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2课 大战的爆发与过程 复习: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 衡表现在哪些方面? 经济上:美德经济发展迅速,工业生产 超过英法,居世界一、二。日本工业总产 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仅次于美国 政治上: a英法拥有较多的殖民地,而德国、美 国、日少。 b政治民主制发展不均衡,英、法、美 资产阶级民主制比较完善,而德、日、俄 、意都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封建残余和专制 传统。一、萨拉热窝事件与大战的爆发1 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 (1)起因:(帝国主义扩张与民族主义兴起的结 果) 1)奥匈在巴尔干地区扩张,吞并波斯尼亚,引起 塞尔维亚不满。2)奥匈选择6月28日塞尔维 亚摆脱奥斯曼帝国奴役的日子,出访波斯尼亚首 府,参加军事演习,并以塞尔维亚人为假想敌人 ,让塞尔维亚人感到被奴役的威胁再次接近。(2)经过:1914年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夫妇出访 萨拉热窝,检阅军事演习时,被普林西普(民族 主义者)刺杀 (3)影响: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2 大战的爆发:7月28日奥匈向塞尔维亚宣 战,英德法俄相继投入战争。一战全面爆 发。 材料 :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 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 种该死的联盟体系,它们是现代的祸根。 ”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 3交战双方: )同盟国集团:德、奥匈、奥斯曼土耳其、保加利 亚 )协约国集团:英、法、俄、意、比、日、塞尔维 亚等27国 1914年日本以英日同盟为借口加入协约国方面 作战,出兵中国山东。 1915年意大利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 美国、中国大战初期中立,1917年先后加入协 约国作战 D 1917年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之后 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4 战争过程: 19141918 (1)马恩河战役1914年,德军被迫后 撤,速战速决战略破产 (2)凡尔登战役1916年,德军丧失西 线作战主动权。 (3)A美国参战:1917年,德国无限制潜 水艇战使英美商船受损严重,美国向德国 宣战,协约国实力大增,加速了大战的结 束 B俄国退出: 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 命宣布退出战争,德军逼签布列斯特条 约。德军摆脱两线作战局面,腾出兵力 转战西线。 (4) 战争结束: 保加利亚、土耳其相继签订停战条约 B 1918年 奥地利投降 C 1918年11月 德皇退位,签订停战协 议(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 注意:国民对战争的态度:由支持战争 到厌战到反战 战争后期,厌战情绪弥漫交战各国, 反战运动风起云涌 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5)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的因素: 1)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帝制,试图 退出战争; 2)美国参战; 3)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宣 布退出战争; )人民反战运动高涨; 5)奥匈帝国投降; 6)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推翻帝制。 5美国由中立转为向德国宣战的原因是什么: a大战已近尾声,为分享战争胜利果实,夺 取战后世界霸权,美国选择参战; b自19世纪末开始,德国是美国在拉美的主要 对手,美德矛盾逐渐增长 c德国的潜艇战使美国商船损失巨大,使许 多美国人丧生,并影响美国对协约国贸易。 d大战给美国带来经济繁荣,与协约国的贸 易额超过同盟国,美国担心二月革命后如果俄 国退出战争造成协约国失败,会危及自己的利 益。三战争的影响 1性质:是帝国主义争霸战争(争夺殖民地和霸权 ) 2影响: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的结果, 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人力、物力、财力、心理) 大战严重削弱了欧洲国家的力量(摧垮了俄、 德、奥等帝国,削弱了英、法、意三国)增强了美 国和日本的力量。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 义国家,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破了一个缺口; 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和国际组织(国际联盟) 的发展。 材料:德国的目的是要在欧洲大陆打败法、俄,建立 一个从北海、波罗的海到亚得里亚海,从柏林到巴格 达的“大德意志帝国”;同时在海上打垮英国的垄断地位 ,以建立其世界霸权。奥匈帝国企图扩大在 东南欧的势力。英国的目标是维护自己殖民帝国的地 位,同时摧毁德国,夺取其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独吞 土耳其帝国的“遗产”,建立在中东的优势,同时它还试 图使俄法在战争中削弱。法国则要粉碎德国的大陆霸 权,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侵占德国的鲁尔煤铁 矿区,分裂德国,在欧洲大陆建立起自己的霸权地位 。沙皇俄国妄图建立一个从易北河到中国,从亚得里 亚海到北冰洋的庞大的“斯拉夫帝国”。 日本参战 的目的是想夺取德国在东方的殖民地,奴役中国,称 霸东亚。 世界近代史 刘宗绪读图,回答问题: (1)一战爆发后,美国宣布“中立”,你是怎样看这时美国的“ 中立”政策的? (2)美国选择了怎样的时机参战?其用意是什么? (3)美国参战对“一战”局势带来什么影响? (4)北洋军阀政府也在同一年参战,但与美国的参战有何不 同? 答案(1)、打着“中立”的幌子,给交战出方出售军火,提供 贷款,大发战争财; (2)、交战双方精疲力竭时;收拾残局,渔取暴利,主宰世 界。 (3)、使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增,加速了大战的 结束。 (4)、北洋军阀政府是在帝国主义的操纵下参战的。 (一)练习与测评 1 在战争初期,美国政府曾宣布“中立” 。如 果没有发生后来的德国军舰袭击美国民用船只 事件,你觉得美国还会继续保持中立吗? 不会。战争初期,美国利用保持“中立”的有利 地位大发战争财。1917年,战争双方已精疲力 竭,美国认为这是自己捞取战利品,参与战后 分赃,争夺世界霸权的有利时机,所以,“卢塔 尼亚号”、“孟菲斯城号”、“伊利诺斯号”等事件 就成为了美国参战的有利借口。 2. 试分析有哪些因素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结束? (1)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帝制,试 图退出战争; (2)美国参战; (3)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 宣布退出战争; (4)交战各国精疲力竭,人民的反战运动高 涨; (5)奥地利投降; (6)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推翻帝制。 (二)探索与争鸣 有人认为战争一开始就注定了德国的失败,也有人认 为战争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变化导致了德国的最后失败 ,你的看法呢? 参考答案: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从两大军事集团的综 合实力来看,以德国为核心的同盟国实力不如以英国 为核心的协约国,所以第一种说法是有道理的。但是 ,有时战争的成功与否并不仅仅取决于双方的硬实力 ,有时其他的一些因素也会深刻影响战争的发展方向 。比如,比利时的顽强抵抗打乱了德国的军事计划, 凡尔登战役对德国的巨大消耗,美国的过早参战,苏 俄退出战争等等这一系列的变化都导致了德国的最后 失败,所以,从这一点来说,第二种说法也是有道理 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