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1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5页 / 共41页
第6页 / 共41页
第7页 / 共41页
第8页 / 共41页
第9页 / 共41页
第1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地位作用本课从学生具有一定生活体验的“钱”入手,是全书的开 篇,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必须高度重视。 从日常生活体验中感悟经济道理,透过经济现象把握经 济规律是经济学科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培养学科思想的重 要环节;而第一堂课能否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至关重要。 商品、货币是现代市场经济非常活跃而不可或缺的要素 ,是深刻认识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后续学习的基础。(二)教材内容第一目:货币的本质。本目是这样展开的:由 我们的生活需要商品入手,引出货币这一话题,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货币是如何产生的。在思考中 让学生明了,货币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的困 难得以出现的。因此货币的本质是充当一般等价 物。面对神秘的货币,人们自然会追问它在经济 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第二目:货币的基本职能。本目分析了货币具有价 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同时让学生了解什么是 价格。明晰了货币的基本职能,那么货币在执行其 职能时以什么形式流通最合理呢?第三目:纸币。本目通过叙述金属货币在流通中 具有一些缺点,引出纸币,接着分析纸币的流通 规律、纸币的优点。(三)教材特点 选取了旧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内容适当调整 ,高度浓缩;淡化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强化了 生活逻辑。新教材强调生活逻辑,又形成理论逻 辑,旨在从学生生活入手,通过学生的体验、归 纳、形成学科知识,最后提升为理论逻辑。因此 ,新教材“生活探究理论生活” 的编写思路,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 系,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 ,让学生们乐于探究,使他们学会学习,进而形 成正确的价值观。(四)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两个 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纸币是国家 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流通及其公式。商 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纸币与金属货币的联 系和区别。 运用: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 ,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应当如何正确 地对待金钱。(2)能力目标 1、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 题的能立。2、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通过简要概括商品交换长 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 是一般等价物,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 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3、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懂得制造假币 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 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 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货币的基本职能。 难点: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二、学生分析高一学生对于货币在经济生活中 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具有 较高的自主探究的热情。已经掌握 了一定的生活知识,具备了初步的 抽象概括能力,能够通过经济现象 形成一定的规律性的知识,但是还 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三、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 究。 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 习。四、教学流程情景导入活动探究生活践行【情景导入】n请同学们看看你身上和你周围,除了用钱 买来的东西,我们还剩下什么?(教师展 示100元的人民币)这就非常奇怪了,一张 薄薄的纸片,造价不超过3角钱,竟然能购 买各种商品,它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魔力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货币,揭开货 币的神秘面纱。探点一:货币的本质 活动一:依据生活感悟,确定商品交换比例 探究价值与等价物 n多媒体展示案例情境 【活动探究】 探题:石斧和野兔价值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 1把石斧价值多少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在这个交换关系中野兔起到了什么作用?结论:(1)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形成了商品的价值。(2)在这个交换过程中,2只野兔充当了解情况 把石斧的等价物,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与之相交 换的商品的价值。活动二:感受物物交换的困难,合作探 究解决办法探究一般等价物的产生 利用动漫演示物物交换,创设教学情境。 演示结束以后,让学生谈谈他对这种交换 的感受,并想办法提高交易成功的概率。 最终找到解决办法:寻找大家相对比较乐 意接受的商品。多媒体逐步展示 (三)分析比较货币与其他一般等价物揭示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多媒体展示牛羊、贝壳、布匹等一般等价 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它们的缺陷。 展示金银的课件,说明金银的优点,揭示 货币的产生:由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 引导学生比较货币与其他商品的不同点与 相同点,得出:是否充当一般等价物,是 货币与其他商品的本质区别,货币所起的 作用就是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因此货币的 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探点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活动一:模拟问价场景,感受货币的作用 货币价值尺度职能 创设教学情境 探题: 哪种衣服价值更大?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 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货币能起到 这种作用? 卖衣服的人说出来的和标价牌上写的“每件衣服 白银?表现的是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看到真实的货币?这表明 什么?结论: 结论1: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原因在于它本身 作为商品,具有价值。 结论2: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结论3:充当价值尺度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只需要想像中的或观念上的货币。