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国论阿房宫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重要字音厥(ju) 弥(m) 殆(di)洎(j) 嫱(qin) 辇(nin)囷囷(qn qn) 铛(chn) 逦迤(l y)锱铢(z zh) 庾(y) 涡(w)骊(l) 鬟(hun) 霁(j)椽(chun) 纶(un) 酹(li)榭(xi)二、多义词1)亡诸侯之所亡,与战败所亡者(损失)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2)为以荆卿为计(作为)邯郸为郡(作为)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被)3)兵而秦兵又至矣(军队) 非兵不利(兵器,武器)斯用兵之效也(用兵的策略、方法)4)事以地事秦(侍奉)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事情)5)始燕赵之君,始有远略(开始)始速祸焉(才)6)得较秦之所得(得到的)此言得之(适宜,得当)诚不得已(能够、可以)7)暴暴霜露(暴露)暴秦之欲无厌(残暴)8)或或曰(有的人)或未易量(或许)10)尽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副词,达到顶点)奈何取之尽锱铢(全,都)11)使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让)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假使)12)爱秦爱纷奢(喜爱)使秦复爱六国之人(怜惜)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舍不得,不愿意放弃,吝惜)13)取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拿来占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取出,提取)秦人伐晋,取武城(攻取,攻下)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取妻如之何?(通“娶”)留取丹心照汗青(助词,“着”)14)族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同姓的亲属)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万物百族(种类,类)士大夫之族(种类,类)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聚结)族庖月更刀(众,普通,一般)15)与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结交,亲附)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介词,跟,同,表比较的对象)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连词,和,同,表并列)16)以不赂者以赂者丧(介词,因为)秦以攻取之外(介词,凭借)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连词,才)举以予人(连词,来)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介词,用)至丹以荆卿为计(介词,用)洎牧以谗诛(介词,因为)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介词,用)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连词,表结果,以致)苟以天下之大(介词,凭借)以地事秦(用)17)之较秦之所得(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秦之所大欲(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以有尺寸之地(的)子孙视之不甚惜(代词,土地)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的)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前一个代指奉秦之物,后一个代指赂秦之地)此言得之(代词,指代上面的道理)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结构助词,的)杳不知其所之也(动词,到)秦人视之亦不甚惜(代词,代珠宝)18)而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因果承接)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可是,表示转折)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就,承接关系)骊山北构而西折(表承接)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表转折)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表承接)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表转折)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表转折)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表转折)三、通假字暴霜露(通“曝”,暴露)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通“毋”,不要)当与秦相较(通“倘”,倘若)四、古今异义其实百倍(古:那实际情况。今:实际上。)思厥先祖父(古:祖辈父辈。今:指父亲的父亲。)后秦击赵者再(古:两次。今:表示又一次。)始速祸焉(古:招致。今:指速度快。)可谓智力孤危(古:智谋和力量。今:为一个词,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前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指宫室的建筑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义:勾心斗角,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今义:这里是“天气”(雨雪阴晴)的意思。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古义:搜集的珠宝。今义:筹划、计划或组织的意思。)可怜焦土(古义:可惜。今义:值得怜悯。)隔离天日(古义:遮断,遮蔽。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五、句式及特殊用法(一)句式1判断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斯用兵之效也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2定语后置苟以天下之大3宾语前置并力西向秦人不暇自哀4状语后置赵尝五战于秦其势弱于秦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5被动句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洎牧以谗诛戍卒叫,函谷举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6省略句举以(之)予人,如弃草芥至丹以荆卿(刺秦王)为计长桥(于)卧波,未云何龙? (二)特殊用法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完:形容词作动词,保全)义不赂秦(义: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李牧连却之(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名词用作动词,礼待,礼遇)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日,月: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终,形容词作动词,坚持到底)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下:下到,名词作动词)以地事秦(事:侍奉。