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1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5页 / 共41页
第6页 / 共41页
第7页 / 共41页
第8页 / 共41页
第9页 / 共41页
第1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汉字的起源及演变过程 1、起源:6000多年前的象形文字,“图画文字”。 2、发展脉络: 3、演变总趋势:问题探究1:你知道汉字的起源吗?甲骨文是最 早的汉字吗?从古到今,汉字经历了怎样的发 展演变?大篆小篆甲骨文隶 书楷 书右图图是2008年奥运会场馆场馆 的部分标识标识 ,其构思取 材于 、楷书书 、草书书 、小篆 、行书书C二、汉字与书法艺术汉字的起源及演变过程 1、起源:6000多年前的象形文字,“图画文字”。 2、发展脉络: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3、演变总趋势:由繁到简思考:世界上很多最古老的文字都失传了,而中国汉字不 仅没有失传,而且一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为什么呢?政治上: 经济上: 汉字本身: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的经济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 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魏晋 以前自发 阶段注重汉字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汉字的审美功能魏 晋 时 期自 觉 阶 段兼具 审美 功能 与实 用功 能楷书魏晋-定鼎钟、王唐代-盛世欧、颜、柳草书东晋王、王唐朝张、怀行书 东晋王羲之、唐颜真卿 、宋苏轼、元赵孟頫、 明文征明书法艺术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 。脱胎于隶书,魏晋有定 鼎之功、到隋唐时达到顶 峰。 楷书的名家很多,最富代 表性的是 “欧体”(欧阳询 )、 “颜体”(颜真卿)、 “柳体”(柳公权)钟繇作品 宣示表柳公权玄秘塔碑颜体在于点画厚重,结构端庄雄伟。柳体 则是点画瘦劲,骨力遒劲,结构严谨。二人并 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颜真卿书告身比较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作品的不同处之处?唐楷柳公权玄秘塔碑王羲之的七月都下帖怀素自叙帖张旭古诗四帖伏如虎卧,起如龙跳顿如山峙,控如泉流惊蛇走虺,骤雨狂风、草书草书起源于 汉初,成熟于 东晋,、行书兰亭序的 章法、结构、笔 法都很完美,被 历代书家都推为 “天下行书第一 ”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颜真卿祭侄文稿:是其为怀念在安史之乱中死于叛军之 手的侄子所作,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但正因为无意作书 ,所以使此幅字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 妙。为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 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 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 叹。诗写得苍凉多情, 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 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 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 况下,有感 而出的。被 后世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赵孟頫:元代 著名书法家文征明: 明代书画家魏晋 以前自发 阶段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魏 晋 时 期自 觉 阶 段兼具 审美 功能 与实 用功 能楷书魏晋-定鼎钟、王唐代-盛世欧、颜、柳草书东晋王、王唐朝张、怀行书 笔画详备 结构严整 实用价值笔画简约 线条流畅 审美价值兼具楷书的 规矩和草书 的放纵晋王羲之、唐颜真卿、 宋苏轼、元赵孟頫、明 文征明书法艺术典型例题: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 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B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中国画,又称国画中国画,又称国画特点:特点:写意传神,写意传神,追求追求“ “得意忘形得意忘形” ”原料:笔、墨、矿物颜料;纸、绢原料:笔、墨、矿物颜料;纸、绢类型: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类型: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三、笔墨丹青中国画远古: 战国:秦汉: 魏晋:隋唐:两宋:元明清:远古:起源,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每个阶段的特征是什么? 涌现出了哪些优秀的画家和作品?这是距今五千年左右的 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鹳鱼 石斧图,绘在一只作为葬 具的陶器表腹面。其神态描 绘得恰当生动。画面色彩单 纯、质朴,构图稳定。但其 描绘及造型的手法,已包含 了远古时代的艺术特征,使 它成为一件罕见的绘画珍品 。代表当时中国绘画的最高 成就.三、笔墨丹青中国画远古: 战国:秦汉: 魏晋:隋唐:两宋:元明清:远古:起源,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战国:成熟(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 ,帛画、 人物龙凤图 、 人物驭龙图人物龙凤帛画 人物驭龙帛画战国时期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 熟三、笔墨丹青中国画远古: 战国:秦汉: 魏晋:隋唐:两宋:元明清:远古:起源,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战国:成熟(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 ,帛画、 人物龙凤图 、 人物驭龙图 秦汉:绘画门类丰富 (人物、山水、花鸟)夫妇妇宴饮图饮图 秦汉时期这时期绘画艺术有 进一步的发展,绘画门 类丰富,有壁画、帛画 、木刻画、木版画、 画像石、画像砖等,注 重线条和色彩.代表作 有汉代马王堆墓帛画 、河南洛阳东汉墓出 土的壁画夫妇宴饮图等. 