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1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5页 / 共31页
第6页 / 共31页
第7页 / 共31页
第8页 / 共31页
第9页 / 共31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与之分土”史记秦孝公发布”求贤令“二、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在富国的基础上实现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占据主动,取得优势,以巩固统治。 三、商鞅变法的内容: 1、经济“以农求富” (1)为田开阡陌封疆: 材料一: 鞅以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 利不尽出。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 不限多少。 通典 食货志三、商鞅变法的内容: 1、经济“以农求富” (1)为田开阡陌封疆: 含义:“开”:重新设置;“阡陌”:纵阡横陌,是井田中间的灌 溉渠和道路;“封疆”:是贵族受封井田的界限。 实质: 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 土地买卖。 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 有制。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 发展农业的积极性,促进封建经济发展。三、商鞅变法的内容 1、经济“以农求富” (2)重农(本业)抑商(末业),奖励耕织 材料二: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 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措施: 鼓励农民努力耕织,生产粟帛多者。 评价重农抑商政策(崇本抑末): (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后期以消极作用为主。) 积极:保护小农生产,提高生产积极性,促进封建经济 发展,稳定财政收入,有利于增强秦国的综合国力。 消极: 深远影响: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三、商鞅变法的内容 1、经济“以农求富” (3)统一度量衡 材料三:(商鞅)平斗桶权衡仗尺居五年, 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传 措施: 作用: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度,计量长短。尺是度器。 量,东西的器皿 衡, 用以测重量 权,等重的器具,相当于今天的砝码。 2、军事: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斩者,各以轻 重被刑大小。 史记商君列传 (1)措施: 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依照爵位高低占有田宅 、奴婢;严禁私斗。 (2)作用: 大大增强了秦国军队战斗力和秦国国力,也为 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途径;打击了 贵族特权,加强了中央集权。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3、政治: (1)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内容: 作用: (2)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内容: 作用: (3)普遍推行县制。 内容: 作用: 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加强集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也招致其怨恨。强化基层管理,保证兵源、税收,加强了中央集权 。分 封 制国君诸侯诸侯国官吏国君地方县吏县 制分封制与县制之下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4、文化: (1)内容: 烧毁宣扬一些儒家、不符合地主阶级利益的书籍,根据 李悝的法经制定了秦律。 (2)实质: (3)影响: 作用: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轻罪用重刑,为秦 暴政埋下了祸根。5、风俗习惯: (1)内容: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 庭政策 (2)作用: 发展了小家庭生产,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燔诗书而明法令改革社会风尚习俗文化高压政策(或文化专制主义) 压制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思考:如何看待商鞅的“燔诗书” ?目的:排除复古思想干扰,统一人们的思想积极(正确性):从当时来看,要更好地执行变 法,必须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要排除复古思想 的干扰就必须要排斥儒家;要排斥儒家,“焚烧 诗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消极:压制了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赞成文 化典籍的损失四、变法的特点:3、地位:2、实质: 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新兴地主 阶级统治。1、变法的核心:鼓励“农战”,实行“法治”(1)实行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2)对旧贵族打击力度最大:改变“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严惩旧势力; (3)变法措施最全面: 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 (4)历史最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 (5)成效最明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但是,贵族 保守势力不甘心失败,在变法进行过程中继续抵 制破坏变法,比如太子的两个老师还唆使太子故 意触犯法禁。商鞅毫不退缩动用严刑重法坚决打 击。太子是君嗣,不好动刑,就严惩太子的两个 老师:一个割掉鼻子,一个在脸上刺字,改变了“ 刑不上大夫”的传统。公元前338年,太子即位,即是惠 文王,下令捉拿商鞅,商鞅在封邑 起兵自卫,兵败被杀,尸体运回咸 阳,车裂示众.一代雄才就这样为 变法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呢? 为什么?议一议评价标准:一场变法和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 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为强秦奠基,为自己掘墓!