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7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5页 / 共37页
第6页 / 共37页
第7页 / 共37页
第8页 / 共37页
第9页 / 共37页
第1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智慧应急: ArcGIS智慧应用解决方案一、背景1.1城市突发事件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每年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逾百万 ,综合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元,对公共安全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和严重危害。总结起来, 我国的突发公共事件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度高、分布广、损失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有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数以上 的人口、75%以上的工农业生产值,分布在气象、海洋、洪水、地震等灾害严重的沿海及 东部地区。2008年 1月中旬,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以及西北地区东部遭遇了五十年不遇的持续低温雨 雪冰冻天气,交通运输、电力设施、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据国家发改 委统计,这次雨雪冰冻灾害造成了 1500多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2008年 5月 12日 14时 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 8.0级地震,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不同程 度的震感。这次地震造成了极其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累计受灾群众达到 4500万人 。 2010年 4月14日 7时 49分,青海省玉树发生 7.1级地震,玉树县城强震后土木结构房屋 几乎全部倒塌,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造成 2698人遇难。第二,重大、特大事故时有发生。近几年,全国每年发生的各类事故造成十多万人死亡,数十万人受伤,直接和间接经济损 失在千亿元以上。 2010年 3月 28日 14时 30分左右,王家岭矿发生透水事故,事故造成153人被困,经全力抢险,115人获救,另有 38名矿工遇难。第三,多种传染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据统计,全球新发现的30余种传染病已有半数在我国发现,有些还造成了严重后果,如非 典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等。第四,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在一些地方,恶性刑事案件时有发生;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明显增多。在今后的五到十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种矛盾的凸显期。各种自然 的、社会的和技术的安全风险将交织并存,公共安全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与挑战。突发 公共事件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重大损失,制约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毋庸置疑 ,强大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是减小损失、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关键。1.2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现状分析我国正在完善以国务院应急平台为核心的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十一五”期间国家突 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国办发2006106 号)明确提出,“以国务院应急平 台为中心,以省级和部门应急平台为枢纽,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互联互通、信息共 享、互有侧重、互为支撑、安全畅通的国家应急平台体系”。2006年,国家启动了“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 范”(2006-2008)。为国家应急平台体系提供了设计方案、标准规范、软件系统和数 据库等关键技术支撑,以及12个部门应急平台和10个省级应急平台技术研发与示范。2007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对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 设总体框架内容和建设任务分工等提出要求。2008年,在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的组织下,启动了“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任务包括: 建设国务院应急平台 建设省级应急平台与国务院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 建设部门应急平台与国务院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 规划建设市级、县级应急平台2010年,逐步推进与省级应急平台和部门应急平台间的互联互通。为加快推进国家应急平 台体系综合应用系统建设,实现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应用层面的互联互通、上下衔接、顺畅 运行,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针对省级应急平台建设和部门应急平台建设给出了指导意见 ,各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家部委都在根据国家对应急平台的要求进行互联互通和综合应用系 统的建设工作。 二、城市应急管理业务分析政府综合应急管理应满足日常值守应急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需要,应急业务分为常态业务和非常态业务。常态 业务指没有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的应急管理业务,而非常态业务则反映了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的业务。根据应急管理工作流程,常态业务主要是预防和应急准备工作,包括值守应急、应急规划与平台建设、预案管理 、应急演练、应急培训、科普宣教等业务;非常态业务涉及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恢复与重建等过程,包括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值守、风险源监测、风险隐患排查、分析研判、预警信息发布、职能辅助决策、指挥调度 、应急资源保障、恢复重建和应急评估等业务。其中常态和非常态业务均涉及应急值守、风险分析、预测预警和应急资源保障。1应急日常管理2.1.1应急值守 主要包括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过程中的信息接报、跟踪反馈、情况综合和信息通报;突发公共事件 现场音视频图像采集接入;政府值班业务管理,综合应急业务管理;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应急信 息和相关数据资料的查询和调用。2.1.2应急专题数据管理与维护 管理和维护各类应急专题数据,包括应急资源、危险源、重点防护目标等。2.1.3预案管理 对各级、各类应急预案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加强对预案的动态管理,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 实效性。