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考 纲 展 示考 点 解 读考 向 预 测 地壳物质循环了解岩石的分类及常见岩石的名称 、特点,理解三大类岩石及岩浆之 间的相互转换关系,能够画出地壳 物质循环示意图。1.根据提供的地质构造图 或地貌景观图,判断地质 构造的类型、成因。 2.结合交通线路选择、水库选址等,考查地质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3.人类活动对地貌形态不恰当地改变造成的环境问题,也将是高考考查 的重点。地表形态变化的 内、外力因素知道内、外力的能量来源、表现形 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作用。地表形态对聚落 及交通线路分布 的影响理解并能分析说明平原、山地、河 流等地形地貌对聚落的形成、发展 产生的影响;在特定的地形地貌条 件下,能够对交通线路的走向做出 正确选择,并能说出理由。基础导学 内力作用第 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核心突破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表 现 形 式地 壳 运 动水平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 面的方向运动岩层发 生了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及谷地 垂直运动 (升降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 面的方向运动岩层隆起和凹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 迁变质 作用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发生 变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岩浆喷 出经冷凝形成火山 地震岩层的断裂、错动 ,引起岩石圈 的天然震动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 ,引起海陆 变迁和地势起伏 分 类作 用 速 度迅速剧烈火山喷发 、地震瞬间改变地表形态缓慢微弱其他形式经漫长地质年代使地表形态发 生 显著变化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火山喷发 和侵入活动)、变质 作用、地震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和盆地,奠 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变 得高低不平1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内、外力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 ) A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C岩浆喷出、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裂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沉积、断裂(2)图中、所示地质或地貌的成因正确的是 ( ) A泥沙沉积 B岩层断裂C侵蚀作用 D水平挤压解析:(1)由图中岩层的排列顺序可知,沉积岩2是最先形成的,后受到水平挤压作用岩层弯曲;而后岩浆沿着沉积岩2的薄弱地带喷出形成山峰;岩浆岩1侵入了岩浆岩2和沉积岩1,可见先沉积了沉积岩1,后岩浆侵入形成了岩浆岩1;断层面穿越了所有岩层,可见最后发生的是断裂。(2)山峰的成因是岩浆喷出凝固而成;洞穴是流水的溶蚀作用; 是岩层断裂;是岩层受到巨大的水平挤压作用而发生弯曲。答案:(1)A (2)D作 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破坏地表岩石,碎屑物残留在地 表,形成风化壳普遍侵 蚀 作 用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 菇、戈壁、裸岩荒漠等干旱地区流水 侵蚀冲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 谷,使坡面破碎,沟壑纵横河流流经的高原山 地 溶蚀形成溶洞及地下河、漏斗等河流流经的中低纬 度的可溶性岩石地 区 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川分布的高山和 高纬度地区 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地貌滨海地带搬运 作用风力搬运“飞沙走石”在干旱、半干旱 地区以及海滨地 区作用强烈 流水搬运“泥沙俱下在湿润、半湿润 地区作用明显 冰川搬运物质迁移冰川活动地区海浪搬运海滨地区 堆积 作用冰川堆积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 ,形成冰碛地貌有冰川分布的高 山地区和高纬度 地区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三角 洲、冲积平原沉积物颗粒 大的先沉积 ,颗粒小的 后沉积,具 有分选性山口和河流的中 下游风力沉积形成沙丘、沙垄和 黄土堆积干燥内陆及邻近 地区 海浪堆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 貌滨海地带2读五种外力作用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1)下列地貌与所示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溶洞或 B裂谷C沙丘 D戈壁(2)沙尘暴发生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造成此现象的外力作用属于 ( )A B C D解析:读图可知,为风化、侵蚀作用,为搬运作用,为堆积作用;溶洞是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A项正确;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戈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裂谷是内力作用形成的。沙尘暴发生时的外力作用是风力搬运作用,属于图中的。