改革家的悲剧性命运? “ “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商君虽死,秦法未败” ”)废除世卿世 禄,奖励军功)严格户籍制度 ,实行什伍制度 增加士兵勇气, 提高军队战斗力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树立地主阶级优势兵源得到可靠保证、军事方面二、改革的内容)严肃军纪提高军队战斗力)废除井田提高生产积极性, 增强国家实力、经济方面)奖励耕织推动地主经济的发展稳定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实力提高生产积极性1)建立县制, 国君任免官吏强化中央集权2)什伍连坐制度3、政治方面3)轻罪重刑加强管理,有效 行使政府权力强化人民法律意识, 保证变法彻底执行二、商鞅变法的影响总的来说: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繁荣 ,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了基 础,对以后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3)军事上,极大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秦国在对 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不断取得重大胜利(1)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 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如:废除世卿世禄制,推行县制、什伍连坐法等 )(2)经济上,废除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确立了封建土地 私有制,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 (如:开阡陌、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等)1、性质: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2、历史作用(积极性)(4)、综合国力如:二十等爵制等进步性(1)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符 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 (2)改革措施全面彻底 (3)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 (4)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 (5)有利的经济环境、开放的政治机制、切合 国情的立法、新兴地主阶级领导 探究: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商君虽死,秦法未败(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2)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人民 的剥削与压迫;(3)并未与旧的制度、文 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4)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不利于文化发展;(6)倡导君主独裁(6)君主专制主义长期盛行 ,与雅典相反( 5 )重农抑商(5)压制工商业,违背了社 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导致 民主意识的弱化(4)如:“燔诗书”,摧残了 文化,压制了思想,导致 民族创新意识窒息(3)如: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 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 隶合法性(2)如:连坐法、繁重的赋役(1)如:刑法严酷三、局限性 :1.商鞅变变法措施中,对对后世政治体制影响最为为深远远的 是 .废废井田开阡陌 .奖奖励耕织织 .按军军功授爵 .建立县县制 2.商鞅变变法措施中,对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为为深远远的 是.废废井田开阡陌 .奖奖励耕织织 .按军军功授爵 .建立县县制 3.商鞅变变法措施中,最能体现现中央集权权制萌芽的是.废废井田开阡陌 .奖奖励耕织织 .按军军功授爵 .建立县县制4.商鞅变变法措施中,最明显显最直接触犯旧贵贵族利益的 是 .废废井田开阡陌 .奖奖励军军功 .建立县县制 .禁止弃农经农经 商 5.我国最早建立县县制是在:.春秋 .战战国 .秦朝 .汉汉朝 6. 左传传记载记载 ,襄公4年(前569年)“土可贾贾(买买 )焉”,反映的本质问题质问题 是:.土地可以买卖买卖 .土地禁止买卖买卖 .土地私有出现现 .农业农业 水平提高商鞅还将百姓按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进行编 制,以适应战时征兵的需要。有战事发生,他们随时承 担被征调从军作战的任务;战事一完,则解甲归田。什伍组织使秦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兵源得到了可靠 的保证。为了加强管理和控制,商鞅新法还推行了什伍连坐 制度,规定什伍互相监督,一家有罪,其余九家必须告 发,否则连坐。连坐不仅实行于乡里,还实行于军队之 中。连坐制固然使政府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但其残忍 性也产生了极大负作用。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 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史记商君列传 1、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 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这主要是 商鞅变法: A.允许工商者入仕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D 2、商鞅变法中,对维护新兴地主阶级 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容:A.“为田开阡陌封疆” B.奖励军功C.重农抑商D.推行县制A3、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 以车裂之刑。但是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上述现象说明: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变法者多数没有好结果商鞅实行严格的法律自食其果A. B. C. D.C普遍推行县制。废除分封制,国君任免官吏。(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 ,凡三十县,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传商鞅新法把秦国划为31个县, 各县设有令和丞,由国君任免。县制的设立及推广预示着它将 取代西周分封制下的封国采邑制 ,成为新的政体制度。而国君直 接任免官员则使从地方到中央的 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集中于国 君一人,从而强化了中央集权。加强思想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商鞅还采取了焚烧诗书的 措施。他认为儒家学说于国有害,把礼乐、诗 书、修善、孝悌、诚信、 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 统称为“六虱”,认为这些 是耕战政策、富国强兵以 及以法治国的大敌,是亡 国之俗,应该统统毁灭。 焚烧诗书请思考:商鞅的观点 正确吗?你是如何认识这 个问题的?重视农业生产,抑制(限制)工商业发展概念透析:重农抑商 1、含义: 2、评价:3、启示:(1)对秦国(主要是积极): 保证了秦的财源和兵员 促进了经济发展 为后来秦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 (2)对后世(主要是消极): 抑制了商品经济的成长 阻碍了明朝中期后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1)商品经济、农业经济都是社会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2)应尊重经济发展的规律,不应该人为地禁锢它思维拓展:讨论并思考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及形成过程。(1 1)实质承认:)实质承认:春秋齐国春秋齐国“ “相地而衰征相地而衰征” ”(2 2)公开承认:)公开承认:春秋鲁国春秋鲁国“ “初税亩初税亩” ”(3 3)法律承认:)法律承认:战国秦国战国秦国商鞅商鞅“ “废井田、废井田、 开阡陌开阡陌” ”合作探究:为什么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2)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 (3)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 (4)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