2.1.4应急演练 经常性地开展预案演练,涉及多个地区和部门的预案要通过开展联合演练等方式,促进各单位的 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通过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预案场景进行仿真模拟,在虚拟场景中分析事态 、提出应对策略,检验评估其他业务系统的执行效率和效果。2.1.5应急培训 有计划地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和远程网络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2.1.6科普宣教 通过通信、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手段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 互救、减灾等公众防范信息,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2.2风险监测与预测预警2.2.1风险源监测和风险隐患排查 常态情况下对地方和有关部门监测信息和风险分析信息的汇集,并可对相关信息进行搜 索查询或者筛选,进行风险评估分析,作为事件处置的依据。当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要快速全面的获得事件的相关信息,包括数据、语音、视频等 多媒体数据,特别是事件现场周边的数据(如温度、湿度、气体浓度、降雨量、风速、 风向等)和视频(现场动态视频或者静态图像等),结合地方和有关部门监测信息和风 险分析信息进行风险评估。2.2.2预测预警和分析研判 应急管理需要实现灾害事故的早期预警,趋势预测和综合研判,预测突发事件的影响范 围、影响方式、持续时间和危害程度等,从而达到减少和避免原发性灾害事故的发生以 及减少灾害事故的衍生次生,为应急救援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支撑。2.2.3预警信息发布 通过通信、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手段向应急相关机构和人员以及公众 发布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防范信息、事件信息和处置信息等。2.3应急处置与救援 2.3.1智能辅助决策与指挥调度 应急指挥人员掌握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应急装备等资源的分布情况,会同相关应急机构、部门 和地区研究提出部署和调度指挥方案,及时将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发展情况和应急处置进展情况传 递给有关方面,实现协同指挥、有序调度和有效监督,提高应急处置效率。2.3.2应急资源保障 应急资源保障业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常态时,有效管理人力、物力、财力、医疗卫生、交通运 输、通信保障等资源;二是非常态时,制定应急资源的优化配置方案,对应对过程中所需资源的 状态跟踪、反馈,保证资源及时到位,满足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2.4恢复重建与总结评估 2.4.1恢复重建 为恢复重建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包括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 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并提供心理及司法援 助。有关部门要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保险监管机构督促有关保险机构及时做好有 关单位和个人损失的理赔工作。根据受灾地区恢复重建计划组织实施恢复重建工作。2.4.2总结评估 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过程进行记录,并采用根据应急预案及其他相关规定建立的评价指标体 系,对防范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进行评估,对应急处置过程进行过程中和过程后评估,形成评 估报告。并且可利用系统的相关记录,再现应急过程。三、智慧应急为我们带来什么 3.1智慧应急应需而出 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置能力是城市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直接关系到人民 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和国家的安危。现阶段,我国正进入“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期”和“ 社会高风险期”,如何应对这“两高”,是我国政府的当务之急。目前,城市应急系统建设正处 于高速发展阶段,在2008年抗击冰雪灾害、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和2009年国庆阅兵等重大事 件中为灾情报告、应急指挥、实施救援等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大中城市的安全保障问题变得十分重要,在此背景下,强化安全监 控、预警防范、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置等变得十分迫切。大中城市的供水、供电、公共交通的 安全与保障体系变得越来越为重要。应急系统是政府重点工程,事关国计民生,非同小可。 由于突发事件往往影响面大,需要多个级别多个部门联动运作,带来管理的难度,需要的不 仅仅是各方的合作态度,更是协作管理的手段。目前,各级政府已经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的应急预案,但是这些 应急预案多以文字形式存在,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根据事件等级,启动相应预案协调相关职 能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然而,这种方法无论是在响应速度,还是在执行效率上都存在诸多问 题,在预防,分析,追踪方面也无法提供科学的方法与指导。3.1.1城市应急管理中不足 总结起来,目前城市应急管理存在着如下不足之处: 1) 应急处置需要跨越多个部门,多个专业的统一的指挥中心,确保信息通 畅。 包括:气象、环保、交通、公安、城管、卫生、质监、工商、林业、 海洋、水、电、气、工业生产等。2) 各个部门可能已有自己的应急和监控系统,但是都是互相孤立的。 目前城市的终端监测设备没有统一的标准,数据格式、设备厂商不同,信 息整合难度大;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发布,可能带来衍生的其他的安全事故 。3) 各个部门组织协调,资源调度不能统一。 仍在使用传统的通讯沟通方式;调度方式以人工为主;缺少IT技术支持; 缺少统 一标准。 4) 预案的定义和执行停留在手工和纸质方式,对应急事 件的处理缺乏及时监控。 5) 现有IT系统对新的应急事件不能快速反应和及时处理。3.1.2智慧应急解决应急管理之“痛” 智慧应急从事前的预防与准备、事中的感知与响应、事后的恢复与总结三方面出发,解决目前应急管理中 遇到的问题。 1)事前预防与准备 风险辨识与分析:辨识风险源、重点防护目标、关键基础设施等;通过风险分析来鉴别灾害事件潜在方面 及影响程度 数字化预案管理:对预案进行建模,来制定紧急事件处理计划及工作列表;对预案进行分析,来确定预案 所能覆盖的紧急事件范围及复杂度;对预案进行仿真 应急资源管理:建立、管理和维护应急资源库 2)事中实时感知及快速响应 监测预警:快速全面获取事件的相关信息,特别是事件现场周边的数据,如温度、湿度、气体浓度、降雨量 、风速、风向等;以及现场动态视频或者静态图像等。结合专业模型预测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影响方式 、持续时间和危害程度等,减少衍生次生灾害发生,为应急救援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支撑。 处置救援:应急指挥人员掌握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应急装备等资源的分布情况,会同相关应急机构、部 门和地区研究提出部署和调度指挥方案,及时将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发展情况和应急处置进展情况传递给有 关方面,实现协同指挥、有序调度和有效监督,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应急资源保障:制定应急资源的优化配置方案,对应对过程中所需资源的状态跟踪、反馈,保证资源及时 到位,满足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 3)事后重建恢复及分析总结 评估重建所需投入 统一管理志愿者 各界捐助物资的追踪可视 支持损毁状况评估及合理赔付要求 开展事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