活动二:模拟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对比分 析货币流通手段职能创设教学情境探题: 木匠用桌椅换取货币,是最终目的还是一种手段 ?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与物物交换相比较,货币的出现对商品交换过程 产生了什么影响? 如果木匠卖不掉桌椅,对他会有什么影响?他会 不会接受观念上的货币?结论: 结论1:与物物交换相比较,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 媒介,使商品交换更加通畅,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就是: 商品货币商品。 结论2:货币出现以后,卖和买可以分离,异时异 地进行,用公式表示就是:“商品货币”或“货 币商品”。 结论3:货币具有流通手段职能,充当流通手段的 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综合上述结论简单说明货币一产生就具 有了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因此 它们是货币的基本职能。n 在此基础上,又派生出来货币的其他职 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探点三:纸币活动一:剖析案例,分析交子的奥秘 探究纸币的产生和本质 多媒体播放 探题1:从交子的发行和使用过程探 究纸币的本质 结论1:交子能够用来购买商品的一个重要前提,是 凭借纸币可以随时兑换货币,在这里纸币作为货币 的象征、符号,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纸币的本质是一种货币符号。结论2:私人发行不能保证兑换,信誉缺乏保证。所 以后来纸币就改为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引导学生结合上述两点得出纸币 的内涵:纸币就是由国家发行、强制使 用的货币符号。探题2:比较交子与金属货币,明确 纸币的优点。 结论:纸币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 、携带和运输,使商品交换更加便 捷,也有效避免了金属货币在流通 中的磨损。正是由于这种优点,纸 币现在已经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二)剖析案例,分析“法币”贬值的原 因及危害探究纸币发行量 1935年,国民政府推行“法币改革”,宣布 以中央、中国、交通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 币”。从1937年6月至1948年8月21日法币崩溃 为止,法币发行量上升到四十七万倍。 最初的100元法币可以买两头牛,到了 1949年五月仅可买到一粒大米的2.45%。“大 街过三道,物价跳三跳”。由于物价疯狂上 涨造成的恐慌心理驱使,人们疯狂抢购各 种物资。探题1:100元法币最初能买两头牛,最后连一粒米 都买不到,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经济现象?这种现象 有哪些危害?探题2:如果纸币发行过少行不行,为什么?结论: 纸币发行的如果过多,就会导致物 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如果过少,就会导致商品销售困难,商 品流通受阻。因此,国家不能任意发行纸 币,必须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等。(三)辨识社会现象规范人民币的使 用现场调查:调查班内有多少学生收到过假币, 并请他们谈谈他们收到假币后的想法和做法 。结果感知:有一些不法之徒利欲熏心,通过 制贩假币获取不义之财。制贩假币既给我们 造成了经济损失,干扰了国家金融秩序,其 本人最终也难以逃脱法律的惩罚。对于这种 行为,除了国家加大打击力度之外,作为我 们消费者,也要增强防范意识,学习一些辨 识假币的知识。【生活践行】 情景体验:多媒体播放图片:“纸 币帆船”、“流动广告”、“儿童纸 币”。 行为警示:n 货币的整洁程度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精神 文明水平。故意毁损人民币,严重损害了 人民币形象,缩短了人民币的使用周期, 而且扰乱了人民币流通秩序。作为我们中 学生,自己要爱护人民币,也要教育周围 的人爱护人民币。四、板书设计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含义及其与货币的关系 2、货币的出现 3、货币的含义、本质及其基本属性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3、货币的其他职能 三、纸币 1、铸币的出现及其发展 2、纸币的含义、本质及其优点 3、纸币发行量的决定及其影响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4、正确对待人民币,打击制造假币的行为 5、纸币的发展五、我为什么这样上课1、对教材内容的处理依据课标要求、知识跨度、学生认知 水平,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减去了商品 概念,增加了对价值和等价物内容的处理 ,但是并不把它作为知识要求,只是为了 让学生在理解货币本质时减少难度。2、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运用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生活 体验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经济现象,学生具有一 定的生活体验(或者是有些学生并没有体验比如 确定交换比例,但是它能够和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 实现很好的结合,是可以体验的。),但是缺乏对这 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在体 验过程中进行思考和认知,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 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 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认知工具,培 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知识与生活的交融 。(二)让学生经历探究知识并形成 知识的过程从学生身边的社会现象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 、模拟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由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 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 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引导和鼓励学生思考、体验解决问题 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有利于发展 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 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生动活泼、 积极主动地全面发展,力求实现认知过程与结果并重,知识与 能力、方法并重的目标。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自主感 悟,因此学生不仅“懂”,而且“信”,从内心认同、接受这些观 点和理论,进而能够主动自觉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 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之中,有助于实现知、信、行的统一 。六、教学反思反思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是经济生活的第一框题的 内容,虽然以一个框题的形式呈现,按要求应该 是一个学时完成的。但本框题涉及的重点知识有 很多: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历 史;一般等价物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货币的含 义及其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及其其他职能;纸 币的含义优点及其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问题, 这在以前是要三个学时来完成的,现在想用一个 学时来完成有些难度,需要教者优化设计。反思二:对于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虽然只 要求做一般的了解,但讲解起来却也十分 麻烦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