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第23课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外媒体聚焦十七大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上海APEC中美领导会见“屈辱”与“尊荣” ,这可以说是旧中国外 交和新中国外交的最大不同。周恩来曾满怀 义愤的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 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 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 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传上卷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51949-1955)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一、 十字路口的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怎样的 国际局势?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沉重地打击了国际帝国主 义,横行一时的德、日、意被彻底打败。曾经 是世界霸主的英、法也遭到严重削弱。与之相 反,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围,在欧亚两洲出现 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特别是中国人民革命 的胜利,使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同时,亚 非拉地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斗 争风起云涌,一批新兴民族国家赢得了独立。新中国外交形势示意图国 美苏联资本 主义社会 主义对立材料一: 1950年12月11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 (丑 化的毛泽东与红色的蝗虫)材料二: 1950年美国操纵第五届联大通过的决议:兹建 议每一 个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控制下的地区实行 物资的 禁运.材料三: 1953年6月4日美国新闻处公报:国会的意见 是: 共产党中国政府不应被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作为中国的代 表。材料四: 1949年10月2日苏联副外长葛罗米柯致周恩 来:苏 联政府确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民 意志的代 表者决定建立(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 材料五: 1951年12月27日苏联对联合国大会的提案: 立即 把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邀请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派遣自己的代表参加联合国及其所有 机构的工 作。结合材料思考:当时美国和苏联分别对中国采取了什么政策? 苏联对新中国给予支持和同情。而美国对华敌视、孤立、封锁。面临这种国际局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 府应该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 、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 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毛泽东主席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天就向全世界庄 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 交政策,愿同世界一切爱好和平、民主的外国政府建 立友好合作的外交关系。” 新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针内 容含 义义意义义一边倒打扫干 净屋子 再请客另起炉灶先清除帝国主义 在华势力和一切特 权,再与西方国家 建交中国政府在外交 上坚定地站在社会 主义阵营一边。不承认旧的屈辱外 交关系,在平等基础 上重新建立外交关系巩固了新中国的独 立与主权,奠定了与 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 利外交关系的基础。在国际交往中不 致于孤立。使我国改变了半 殖民地的地位,在国 际交往中独立自主。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是 :苏联19491949年年1212月至月至19501950年年2 2月,毛泽东首次访问苏联。月,毛泽东首次访问苏联。二 突破封锁的中国材料一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第一条 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 而处于战争状态时,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第五条 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发展和巩固中苏 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附件二 苏联政府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贷款共为三亿 美元,五分之一用以偿付为恢复和发展中国人民经济而 由苏联交付的机器设备与器材。 材料二: 19491950年各国与中国建交情况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1949.10.2) 保加利亚(10.4) 罗马尼 亚(10.5)匈牙利(10.6) 朝鲜(10.6) 捷克斯洛伐克(10.6)波兰(10.7) 蒙古(10.16) 民主德国(10.27)阿尔巴尼亚(11.23) 越南(1950.1.18)印度(1950.4.1)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瑞典(1950.5.9)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中国首先与苏联建交,主要成果是什么,具有什么重要意义?请 结合材料思考。中国首先与苏联建交,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中苏并签定了中苏 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恢复和发 展,对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的 友好关系,请结合教材P109有关内容思考,中国 确立了怎样的外交原则,主要内容有哪些?具有 什么深远意义?(1)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 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3)意义:拓展了新中国外交方针,标志着新 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在国际上产生广泛影响,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材料一 联合国宪章宗旨: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原则:各国主权平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侵犯它国的领土完整或政 治独立;不得干涉它国内政; 材料二 一些国家领导人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评论:在亚洲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 经成为维护和平、处理和解决现在或潜在冲突的显著力量。印尼前总统顾问纳纳苏特里斯纳为解决周边问题、处理大国与小国关系,提供了现实可行的方法。体现了当 代国际关系中的民主精神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需求,符合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结合材料思考,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成为国 际外交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具有 包容性和开放性。走向国际舞台1、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年) 三、 步入世界的中国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 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19541954年,中国政府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年,中国政府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看看教看看教 材,想材,想 一想:一想:日内瓦会议的主题、特点和意义的主题、特点和意义? ?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 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进一步缓和 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会议主题:特点:意义:日内瓦会议2、参加万隆会议19551955年在印尼万隆会议上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年在印尼万隆会议上的中国政府代表团看看教材看看教材P100P100 想一想:想一想:万隆会议的背景、主要内容 是什么?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内容:讨论各国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材料一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 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 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 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 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 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 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同意五国总理茂物会议 所宣布关于亚非会议的四项目的,而不另提建议。”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补充发言材料二 会议最终达成了经济与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等七项共识,提出了促 进世界和平的十项原则,成为亚非国家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会议一年后,中埃 正式建交,埃及由此成为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中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人们 把万隆会议反映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平等协商,保卫世界和平、增强各国友 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问题:(1)万隆会议有怎样的特点?(2)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 么样的方针?他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这一方针的?如何理解这个方针的含义? 这个方针产生了什么影响? (1)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 加的亚非会议。(2)方针及背景:面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以及 与会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特别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 解和疑惧,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含义:“同”:共同的经历: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共同的任务:面临着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的任务;共同的 愿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异”:指社会发展阶段不同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影响:“求同存异”方针使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协作, 促进会议圆满成功;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与更多的 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形成了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 平,增进各国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团结、友谊、合作)。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