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的含义是什么?2、实践有哪些特点?3、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哪些?4、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如何?自主探究:明确学习目标、实践的含义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注意3点 :实践 的主 体实践 的对 象自然界人类社会是直接现 实性活动非纯主观 思维活动探究二:(分组讨论 )第二组: “天宫一号”的成功 发射标志着中国迈 入中国航天“三步 走”战略的第二步 第二阶段,发射“ 天宫一号”与燕子 筑巢有何本质不同 ?这说明实践具有 什么特点?第三组:1、“天宫一号”的成 功发射是全体科研 人员共同努力的结 果,这说明事件具 有什么特点?2、中国的航天战略 还只走到第二步, 没有完成第三步, 这说明实践具有什 么特点?第一组:1、科学家研制发 射“天宫一号” 这 一实践活动由哪 些要素构成?2、这些要素的共 同特点是什么?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主体、对象、手段) (实践活动受客观事物和 客观规律的制约)(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 (受一定历史条件制约)1、大猩猩用树枝钩白蚁2、学生开辩论会、学习理论3、老师讲课4、修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5、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6、航天专家研制“天宫一号”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并说明理由。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2、实践 活动的三 种基本形 式(最基本的)教育实践小结 : 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2、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3、实践的三个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 性 ;社会历史性。1、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 的是( )A、蜘蛛结网B、“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C、医生治病 D、人们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C课堂演练2、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 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 ,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一论述表明(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C、实践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B课堂演练3、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因为( )A、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B、实践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 C、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物质 的东西D、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C课堂演练探究三 : 实践和认识有何关系?请你评一评:孰是孰非?甲:“不会游泳怎么下水?”乙:“不下水怎么掌握游泳技能?”结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思考:1、孙子兵法是怎样产 生的?2、孙子兵法的产生过 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军事上的需要 在具体的军事活动中产生的(1)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2)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镜头一:走进军事认识从哪里来?获得认识的来源是唯一的 个人知识可以通 过学习获取能不能说:认识有两个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 于实践,实践是 认识的来源。-实践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启 示 :读书与实践相结合镜头二:走进科学起初科学家都认为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之一, 但近年来随着天文技术的发展,国际天文学联 合会大会投票决定将冥王星列入“矮行星”。 有关专家认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一 是新天体“齐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 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二是借助于新的观测工 具,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随 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 大的提高。思考:人们对冥王星认识的变化表明了什么哲学 道理?结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实践新问题遇到产生新要求推动新探索和研究 实践的发展提供认识工具认识的发展促进锻炼人的认识能力实践 提高用实践 来检验用客观事物 自身检验用多数人的 观点检验用权威人士 观点检验上述观点哪些正确?哪些错误?为什么?我们一般认为蜜蜂发出的嗡嗡声 是由于其翅膀震动导致的。湖北省 12 岁 的小学生聂利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 板上,或者剪去蜜蜂翅膀,仍能听到蜜 蜂的叫声,该项试验结果表明: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声 。进一步做实验研究,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 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黑点上下鼓动 。她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从而证 明了蜜蜂的发音器官就是这两个小黑点。这则事例给了我们认识论的什么哲学启示?镜头四:走进自然(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性的唯一标准(3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为什么?A、一种认识是否是 真理不能由这一认 识本身回答B、客观事物自身 也不能回答认识是 否正确地反映了它C、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 梁。人们把认识和实践的结果 对照,相符合,认识就正确。思考:人们获得对宇宙规律的认识的目的何 在?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镜头四:走进社会人们们根据万有引力规规律和宇宙速度将 人造地球卫卫星、宇宙飞飞船、航天飞飞机等送 上了太空,为为人类类探索宇宙奥秘的科研活 动动做出了巨大的贡贡献。结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活动 。人 的 认 识 从 何 而 来实践及 其特点 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来源目的、归宿动力检验 标准含义基本形式特点知识梳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是认识的最终目的(1)正确的认识、 科学的理论对实践 有巨大的指导作用;(2)错误的认识、 不科学的理论则会 把实践引向歧途。 知识拓展: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认识基础反作用(双重作用)方法论要求:1、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2、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原理: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 ,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 观的桥梁 实践出真知 实践的观点是辩 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A、 B、 C、 D、 C课堂演练5、“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 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 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 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 段C课堂演练对亿万农民而言,“一号文件”是一份亲切的文件,有着特殊的意 义。某班组织学生对新世纪以来中央的7个“一号文件”进行了比较研究, 并进行了理性总结。第一个 2004年 集中强调了农民增收问题第二个 2005年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第三个 2006年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四个 2007年 发展现代农业第五个 2008年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第六个 2009年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第七个 2010年 加大统筹城乡,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研究结论:历次“一号文件”都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总 结了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反映了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前进 步伐。“一号文件”的发出,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 力的发展。请运用哲学实践的观点分析该班学生得出的研究结论。综合探究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七个“一号文件” 的发出,体现了 党对“三农”问题 认识的不断深化, 这说明实践是认 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