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9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3页 / 共49页
第4页 / 共49页
第5页 / 共49页
第6页 / 共49页
第7页 / 共49页
第8页 / 共49页
第9页 / 共49页
第1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局视野下的文献采访策略复旦大学图书馆 龙向洋 2007.11.20以现代书目为切入点,分析近百年 来中文图书出版的总体状况,以把握文 献资源的整体观。通过高校馆藏的比较 ,以了解高校中文馆藏的现状。结合高 校图工委文献资源小组近三年来有关书 目整理及图书评价课题,介绍现代图书 选择的方法及策略,以及如何利用和整 理各种书目进行藏书补缺。一、近百年来中文图书出版概况1. 1911-19492. 1950-2005 二、高校中文馆藏情况分析1.年入藏率分布2.学科结构比较3.学术著作缺藏调查 三、中文图书的选择策略1.作者、版本、书评相结合的方法以民国籍粹初选为例2.文献计量的方法以1950-2005年中文核心书目评价课题为例 四、藏书补缺举例1.利用核心书目按学科补缺2.台版文史哲学术图书补缺一. 近百年来中文图书出版概况* 1911-2006年出版图书(初版)约220万种。A:2005年初版图书(12.8万种),相当于1911 -1949年二十八年出版图书的总和(12.4万种)。B:2006年出版(含重版)图书(23.4万种), 相当于1950-1966年十七年初版图书总和(23.6万种 )。C:2000-2006年初版76.8万种,是1915-1999年 初版图书132万种)一半多。D:1950年以前出版中心在上海,1950年以后出 版中心移至北京。E:文学(I)与技术(T)两类图书出版数量最多,可 谓“双峰并峙”。1. 1911-1949中文图书出版概况 以民国时期总书目及高校馆藏民国图书联 合目录为来源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呈现此一时 期中文图书出版整体状况。1.1年代分布:1911-1949三十年代出版业突飞猛进,1936年达到最高峰。抗 战时期出版业受到很大的冲击,战后略有恢复。1.2学科分布: 1911-1949文学类的书籍占 五分之一,它与经济 、政治、教育、历史 类图书,构成了此时 期现代图书出版的主 要内容,共占百分之 六十以上。 1.3区域分布:1911-1949上海为全国出版中心。抗战开始后,上海许多出版机 构疏散或内迁到武汉、长沙、桂林、香港、重庆等地 ,重庆曾一度成为全国抗战大后方的出版中心。1.4重要出版社:1911-1949上海有六大文化出版 机构:商务印书馆、 中华书局、世界书局 、正中书局、大东书 局、开明书店。可以 称得上是当时中国现 代出版业的主要代表 。还有北新书局、生活 书店、良友图书印刷 公司等百余家中型的 出版社。上千家规模小、经营 时间短的出版社和书 店。2.1950-2005年中文图书出版概况 主要以高校联合目录、国图书目为统 计来源进行数据分析,以呈现此一时 期中文图书出版整体状况。2.1年代分布:1950-2005五十年代出版业得到较大的发展,“文革”时期出版业 受到冲击,八十年代后出版业迅速发展。2.1学科分布:1950-2005I(文学)T(技术 )是五十年(甚至 近百年)来出版最 多的文献,可谓“双 峰并峙”。F(经济)、G(教 育)、K(历史) 、D(法律)、H( 语言)、R(医学 )类图书占有较大 的比例。2.3区域分布:1950-2005区域不均衡:京 版占一半以上,沪 版占十分之一,广 州、成都、沈阳、 南京等地占百分之 二。2.3区域分布:2005区域分布不均衡性:70%左右的出版社与出版物集 中在北京;7%左右的出版社与出版物在上海;23%左 右的出版社与出版物分散在其它近50个城市。2.4出版社 :1950-2005科技类图书集 中于少数出版 社;社科类图 书十分分散。附1:香港地区中文图书出版:1950- 20051997年回归为分界,中文图书出版有明显的增加,年出版品种 数超过3000种.