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化融合的理论与研究华南师范大学 郑雪 教授文化融合的问题什么是文化融合?中国人中存在什么样的文化融合现象?如何分析研究这些现象?文化融合的概念Acculturation (Redfield,et.al. 1936)Psychological acculturation (Graves, 1967)两者间的关系文化融合的类型根据文化融合群体自愿程度:主动与被动根据是否需要移动:移动型与非移动型根据文化接触时间:长久型与暂时型文化融合过程过程描述三阶段:接触、冲突和适应U型与W型曲线文化融合的文化变化生态学与生理学的变化经济方面的变化社会与政治方面民族文化方面心理的变化生活习惯知识技能思想观念民族认同应激与健康影响因素(群体性)群体的经济与政治实力对比社会的开放性政治的制度与策略文化的相似性影响因素(个体性)年龄、性别等等学历、知识与技能语言动机与态度适应方式文化融合趋势总体趋势(由两个文化群体实力对比决定)文化融合成分变化的不平衡性(技术体系、 社会组织与观念体系)不同人群对文化变化的接受性同一个人接受不同文化成分的先后不平衡性带来的后果(文化的系统性问题)对文化融合的适应Adaptation及其分类改变问题本身的应对:这里包括指向环境的 应对(即通常所说的问题解决)和指向个体 自身的应对(如学习新行为新技术);改变个体对问题认知的应对(再评价解释)改变由情绪的应对:例如寻求情绪支持,酗 酒抽烟及药物使用、体育锻炼。对文化融合的适应对方式顺应、抵制与退避(Berry,1976)同化、分离、整合与边缘测量量表中国民族文化融合的趋势整个民族的西化少数民族的汉化城市化从南到北民族人格变化焦虑性降低、情绪表露增强谨慎性减弱、自发性增强内向性减弱、外向性增强集体取向减弱、个体取向增强中国留学生心理适应研究问题提出研究思路研究结果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