名词作动词)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下:自取下策,名词作动词)六王毕,四海一(一:数词用作动词,统一)骊山北构而西折(北,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辞楼下殿,辇来于秦(辇:名词作状语,坐着辇车)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动词用作名词,收藏的珠宝,搜集的珠宝)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鼎,玉,金,珠:名词用作动词,把宝鼎看做,把美玉看做,把黄金看做,把珍珠看做)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炬,焦土:名词活用为动词,放火,化为焦土)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把当做借鉴)廊腰缦回(腰、缦:名词作状语,像人的腰部一样,像缦带一样)蜂房水涡(蜂,涡:名词作状语,像蜂房,像水窝)未云何龙,不霁何虹(云、龙、虹:名词作动词,出现云,出现龙,出现虹)歌台暖响(响:动词作名词,歌声)朝歌夜弦(朝,夜:名词用作状语,早上,晚上;歌、弦,名词作动词)族秦者,秦也(族:名词作动词,灭族) 一、名句名段1苏洵六国论(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角度点拨:换个角度思维,你将获得对事物崭新的认识;奋力以赴方能无往不胜;失败的路往往是自己铺就的。(2)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角度点拨:善始还要善终;打击人才便是自毁长城。2杜牧阿房宫赋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 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角度点拨:不爱惜民力,就是自掘坟墓;水(民)能载舟,亦能覆舟。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角度点拨:自古英雄出少年;什么才是真正的潇洒;无法磨灭的功业往往永恒。4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B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角度点拨:获取辉煌的业绩才能青史留名;英雄是时代的脊梁。(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A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封山而还;B.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刘义隆 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却落得向北回望,仓皇败还。角度点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立业当量力而行。(3)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角度点拨:老当益壮,最美夕阳红;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二、文化人物(含作家及教材中出现的人物)1杜牧杜牧,晚年在审查他的平生的诗作时,凡是认为不满意的,统统烧掉,本来其诗作有1 000多首,烧得只剩下200多首,幸好他的外甥还保存了200多首,这样他的作品才保留了400多首。角度点拨:治学态度;审视。2项羽(1)项羽欲学万人敌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的项羽,生于楚国将官世家。小时候家里请老师教他识字,没认几个他就不肯再学下去。再让他学剑术,又没学成。项羽的叔叔项梁十分生气,骂他不长进。项羽袒露心迹说:“认字,能够写自己的名字,就足够了;剑术,只能对付一个敌人,不值得去学。我要学就学对付千军万马的本领!”于是项梁就教项羽学习兵法,终于成就了项羽“西楚霸王”的大业。(2)秦始皇巡游会稽,项羽与叔父同去观看,发出“彼可取而代也”(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的惊人之语。吓得项梁忙掩其口,警告他不要乱说话。此即成语“取而代之”的故事由来。他年纪轻轻就可以说出这样的话,而项羽最终尽管统治地位不长久,但也的确带领起义军灭了秦朝。他在摧毁秦王朝暴虐统治的斗争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角度点拨:立志与成功;人生的奋斗。(3)垓下之围中,项羽“夜闻汉军四面楚歌”大为惶恐,项羽面对其随军宠妾虞姬和心爱的乌骓马,不禁感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呜喑悲慨,凄凉动人,这是项羽本人面对自己的经历和面对失败的心路写照,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千古有心人莫不下涕。歌声在铁马寒风、夜月刁斗的军营中回荡,令人伤感唏嘘!情不深无以至此!(4)“项羽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项羽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饮食。”他不杀刘邦,也不杀其父亲和妻儿。(5)在乌江畔,他马赠亭长,情调悲凉。角度点拨:重情重义(有恭敬慈爱仁者之心) (6)项羽入关以后,大肆掳掠。不但杀掉了已经投降过的秦王子婴,而且还在咸阳城内大肆烧杀抢掠,火烧宫殿(特别是火烧阿房宫)。在秦都咸阳,坑杀秦降卒20万,把虏掠来的财宝美女带归彭城。“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这么明显的强盗行径,无怪乎后来令“秦人大失望”。(史记项羽本记)对比:刘邦入咸阳后,“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而且申明军纪,废除秦的严刑苛政,“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去秦法”,于是“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史记高祖本纪)。(7)项羽自立为王后,把都城由关中迁到彭城,提出“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谁人知之。”后听到别人对此批评他这是“沐猴而冠”(猕猴戴帽子,比喻本质不好却装模作样),就把那个说他的人斩了。(8)杀掉了由项氏叔侄一手扶植起来的义帝楚怀王,楚怀王虽为傀儡,但他却是当时人民群众抗暴反秦的精神领袖,项羽的不义之举把自己搞得声名狼藉,在政治上空前的孤立。3辛弃疾(1)他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