附2:香港地 区主要出版社数据来源:香港中文大学图 书馆系统附3:台湾地区主要出版社台湾商务印书馆 新文丰出版公司 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成文出版社 艺文印书馆 正中书局 文海出版社 台湾学生书局联经出版事业公司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世界书局广文书局三民书局文史哲出版社台湾中华书局五南图书出版公司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文津出版社二、高校中文馆藏分析A:调查三家重点高校 图书馆中文图书入藏情 况。B:统计馆藏1976-2000 年初版图书入藏品种数 。C:三家馆藏中文图书 学科结构比较。 入藏率分别为21.95%,26.44%,14.84% 。 平均入藏率21% 。1.1年入藏品种:1976-20001.2年入藏品种:1976-2000 出版图书品种越来越多,采访选择难度越来 越大:还有多少适藏的书未曾入藏?社会科学类各学科品种结构 大致相同,表现出明显的趋 同现象。自然科学类各学科品种结构 存在两种情况,即基础学科 结构相同,而应用科学差异 明显 。馆藏结构的趋同现象,一方面表 明同类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 设有共同的规律可循,但另一方 面说明馆藏建设的特色化不够明 朗。需要在藏书结构上进行适当 的调整,突出藏书的特色。 1.3学科结构:1976-2005附:复旦图书馆中文图书的学科结构:2000- 2005B、D、F、I、K,呈五指山形。O、R、T ,呈笔架形。1.4学术图书缺藏调查方法举例 1.选择历史学科著名学者若干人( 如依1994年以 前国务院审批的五批博士生导师名录)。 2.按学者姓名逐一查询中国家图书馆、高校联合 目录,和其它书目工具书,整理出一份该学者已 出版的著作总目。3.按学者姓名逐一查询本馆馆藏书目,整理一份 本馆馆藏书目。4.根据整理的书目数据分析入藏率与缺藏率。附:复旦图书馆历史学科著名学者著 述入藏率频数分布散点图 结论:所统计到历史学科 144位学者的著述总数2014种 ,复旦馆藏1242种,入藏率为 62%。比一般文献入藏率高出 1倍多。但也表明著名学者著 述仍然有一定的缺藏。 学术图书收藏是高校图书馆藏书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在某种意义 上,它是区别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重要因素。因此即便在九十 年代图书经费十分紧缺的条件下,学术图书的收藏仍然维持一个较高 的入藏率。今天有计划地加强某些学科学术图书完整性收藏,并建设 为一些特色馆藏,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可行的藏书策略。 三、中文图书的选择策略 以民国图书选择(“民国籍粹”课题) 、1950-2005年中文核心书目评价两个具 体案例,介绍在全局视野下中文图书的选 择策略。1、作者、版本、书评相结合的方法图书选择策略: 初步建立民国图书综合评价 数据库,整合各种民国图书目录数据及相关 信息。从著者、版本、书评等方面进行综合 评价,并以多维方式显现,以体现出图书的 史料、学术和版本价值。 *通过选择系统初选的书目,经各学科的 专家学者审定后最终确定入选书目。 体现整理观念:汲取了我国近几十年来民 国图书目录的整理成果,尤其是民国时 期总书目(著录12万种)和高校图书 馆馆藏民国图书联合目录(著录11万余 种),并整合1950年以后出版的180余万种 中文图书出版目录信息。 范围及原则: A、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 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 大学等二十余所高校图书馆馆藏的民国图书为主 要选择来源。 B、以平装书为主,1950年后以各种形式影印 或重排的民国图书一般不选。自然科学类和工业 技术类图书一般不选。 C、民国时期学者的著作,各界重要人物的著作 ,出版史上有影响的图书,出版品种稀少的图书 ,如有一定的价值均予选择。1.1著者系统利用了民国人物大辞典、近代 华人生卒简历表、中国近现代人物名 号大辞典、中国文学家大辞典等工 具书,收集著者的基本信息。 (2万余著者 信息)1.2版本系统 参考有关民国图书的目录学成果,如三十年代杨 家骆的民国以来新出图书提要,平心的全 国总书目,以及九十年代贾植芳主编的中国 现代文学总书目等等,构成一个汇通1911- 2005年间各种版本信息的民国图书版本系统。 1.3书评系统 利用有关民国时期出版史料的成果,如张静庐主 编的多卷本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宋原放主 编的多卷本中国出版史料,以及其它书话、 序跋资料,系统收集有关民国图书的书评信息 3000余条。 1.4意义这是以著者为核心的 现代图书选择方法, 它体现了传统“知人论 世”的精神。在著者、 版本、书评信息处理 中,注意汇通不同时 期的书目信息,以体 现文献选择的整体观 念。2、文献计量方法 文献选择策略:以1950年-2005年大陆出版 中文图书书目(170万种)为基本数据,通 过被引量、被摘量、借阅量等多项指标进 行统计,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进行综合评 价。 *初评书目经各学科专家评审后,最后确定核心书目 。2.1被引量、被摘量 被引量统计:1900-2004跨度达十四年的1177种 期刊,被引频次达183万次以上,涉及书目达32 万种左右。 被摘量统计:统计1980-2004年24年的中国出 版年鉴数据,涉及书目约5.3万种。 获奖著作统计:统计来源:中国出版年鉴(1980- 2004),涉及书目达7千余种。(注:此节2.1,2.2,2.3中的数据均参考蔡蓉华中文图书评价研究 情况简报,武汉,2006.5.12)2.2借阅量 借阅量统计:26个图书馆参加统计,提交借阅量 7500万次以上,提交记录数339万种(册),涉 及的书目数达106万种左右。2.3其它核心作者:9千人 获奖书:7千种 教学参考书 6万种2.4意义这是以读者为中心(本位)的现代图 书选择方法。它从整体上体现出当代读者 (主要是高校读者)对于中文图书的使用 (借阅量、被引量)情况,是立足于当下 的图书选择策略,对于今天的藏书建设, 尤其是对中文馆藏结构优化以及藏书补缺 工作具有现实意义。四、藏书补缺举例 x=出版文献集合 y=馆藏文献集合 f:从x到y的选择规则 f(x )y1.利用核心书目按学科补缺思路:利用核心书目,以学科为重点进行藏 书补缺,以丰富和发展中文馆藏。方法:根据本馆的发展目标及藏书结构确定 补缺的学科类别;核心书目与馆藏书目比较分析 ;形成本馆补缺书目;寻找缺藏图书。此外,可利用各种 专题书目,查重补缺 ,以丰富和优化馆藏 ,以及建立特色馆 藏。2.台版文史哲学术图书补缺以台湾地区文史哲学术要目(1950- 2006)的整理为例,谈区域文献的系统补 缺。2.1书目资料的收集 广泛收集大陆、台湾、香港等地馆藏 台版书目资料,整合成一个基本的书 目数据库。(台湾地区联合馆藏目录;复旦、 华师、南大、浙大馆藏;香港中大馆藏)2.2著者资料的收集利用各种参考工具书及网络资讯,系统地收 集台湾地区文史哲研究的学者基本资料。( 近代华人生卒简历表、民国人物大辞典、台湾当代人物辞典 、社会科学人才名录。台大、政大等编制的“全国”博硕士论 文目录,博士论文提要(1958-1978),及网上资料等。台 湾大学、政治大学、逢甲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教职员著作 目录;中硏院人文科学硏究人员历年著作目录,历史语言硏 究所、近代史硏究所同仁著作目录。 ). 2.3利用各种专题书目工具书,查漏补缺。 台湾研究书目(史地之部、社会科学之部) 经学研究论著目录(1912-1997) 魏晋玄学研究论著目录(1884-2004) 中外六朝文学研究文献目录(1900-1983) 台湾出版中国文学史书目提要(1949-1994) 二十世纪宋代文学研究论著目录 词学研究书目(1912-1992) 敦煌学研究论著目录(1908-1997)2.4书目著录范围及体例收录台湾地区1949-2005年出版的文史哲 学术图书7000种。 书目列书名、著译者、出版时地、册页等 项。依著者拼音排列,同一著者的书目按 出版时间先后排列。出版年代均以公元计 年。繁体字统一为简体字。0015.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