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9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5页 / 共39页
第6页 / 共39页
第7页 / 共39页
第8页 / 共39页
第9页 / 共39页
第1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与特点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主线 孕育形成与理论化思想统一变异更新定型终结 史前时代殷、周 秦汉 魏晋隋唐宋元明清 远古殷商 传统文化的孕育(神本文化/敬天保民) 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 相互独立 秦汉 百家相互冲突 儒家胜出 定于一尊 经学化 魏晋南北朝 玄学取代经学 隋唐 新文化的引入和冲突 佛教诸教合流 儒 玄 释 道, 以儒为主 宋元 混合文化的僵化、酱化 理学(张载/陈朱/陆王) 明清 西学东渐 传统文化终结多元(童年)单一(青年)混同(中年)僵化(老年 )以传统文化的发展主线为基础, 以异国文化为参照,探讨中国 传统文化的类型。梁漱溟在东西 方文化及其哲学 (1921)一书 中把世界文化分 为三大类型:西 方文化是理智型 的,中国文化是 调和、持中型的 ,古印度文化是 反身向后型的。 一、追求民主、科学的西方文化西方文明发展脉络 古希腊城邦时代西罗马帝国东罗马 帝国(拜占庭帝国)诸国林立时代古希腊共和时代中世纪宗教时代文 艺复兴时代启蒙运动时代 现代多元社会1古希腊城邦时代的民主之光2冲破中世纪神学桎梏的科学探索中世纪(公元476 年公元1640 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前,在欧美普遍被称 作“大黑暗时代”。当时教会统治非常严厉, 学校教育为神学服务,严格控制科学思想 的传播,并设立宗教裁判所来惩罚异端。遭受教会迫害而不屈服的 天文学界三大巨人 尼古拉哥白尼:现 代天文学创始人, 日心说的创立者, 波兰著名天文学家 。从提出日心说起 ,就受到教会的警 告和严密监视,查 封其著作,临终时 身边还有大批密探 。 乔尔丹诺布鲁 诺(1548-1600 ),意大利自然 科学家,捍卫和 发展了哥白尼日 心说,1592年被 捕入狱,被宗教 裁判所判为“异端” ,烧死在罗马鲜 花广场。 伽利略伽利雷( 1564年-1642), 近代科学之父,因 支持哥白尼日心说 ,被宗教裁判所列 为黑名单,并被关 押、迫害,双目失 明,百病缠身,含 冤去世。 “日心说”打破了封建神学的谎 言,开启了自然科学的大道3近代以来科技发明的高歌猛进 和社会的巨大变革背靠传统,一往无前的文化二、被佛教牵引的古印度文化古印度地理范围南亚次大陆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 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1 种姓制度使整个社会等级森严,结构稳固印度种姓制度又称瓦尔纳制度,是在后期 吠陀时代形成的。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 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四个等级在地位、权 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 第一等级,婆罗门(梵天所生),主要是僧 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特权;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 ,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第三等级,吠舍,是自由平民阶层,从事农 、牧、渔、猎等,政治上没有特权,以布 施和纳税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 民,从事农、牧、渔、猎等业以及当时被 认为低贱的职业,是地位低下而受苦的人 。 2 佛教使古印度人反身向后断尽三界烦恼 超脱生死轮回 追求自我解脱 建立因果业报 勤奋修习善法 远离贪 瞋 痴 大慈大悲 普渡众生世界观 大千世界,广大无边 生命观 生生不息,六道轮回 佛教认为,生命永不停息,只要没有解 脱生死,进入永恒的涅槃状态,就在 六道中轮回。森严而稳固的社会结构使印度人 安守本分,一心向佛, 在修行悟道的安慰中求得心理平衡 佛是往事,是传统,为人们虚拟了一个 彼岸的理想,所以古印度人 反身向后,缅怀过去 而不是憧憬未来三、调和、持中的中国文化趋善 求治 伦理 政治文化(一)关于伦理(1)伦理:伦是关系的意思,人伦就是人与人之间 的天然关系;理就是道理;伦理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天然关系的道理 ,伦理不是人为规定的,是自然天成的。 伦理关系网六亲:父子、兄弟、夫妻; 九族:父族四:五代、姑父母、姐妹夫、女婿;母族三:母亲的父系、母系、姐妹;妻族二:妻子的父族、母族;父族:自己一族(五代:曾祖 祖父 父 己 子 )、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 嫁的女儿及外孙。母族: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 子。 妻族:岳父一家、岳母的娘家。 (2)伦理关系的基点孝 百善孝为先 (3)孝的内涵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孝经 开宗明义) (4)伦理从家庭扩展到国家,从治家扩展到 治国(二)伦理文化的政治色彩家天下(家国同构) 1.人治 与法治相反,依据伦理关系处理问题 亲疏 远近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史记商君列传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 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蒙古人扎死汉人,只需仗刑五十七下,付给死者 家属烧埋银子即可;汉人殴死蒙古人,则要处以 死刑,并“断付正犯人家产,余人并征烧埋银”。 (元典章卷42刑部诸杀) 人治社会的特殊产物清官情结 西门豹 赵广汉 黄 霸 徐有功 狄仁杰 陈希亮 包 拯 况 钟 海 瑞 汤 斌 包青天 日判阳案,夜判阴案 清官难断家务事把希望寄托在一个人身上而活着是危险的。雨果笑面人 一个好制度让坏人办好事,一个坏制度让好 人办坏事。2.德政 强调道德感化和思想教化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道德经五十 九章)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 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以道德为行为准则的社会弊病无效管理 道德不具有强制性,可以选择拥有高尚的道德,也有选择不高 尚的权力 靠个人魅力、道德力量管理国家存在风险 树立道德典型、进行道德感召流于空洞、虚 假、乏力,哗众取宠,追名逐利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道德楷模十大人物道德成了一种效忠和表态,进 而成为一种统治手段。(三)伦理型政治文化的外在形态1.趋善 源于一种天命观:善因结善果,恶因结恶果 。 讲求人伦关系的亲善、和睦。上善若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为人切莫恃强梁,强梁自古不久长,瓦罐不 离井口破,将军难免阵上亡。2.求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治乱循环的客观存在以及乱世的巨大破坏力 使君主臣民都具有求治去乱的共识。 内陆文明 自足政治 对海洋不敢兴趣 中国威胁论 元朝 四大汗国 钦察汗国 察合台汗国 窝阔台汗国 伊尔汗国中国文化奉行不偏不倚 过犹不及的中庸之道西方文化是向前的, 印度文化是向后的, 中国文化是持中的。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