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5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5页 / 共45页
第6页 / 共45页
第7页 / 共45页
第8页 / 共45页
第9页 / 共45页
第1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五课 文化创新课标课标 内 容透 视视汇汇集实实例,印证证文化创创新是一 个民族的文化绵绵延不断的重要 根源,阐阐述“推陈陈出新,革故 鼎新”是文化创创新的重要途径 ;评评析国际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 例,阐阐明世界范围围内各种文化 的相互交融也是文化发发展和创创 新的重要途径点击 最 新考点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 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与借鉴、融合;坚持文化创 新的正确方向关注 热 点命 题1.结合航天领域的成就分析创新 与实践的关系 2.引述日本动漫发展、美国电影 成就,说明创新对各国文化发展 的重要性 3.通过中国杂技、戏曲的创新发 展,说明创新的途径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1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1)文化创新的必要性:是_ 的必然要求。 (2)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_ 。2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 (1)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 _,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_。 (2)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 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_的重要保证 。3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1)要求:自觉地投身于_的伟大实 践当中,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2)原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 _的主体。 (3)道路: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 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 _。文化创新的源泉是人民群众所从事的社会实 践,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中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二者不可混为 一谈。二、文化创新的途径 1立足于_,是文化创作的基 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1)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 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 _的过程,又是一个“_ 、_”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 化的过程。 (2)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_, 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 _,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3(1)文化的交流、_和融合, 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 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 化之间_,以“取长补短”的过程 ;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 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_的过程。 由此可见,文化_是文化创新的 重要基础。 (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 必须以世界_为营养,充分吸收 外国文化的_;在学习和借鉴其 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21)_ 、(22)_。4文化创新,必须把握和处理好当代文化 与(23)_、民族文化与(24)_的关 系。 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 “(25)_”,又要克服“(26)_”和“历 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自我校对】 社会实践发展 社会实 践 根本目的 根本标准 富有凝聚 力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创造 文化生产力 社会实践 传统文化 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传统文化 时代精神 借鉴 相互借 鉴 新文化 多样性 优秀文化 有益成果 (21)以我为主 (22)为我所用 (23)传统文化 (24)外来文化 (25)封闭主义 (26)民族虚无主 1评述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实践,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 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人类在改 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 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成为无源之 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 的文化创造。因此,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 源泉。(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 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 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 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 更加充足的条件。所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 新的动力。(3)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有着巨大的作用和深 刻的意义。 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 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 荣;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 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只 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 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 益丰富。 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运动 会将于2009年10月11日在山东举行,此 次全运会的吉祥物是“泰山童子”,其主创 人员之一肖文津老师告诉记者,“泰山童 子”主体形象以泰山石为核心表现内容, 设计将传统与现代元素融入其中,吉祥 纹样与五官形象巧妙穿插,石头与肢体 灵活组合,既传达了传统文化内涵,又 强调了现代精神风貌。由此可见( )A文化创新的灵感来自社会实践 B既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要积极进行文 化创新 C文化创新的检验标准是社会实践 D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繁荣的根本动力【尝试解答】 选_(独立完成,不 要偷看哦!) 【思路点拨】 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基 础,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这样才能推动文 化的不断发展。从所给的材料我们可以看出 全运会吉祥物的设计,对传统文化既有继承 又有创新,故选B。 【答案】 B2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1)继承是创新的重要途径。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 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 、发展新文化的过程。(2)如何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 创新。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 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 可能摈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一个民 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 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另 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 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发展要求文化体 现新的时代精神。文化创新,表现在为 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中央已经提出把建设创新型国 家作为面向未来的战略目标,大力推进文化 创新。进行文化创新,就要做到( ) 与时俱进,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固守 本民族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 大 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积极学 习和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 成果 A B C D【尝试解答】 选_(独立完成,不 要偷看哦!) 【思路点拨】 本题属于“三三制”的选择题 ,只要排除其中一条就可以了。观点错误 ,不能入选。 【答案】 C3创新与借鉴、融合 (1)必要性: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 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 动力,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 (2)基本内涵: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 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 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 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3)具体要求。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 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 ,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这就需 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 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 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 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 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 相互借鉴,才能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因为永葆文化生命力和 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就必须 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推动中 华民族的文化创新。(1)克服在文化创新方面的错误倾向:“守旧 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 史虚无主义”。无论是“守旧主义”和“封闭主 义”,还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都是不利于文化创新的错误倾向,必须 予以克服,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 向进行。(2)文化创新的途径:(3)在文化交流中“以我为主”与“海纳百川”是 不矛盾的。“以我为主”有利于永葆文化生命 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有利于保持文化的民 族特色,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而文化 交流中“海纳百川”则表明在文化竞争中不排 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交流 、借鉴、融合。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 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漫画是中国人从西方学 来的,现在已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这说明( ) A文化交流要海纳百川,以我为主 B继承和借鉴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对先进的外来文化要全盘吸收【尝试解答】 选_(独立完成,不 要偷看哦!) 【思路点拨】 A与题意无关;错选B是没有 认识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错 选D是没有认识到对待外来文化要辩证分析。 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 众长,故C正确。 【答案】 C山寨文化 不知不觉,“山寨”已嵌入我们的生活。从 山寨手机、山寨笔记本、山寨廉租房,到 山寨电影、山寨明星、山寨红楼梦、山寨 百家讲坛、山寨春晚,不仅制造行业 ,诸多严肃的文化背后都有了“山寨版”。我们将这种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 的外观或功能,并加以创新,最终在外观、 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这个产品的经济 现象称为山寨经济。而以“山寨”为中心的非主 流文化圈,则称之为山寨文化。 山寨发展到今天,已不单是假冒伪劣的代名 词,而是作为一种草根文化,渗透到了生活 的各个领域。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目前,文化产业 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 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山寨文化、山寨产品大行其道,反映了公 众追求时尚和低价的心理需求,也是文化与 经济相互交融的表现。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山寨作为一种草根文化,渗透到了人们生活 的各个领域,反映了公众追求时尚和低价的 心理需求,是文化潜移默化影响人的表现。3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 民族文化的繁荣。山寨文化只是借着别的文 化产品加以模仿和改造,是一种失去创新的 文化;由于它丧失了新陈代谢的功能,是注 定没有发展前途的。4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 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 义文化是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它既包 括经典的、高雅的、主流的文化,也包 括流行的、通俗的、非主流的文化。山 寨文化作为一种非主流的文化也是广大 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1以低成本模仿为基本特征的山寨文化是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社会结构的分化而出 现的一种非主流文化现象。“山寨文化”现象表 明( )A辩证的否定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 亡的根本途径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 存在的反映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答案】 B2有关专家指出,如果一味模仿,山寨文 化是没有出路的。这是因为( ) A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 B文化创新才能促进文化发展 C文化发展必须对传统文化彻底否定 D博采众长对文化发展意义重大 【答案】 B(2009年安徽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 题。 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 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 一些产业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安徽文 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 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 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