三、笔墨丹青中国画远古: 战国:秦汉: 魏晋:隋唐:两宋:元明清:远古:起源,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战国:成熟(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 ,帛画、 人物龙凤图 、 人物驭龙图 秦汉:绘画门类丰富 (人物、山水、花鸟)夫妇妇宴饮图饮图 魏晋:绘画理论推动绘画发展;个性的人物画,“以形写神”。(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三、笔墨丹青中国画远古: 战国:秦汉: 魏晋:隋唐:两宋:元明清:远古:起源,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战国:成熟(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 ,帛画、 人物龙凤图 、 人物驭龙图 秦汉:绘画门类丰富 (人物、山水、花鸟)夫妇妇宴饮图饮图 魏晋:绘画理论推动绘画发展;个性的人物画,“以形写神”。(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隋唐:吸收外来风格,题材多样。隋,展子虔游春图(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 )初唐阎阎立本步辇图辇图 、盛唐“画圣”吴道送子天王图图、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时。步辇图是阎 立本的原作,现 藏北京历史博物 馆,是祖国文化 遗产中的一件珍 宝。步辇图 画的是1300多年 前汉藏两族团结 友好的重大事件 唐朝吴道子善于 把握住传神的法 则,注意形象塑 造的整体,所画的 衣袖有轻盈飘举 的动感,人称“吴 带当风”,后人将 吴道子称之为“画 圣” ,这是他的 送子天王图送子天王图三、笔墨丹青中国画远古: 战国:秦汉: 魏晋:隋唐:两宋:元明清:远古:起源,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战国:成熟(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 ,帛画、 人物龙凤图 、 人物驭龙图 秦汉:绘画门类丰富 (人物、山水、花鸟)夫妇妇宴饮图饮图 魏晋:绘画理论推动绘画发展;个性的人物画,“以形写神”。(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隋唐:吸收外来风格,题材多样。隋,展子虔游春图(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 )初唐阎阎立本步辇图辇图 、盛唐“画圣”吴道送子天王图图、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时。 两宋:注重写实的宫廷画、风俗画盛行;代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三、笔墨丹青中国画远古: 战国:秦汉: 魏晋:隋唐:两宋:元明清:远古:起源,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战国:成熟(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 ,帛画、 人物龙凤图 、 人物驭龙图 秦汉:绘画门类丰富 (人物、山水、花鸟)夫妇妇宴饮图饮图 魏晋:绘画理论推动绘画发展;个性的人物画,“以形写神”。(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隋唐:吸收外来风格,题材多样。隋,展子虔游春图(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 )初唐阎阎立本步辇图辇图 、盛唐“画圣”吴道送子天王图图、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时。 两宋:注重写实的宫廷画、风俗画盛行;代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元明清:文人画最为突出。强调个性,借物抒情,写意。代表: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 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元 王冕 墨梅图清 郑板桥 墨竹图明 徐渭 牡丹蕉石图问题探究2: “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历 史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现实 的反映”,试以中国古代绘画为例举两例说明。 吸收印度 、波斯等外来风格(游春图、送子天王图 、 步辇图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风俗画流行(清明 上河图 文人以画写意,表达思想,文人画成就突出 。唐朝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繁荣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元明清时期,专制主义强化,文人得不到重视, 受到钳制佛教盛行程咬金廉颇包拯曹操吕蒙宇文成都京剧脸谱问题探究: 1、中国戏曲的源头是什么?2、哪种剧把中国戏曲推向成熟? 3、康熙陪其祖母在看京剧?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4、京剧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原始歌舞是先民节日庆典中的内容,它把歌唱 、舞蹈 (动作)和器乐(如石器)结合到一起, 表达出对天地、神灵、图腾的敬畏。三、京剧的出现原始歌舞-起源 春秋战国优伶-出现专业艺人 元杂剧-把中国戏曲推向成熟 明朝地方戏曲-昆曲 流传甚广 清朝京剧1、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2、京剧形成的原因: 北京成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戏曲活跃 各种地方戏曲进京相互融合 广大艺人的努力 符合统治者和广大市民阶层的口味3、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发展:乾隆末年,徽剧进京,风行一时 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形成新剧种京剧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出现“同光十三绝” 清末明初,成为全国流行剧种 民国以来,走向世界这十三位演员中有女 性吗?谈谈你的推测十三绝是徽班进京后由演唱徽调、昆腔衍变为京剧的十三 位奠基人,又都是技艺非凡的表演艺术家。 猜一猜:他们是京剧中的那个行当?地方剧种:泗州戏1.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繁花似锦。下列对其表述正确 的是( )图一洛神赋图局部 图二天王送子图 图三窦娥冤图四京剧杨 门女将 A图一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反映了吸收外来文明的特 征 B图二是唐朝吴道子的作品,反映了风俗写意的特征 C图三作品作者是关汉卿,反映了多元一体的特征 D图四剧种在清朝同光年间产生,反映了“徽汉合流”的 特征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