答案:(1)A (2)C 1岩石圈的组成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不同岩石由于形成过程、物质来源不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类 型形 成特 点常见岩石用 途 岩 浆 岩侵 入 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侵入 地壳上部,岩层冷却凝固而 形成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花岗岩花岗岩是 坚固美观 的建筑材料 ;多种金属 矿是工业 生产的原料喷 出 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沿 地壳薄弱地带喷 出地表冷凝 而形成矿物结晶颗粒细小 ,有的有流纹或气孔 构造玄武岩沉 积 岩裸露的岩石,在风吹、雨打 、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 渐成为砾 石、沙子和泥土。 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 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压紧 固结作用形成具有层理构造,含有 化石石灰岩、砂 岩、页岩石灰岩是建 筑材料和化 工原料;煤 、石油是当 前世界最重 要的能源变 质 岩地壳中原有岩石,在高温高 压作用下,使其矿物成分和 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而 形成片理构造大理岩、板 岩、石英岩 、片麻岩、大理岩是建 筑材料;铁 矿石是钢 铁工业的 重要原料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转化被称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如下图所示 号码原物质地质作用生成物质 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 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 的沉积岩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 、堆积、固结成岩)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 的变质岩变质作用(温度、压力)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 岩重熔再生作用岩浆3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回答(1)(2)题。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1)图示岩石中,属于花岗岩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2)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 )A外力作用 B固结成岩作用C地壳下沉 D高温熔化解析:(1)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甲和乙为岩浆岩,丙为变质岩,丁为沉积岩;在 岩浆岩中花岗岩侵入岩石的内部,玄武岩分布在地壳表层,所以乙为花岗岩。(2)读图可知,为冷却凝固作用,为风化、侵蚀、搬运与沉积作用,为重熔再生作用,为变质作用,为固结成岩作用。所以为外力作用。答案:(1)B (2)A热点考向 内外力作用与地貌【案例】 (2010山东文综)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图例 上层洞穴下层洞穴石钟乳、石笋岩石1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 A B C D2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命题立意:本题以喀斯特地质地貌剖面图为情境,着重考查根据地理基本原理推断地理过程的能力,考查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及影响。明确地表和地下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和条件是合理推理的前提。解题思路:第1题,图中有落水洞、溶洞等地下喀斯特地貌,对各地貌形态,图例分别作了说明。它们形成的先后顺序是:可溶性岩石最先形成,然后地表水沿岩石裂隙溶蚀岩石,产生洞穴;由于溶蚀由表及里,上层洞穴形成的时间早于下层,溶洞形成之后,含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洞顶滴落,产生碳酸钙沉淀,形成石钟乳、石笋等。图中的序号按形成先后排列为:或(或不能确定先后顺序)。第2题,喀斯特地貌区降水丰富,以水蚀作用为主,岩石多是可溶性的石灰岩,由于多溶洞,地下水丰富,地表水缺乏。喀斯特地貌位于石灰岩山区,水蚀作用强烈,水土流失严重,所以土层较薄,土壤贫瘠。答案:1.D 2.C规律总结:辨别不同地貌的成因及其区域分布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1(2011吉林长春)岩石及地貌的形成与地质作用有关。图中各字母表示地质作用的 不同类型。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干旱环境下的风力沉积作用Bb表示地壳运动中的外力侵蚀作用Cd表示流水溶蚀对岩石的破坏作用De表示流水搬运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2)下列人类活动,能够加重c过程的是 ( )A退耕还林 B围湖造田C陡坡垦荒 D营造薪炭林解析:图中显示的是云贵高原的地貌形成过程,云贵高原因石灰岩发育,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多溶洞的喀斯特地貌。a表示湿润环境下的沉积作用,b表示因内力作用上升形成高原,d表示溶蚀后水中物质的随水流失,e表示沉积作用形成钟乳石和石笋。在陡坡垦荒会造成植被破坏,从而加大水土流失,使地表更加崎岖不平。部分同学因不能正确分析岩石及地貌与地质作用之间的关系而造成误选。答案:(1)C (2)C热点考向2 岩石圈物质循环【案例】 读岩石圈物质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