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5页 / 共32页
第6页 / 共32页
第7页 / 共32页
第8页 / 共32页
第9页 / 共32页
第1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对应学生用书第63页)尝试探究:为什么许多人总是偷偷猎捕藏羚羊?答案:藏羚羊的底绒有“软黄金”之誉,价格十分昂贵。盗猎分子为了获取底绒而大肆捕杀藏羚羊。(对应学生用书第63页)一、课标要求根据有关材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二、学习目标1.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和类型。2.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明确环境问题的严重后果,提高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并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应学生用书第6364页)基础梳理思维启迪2.类型按性质分主要类型表现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生物污染等 由环境污染演 化而来的问题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生态破坏问题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自然资源衰竭 问题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 破坏1.沙尘暴属于哪一类环境 问题?答案:沙尘暴是干旱、半干 旱地区因植被破坏而导致的,属于生态破坏。 2.如何区分环境污染和生态 破坏?答案:两者都属于次生环境 问题。环境污染是指人类 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 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对环境 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基础梳理思维启迪类型主要污染物水污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化肥以及畜禽粪 便等大气污染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土壤污染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病原体等3.可再生资源可以再生或 循环利用,是否就不会出现资源枯竭问题。 答案:不是。虽然可再生 资源具有可再生能力或者 可以循环利用,但可再生资源的补给、再生和繁殖 需要一定的时间,若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速度超过 了资源的再生速度,就会产生资源枯竭问题。(对应学生用书第6465页)人类社会与环境联系密切,一方面,人类生存发展需要一定的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要排放到环境中去。反过来,环境也把它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本身。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表现原因典型事例或分布区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 健康的农药任意排放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泰晤士河的污 染、部分农业区的“有毒农作物”固体废弃物污 染(垃圾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 堆放太原矿区的煤矸石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许多城市噪声超标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渤海湾大赤潮、日本九州岛水俣湾汞 污染、海上石油泄漏2.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表现原因典型事例或分布区全球变暖自然:气候的变化 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 乱砍滥伐森林全球臭氧层破坏自然:太阳活动 人为:大量排放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 物质两极和青藏高 原上空出现臭 氧层空洞酸雨自然:地形造成酸性气体不易扩散 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世界:西欧、北 美、日本 中国:江南地区3.生态破坏问题表现原因典型事例或分布区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滥伐森林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国 的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古 巴比伦王国的消失土壤盐碱化不合理的灌溉等华北平原的次生盐碱化、内 陆干旱区原生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 破坏或过度捕猎等过度捕猎华南虎、藏羚羊,湿 地破坏等4.自然资源衰竭问题由于人类大规模、长期的开采与破坏,导致矿产资源可开采利用的年限不断减少,这种现象遍及全球。不同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地区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产生原因城市环境污染为主:如大气污染、水污染、 噪声污染等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 聚居地过分集中乡村生态破坏为主:如水土流失、荒漠化、 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源枯竭等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 强度过大(1)对全球变暖的环境效应,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东部自然带北移C.某些洋流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D.灾害性天气减少,中国东部自然带南移(2)为缓解全球变暖,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正在进行新一轮的煤炭开发,下列开发方式中最能够体现节能减排思想,有效缓解全球变暖的是( )A.在当地建电站,出售电力B.减少生产环节,直接销售煤炭C.发展煤炭气化、液化工业D.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对应学生用书第6566页)答案:1.点拨:该造纸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切碎、蒸煮、分离黑液等环节造成严重的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点击进入巩固双基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