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联历史渊源v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 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 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 (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 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对 联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对联的分类v按用途(内容): 通用联、专用联、贺联、挽联、春联、赠联 、自勉联、行业联、言志联、学术联、名胜 联、节令联v按按字数 1短联(十字以内) 2中联(百字以内) 3长联(百字以上)对联的分类v按修辞技巧 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 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 问、谐音。 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 旁、析字、拆字、数字。对联的分类v按联语来源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 对联。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 联。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对联要求v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 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v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 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v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 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 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 上。v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 ,但又不能重复。举例v袁世凯称帝没多久,就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 中,可耻地死去了。四川有人给他写了一副 挽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这是 在讥讽“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像这种上 下联字数不等的现象是极个别的。平仄v什么是平仄?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言之,阴平、阳平为 平,上声、去声为仄。古汉语中,平声为平,上、去、入 声为仄。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v(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 :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 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 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v(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 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 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v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考试,著名史学家陈 寅恪出国文科试题,其中对对子一题出的是 “孙行者”,要求对出下联。下面几种答案都 比较好,你能说出好在哪里吗? 1、胡适之 2、祖冲之 3、韩退之 4、王引之字载璜,福建浦城人,乾隆进士,嘉庆初曾 任湖北布政使,官至刑部尚书,有著述多种 无情对v对对联的一种格式,对联一般要求上下联内 容要相关,配合要紧密。但有一种对联,只 讲究上下联字词相对,至于内容则各讲各的 ,绝不相干,使人产生奇谲难料,回味不尽 的妙趣。这就是所谓的“无情对”。 对联禁忌v【一忌合掌】 【二忌重】 【三忌失对欠平衡】【第四失替应留意】【五为乱脚】 v【六孤平】【第七切记三平尾】【八忌上重下边轻】 【九忌初学用癖典】趣联v苏轼一天遇见佛印,正巧河边的狗在啃骨头 ,便出了上联:v狗啃河上(和尚)骨v佛印听见便不爽,把带有苏轼诗的扇子丢在 河中,又出了下联:v水流东坡诗(尸)A两袖清风存正B竹菊梅兰可养性C且喜满园桃李艳D风吹不动天边月 va琴棋书画自陶情 b莫愁两鬓霜雪寒c雪压难摧涧底松d一间陋室透书香 下面本是四副完整的对联,但是打乱了, 请你用线段把它们连接起来,使之重新变得 完整。 v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 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 恰当的一个。(3分)(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 片雪(C)带水芙蕖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 悠云 【正确答案:A】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