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课时09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结构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16分)三、现代文阅读(12分)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 阅读(选考)(15分)五、语言文字运用 (10分)六、写作 (70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文言文阅读(15分)古代诗歌阅读(6分)文学名著阅读(10分)文化经典阅读(6分)本板块考试要求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1、评价诗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答题步骤与方法(核P43)n鉴赏形象型: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形 象?为何描写这一形象?步骤:(1)找到描写形象的相关 词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 本含意。(2)用精练话语概括形象 的特征。(3)结合诗歌情意指出描 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n鉴赏意境型: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 物?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 面?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 境氛围?步骤: (1)抓住主景物,合理联想 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 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 (2)用一个简练的术语概括 出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 的氛围特点 (3)根据意境氛围特点来分 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一、人物形象: (1)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氓之妻、屈 原、白居易、陆游、李煜、李清照等) (2)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氓、琵琶女、 刘兰芝、李凭等) 二、事物形象(柳、梅、竹、雁、蝉、杜鹃 ) 三、景物形象(春江花月夜、蜀道险境、赤 壁美景等)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 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 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 南浦(送别之地), 芭蕉(离情别绪), 燕(惜春 或恋人思念 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 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 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 红叶(传情之物)。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 乌鸦(衰败荒凉), 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 猿(悲伤)。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木 芙 蓉2008年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木 芙 蓉吕 本 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 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 一生开落任东风。窗前木芙蓉范 成 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 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 未作愁红怨绿看。这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何不同?逍遥闲适, 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孤苦、心酸、处境凄凉, 但没视其为愁苦校园里的花的形象分析课堂研讨(核P4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第四桥 萧立之 自把孤樽擘蟹斟,荻花洲渚月平林。一 江秋色无人问,柔橹风前语夜深。 题:综观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形象?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人物的心境。课堂研讨(核P4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第四桥 萧立之 自把孤樽擘蟹斟,荻花洲渚月平林。一 江秋色无人问,柔橹风前语夜深。 题:综观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形象?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人物的心境。 答:一个寄情山水、傲岸不羁、逍遥洒脱、 闲适恬淡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2008年海南、宁夏卷 题李世南画扇 蔡 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 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水潺潺”声音的描写;2、“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3、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4、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意趣(1)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动 起来,变得有声有色; (2)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 丰富多彩。答题存在的问题总复习指导(第二轮) P781、诗歌常识积累匮乏;2、不能准确理解诗意;3、语言表达不够规范 ;4、缺乏生活常识的储备。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 简要分析。 问题:或少了对诗歌展现的画面进行描述,或少了对意境特点的概括。(1)此诗描绘了一激荡美丽的初春景象:(还原描 述)。(2)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3)表现了主 讲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的愉悦闲适的心 境。本板块考试要求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1、评价中国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鉴赏中国古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语言第二课时语言赏析示例n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 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灯。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 晩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诗人的孤独感寂寞感。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 无人相伴的孤独。一个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 作神态,更表现出闲及无聊的寂寞情感。【考点阐释】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在命题上,一般有炼字、关键词、语言特色、语言风格等几种类型的考查。1.炼字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关键词题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答题步骤:按句设点,逐句翻译是比较好的办法;也可以按照“意象意境特点技巧情感”回答。从两方面考虑: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例一、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 (2008年全国卷)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 样写的好处。“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春日即事 李弥逊(2008年全国卷)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雨及 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 喻非常生动、新奇。1. (2008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山居即事 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2分)(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3分)(1)“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 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 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2. (2008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壬辰寒食 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注】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4分)“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 彩对比(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这 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 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1分)。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