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8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5页 / 共38页
第6页 / 共38页
第7页 / 共38页
第8页 / 共38页
第9页 / 共38页
第1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回顾所学回顾所学】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1949195619491956年: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年: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19521949-1952年:政权巩固年:政权巩固, ,经济恢复经济恢复 ( (历史条件历史条件) ) 1953-19561953-1956年:三大改造年: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1956-19661956-1966年:十年探索年:十年探索, ,成就巨大成就巨大, ,失误严重失误严重 1966-19761966-1976年年: “: “文革文革” ”动乱动乱, ,社会主义建设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建设严重破坏19781978今今 : ?第七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 1.阅读单元序言,找出核心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明晰时间:(1976)1978 3.与世界历史对接: 改革开放,融入世界4.瞻前顾后: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种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党的理论成果5.考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想解放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改革开放(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特区建立)一国两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76年1月9日,邓小平的头像首次出现在时代周刊杂志封面上,封面左下角注明“周恩来的继任者邓小平”材料二:1979年,邓小平的头像第二次刊登在时代周刊的封面时,这家杂志说:“为什么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够来个180度大转弯,如同让航空母舰在一角钱硬币上转圈?” 材料三:1992年的南巡讲话让邓小平的头像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上,文字的表述是“航空母舰在13年里的第二圈”材料四:1997年3月3日时代周刊创刊74周年之际,邓小平第八次登上它的封面,标题为“下一个中国:邓的继任者能否把中国变成一个为世界所接受的或喜欢的超级大国”;同时时代周刊在告读者书中称,能够两次当选该刊“年度风云”人物的只有丘吉尔、艾森豪威尔等少数几位世界领导人,中国的邓小平就位列其中一、伟大的历史转折(第22课) 1、思想的解放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文革结束后,“两个凡是”使党和国家的工作出现徘徊。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从根本理 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对于打破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对于党的指 导思想和实际中做的拨乱反正,产生了巨大影响 2、历史的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1)内容: 思想路线:否定“两个凡是”,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工作重心: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上来; 战略决策: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领导核心: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党的工作结束徘徊局面 (2)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从根本 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 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全会的改革开放决策,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 3、理论的探索:1982年9月,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思想成为新时期改革、建设的指导思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 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 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社论思考:“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什么?继续推行这一思想会有什么影响?北京地区一句顺口溜:有个“凡是 是派”,不是都“凡是”,有的是“凡 是”,有的不“凡是”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给中共中央写信针对“两个凡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图为邓小平写给中共中央的信(部分手迹)“在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的 时候,我曾向中央用书面 表达我内心的悲痛和深切 的悼念。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高举 和捍卫这面光辉的旗帜, 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 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 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 把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把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 胜利地推向前进。”思考:该段材料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哪一句话明显体现了该观点?“怎么样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是个大问题有一种议论,叫 做两个凡是不是很出名吗?凡是毛泽东同志圈阅的文件都不能 动,凡是毛泽东同志作过的、说过的都不能动,这是不是叫高举 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呢?不是!这样搞下去,要损害毛泽东思想。”材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摘要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 实践来检验。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 的特性,否则就无法检验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 检验真理的任务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现成条文上,甚至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剪无限丰富的飞速发展的实践,这种精神枷锁必须打碎材料:(1978年)5月3日,红旗杂志负责人质问新华社社长曾涛:“新华社 向全国转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错误的,这篇文章理论上荒谬 的,在思想上是反动的,在政治上是砍旗的。”这一天,有人到时任中央党 校校长的胡耀邦家中,很严肃地对胡耀邦说:“文章起了很坏的作用,把党 中央主要领导人的分歧,公开暴露在报纸上,不利于党内的团结。”5月19日,邓小平在接见文化部核心领导小组负责人时明确表示:“文章很 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嘛,扳不倒嘛!”军委秘书长罗瑞卿在全军政治工作筹备会上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标准是一篇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好文章。它提出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 身的大问题,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就是要宣传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宣传一切从 实际出发,宣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下半年,省级以上刊物刊出的讨论文章达650篇,形成以理论界为主力 ,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人人关注的场面。当时讨论的核心问题是:A. “两个凡是” B. “真理标准问题” C.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D. “党的基本路线” 材料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实际上也是 要不要思想解放的争论从争论的情况来看,越看越重要。一个 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 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灭国只 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 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 东思想的理论才能顺利发展邓小平1978年12月13日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1、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第23课)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率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1978年底,1979年初,安徽、四川部分农民自发试行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邓小平等人支持和推动下,迅速推广到全国农村。这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和 发展了农村生产力。1983年,中共做出废除人民公社的决定。1993年,八届全国 人大将“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写入宪法,作为农村的基本经营管理体制 肯定下来城市:经济特区的建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把对外开放确定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 使中国经济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大踏步走向世界。198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经济特区” 积极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中的一项创举十一届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要变样, 阶级斗争不是纲, 改革开放叫得响。 包产到户树小岗, 人民公社竟消亡, 沿海地区搞开放, 引进豺狼来帮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责:保证国家、集体的2、权:土地的使用权4、利: 剩下的都是自己的1、主要形式:包产到户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 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展后村民的劳动积极性提高交公粮深 圳 夜 景三亚夜景珠海市容珠海市容汕头经济开发区汕 头 市 容汕头夜景厦门夜景上海夜景东 方 明 珠对外开放 1、经济特区:深、珠、汕、厦2、沿海开放城市3、经济开放区海南省4、上海浦东新区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2、统一大业一国两制(第24课) 科学构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 提出了“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港、澳回归: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香港、澳门分别举行政权交接仪式,正式 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分别由董建华和何厚铧 任第一任行政长官,实行高度自治 3、外交:融入世界(扩大开放)(第27课) 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中国积极参与并推动区域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1991年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对推动APEC成员国的交流与合作进程发挥积极作用APEC是亚洲和环太平洋部分国家和地区为促进本区域的经济交流和合作而成立的 国际组织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政府为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于1986年7月正式向关贸总协定提出恢复缔约国 地位的申请,由此开始长达15年的“复关”和“入世”谈判。2001年12月11日,中国被正式接纳为世贸组织成员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政府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与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相一致。它反映中国政府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定决心,充分展示中国顺应经济全 球化潮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积极姿态,标志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