“何处住”、“在横塘”, 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 头语言,不加雕琢(第二步),烘托出一 个朴素真帅的船家女形象(第三步)。示例3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诗后问题。江阴浮远堂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极 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 ,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第一步 ),“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 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 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第二 步),通过写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 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 的极度悲愤心理(第三步)。示例4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诗后问题。听蜀僧浚弹琴李 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绿绮:古代名琴。流水:借用“高山流水 ”典故。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 钟,霜降而鸣。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 几重”的理解。参考答案:碧山阴沉,秋云暗淡(第一步),写出 了曲终时的景色(第二步),写出了作者 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烘托出琴声 的魅力(第三步)。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