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8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5页 / 共28页
第6页 / 共28页
第7页 / 共28页
第8页 / 共28页
第9页 / 共28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选修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课标内容要求:课标内容要求: (1 1)知道)知道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时期各国改革改革的的基本史实基本史实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时代特征。 (2 2)了解)了解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具体的具体措施措施和和内容内容,认识,认识 其其特点特点。 (3 3)探讨商鞅变法的)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历史作用。 选修第二单元导导 言言目的“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战国)韩非子“(商鞅)功如丘山,名传后世”。(西汉)桑弘羊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 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宋代)王安石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第课变法背景阅读第一个标题下的内容回答: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面临着怎样的 大变革? 1、东周建立(前770年前221年) 春秋:前770-前476 战国:前475-前221 2、特点: 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大动荡-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族融和 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经济 :生产力发展 封建经济产生社会大变革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普遍政治: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奴隶制度吴起社会大变革铁器、牛耕使用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生产力 决 定 生产关系上 层 建 筑经 济 基 础决定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百家争鸣大发展大变革大动荡文化 : 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社会大变革韩非子书影主张法治,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军事 :诸侯兼并,战争频繁社会大变革结合图示,说说秦国面临怎样的外部形势?李悝吴起诸侯兼并战争,其他国家变法图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面临着怎样的大变革?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生产力发展 封建经济产生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奴隶制度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诸侯兼并,战争频繁 1、齐国改革(管仲) 经济: 发展工商业; 改革赋税制度:“相地而衰征” 军事:整顿和发展军备 2、鲁国改革 “初税亩”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承认土地私有 3、魏国改革(李悝) 经济:“尽地力之教”;“平籴法” 政治:法经 4、楚国改革(吴起) 政治:限制贵族权力;免余官,减俸禄,禁私托 经济:变相没收旧贵族土地; 军事:养兵,奖励军功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小结:各国的改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小结:各国的改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三、处在十字路口的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秦国 1、地理环境 2、不利状况:落 后 3、有利因素: 政治:君权集中 思想:重法学 民风:质朴、尚武 其它:外患减,人 才聚三、处在十字路口的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秦国益国十二, 开地千里, 遂霸西戎秦孝公下令求贤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 与之分土史记 商鞅入秦商鞅来到秦国,面临着 哪些变法的有利条件和机 遇?(1)秦孝公支持 (2)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守旧势力相对薄弱 (3)法家学说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 (4)当地民风质朴,具有尚武精神 (5)各国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三家分晋;中原地区众多士人的游说,追求建功立业。有利条件:历史机遇: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变法背景)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奴隶制度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生产力发展 封建经济产生诸侯兼并,战争频繁本课 小结客观:经济:政治:文化:军事:(1)秦孝公支持 (2)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守旧势力相 对薄弱 (3)法家学说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 (4)当地民风质朴,具有尚武精神 (5)各国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主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无 夺民时,则百姓富。”国语 齐语 材料二:“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贱则国贫。”汉书 食货志 材料三:“-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 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史记 蔡泽列传 请回答: (1)这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哪三次重大改革? (2)材料二说明的是哪一项改革措施? (3)这三次改革有何共同的作用?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政治特 征?答案: (1)管仲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 (2)“平籴法” (3)促进个诸侯国经济发展和政治进 步。特征: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不断增 强,新的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