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无教法切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情感目标的软着陆黄立新所谓情感,是指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时所产生的内在体验,这种内心体验的基础是人们认识和改造的客观世界,因此,这种内心体验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东西,它必须附着于它所认识改造的对象上面。新课程制定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其中情感目标在其他学科中一般都有丰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素材,教师便于落实和实施,而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技术性、操作性极强的实践课程,这方面的素材相对较少,纵观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这一目标的落实大多流于形式,总有一些牵强附会。怎样落实这一目标,一直是广大一线教师探讨的话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认为,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实施这一目标的有效资源虽然不多,但教师可挖掘课本中的隐性资源,抓住课堂教学的不同时段,巧妙融人情感因素,实现这一目标的软着陆。一、任务设计时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多年的实践表明,“任务驱动”法深受广大一线教师的喜爱,那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就要有敏锐的情感意识,考虑到情感目标的因素。大家都知道,“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不能像传授知识和技能一样直接教给学生,更多地是要让学生感悟,让他们浸染其中而内化。在画图模块的教学中,当学生认识了工具后进行主题创作时,如果还是按部就班地让学生照着课本中的范画操作,这种单调、枯燥、无味的练习必然会使学生失去练习的兴趣,不能激发唤醒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如果在设计任让生命得以充盈,对技术的学习由衷的喜爱,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新鲜感、创造的成就感,这种情感早已融进了生命本身,滋润着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学生的心灵。这种无痕无声的情感虽没有刻意渲染,但起着春风化雨般效果。又如在六年级学生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二十年后的我”名片设计中,从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人手,重点对他们进行了理想价值观的教育,让他们自主设计自己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的必要目标是其他目标要求所不能替代的、必不可少的。如果对课本和教学中的课件中的隐性内容进行深挖,抓住课堂上的不同时段实现情感教学目标软着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完全可以一扫人们认识中的纯技术、毫无生趣的印象,呈现出一个充满人文情感气息的崭新的课堂。务时,让学生自己先构思一幅画,然后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创作,教师必要地指导一些构图和色彩等方面的知识,当学生创作出一份自己想要的画面时,那种内心的感受是相当强烈的。这种发自内心的需求满足后的那种愉悦80岈椭等好的人生。在应用技术的同时,学生沉浸在美好的想象和对生活的热爱之中,为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基础。这种在应用技术的过程中针对身心特点设计的情感目标远远超过了技术本身,而情感目标始贴近他们的学习生活,并贯穿应用技术进行设计的整个过程,显然这一目标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其影响和效果肯定是深远的。二、课堂导入时一节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我们经常在这一时段创设情境,进行新授课的学习,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单元起始课更是如此。同样,此时也是情感激发的最佳时机,我们在情境的创设中巧妙地融进一些情感因素,其效果不言自喻。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表明,在小学生的认知结构中,知觉表象占优势,他们喜欢绚丽的画面、动听的声音等,这些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可以很便捷地实现,将情感因素融入其中,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深受感染。例如在教学初识Powe巾oint时发挥PowerI)0int的演示功能,并不是单纯地只是将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几个技术要点的堆砌,而是在播放的时候插入有关家乡的美景,配以优美的家乡歌曲教无教法切磋及赞美家乡的诗文,让学生边看、边听、边想象,优美的乐曲,熟悉的画面,多感官的刺激,把家乡美景有声、有色、有形地具体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学生带到美的意境中,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他们深切地感受到大自然是多么的美好,家乡是多么的可爱!让学生在认识技术的同时,引起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家乡的热爱,受到情感的熏陶。情感的教学目标在看似无痕的教学情境的渲染中得以完美的落实,自然真实,学生易于接受。在教学认识画图一课时,用多媒体出示也不是单纯地电脑绘画作品,学生可以选择自己身边的同学发表在报刊网络上的电脑绘画作品,用自己身边的榜样进行激励。让技术贴近生活,容易使学生克服心理上对电脑绘画的畏惧,产生亲切感、认同感,在欣赏美丽的美术作品的同时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增加对学科学习态度的积极性,对技术的学习的信心倍增。同样是展示,但选取的范本不同,只是小小的一点挖掘,情感目标就有据可依,落实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三、实践操作时由于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在一堂课中占据了绝对的比重。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生自主建构的结果;同样,情感的体验和价值观的认识,离开了学生自我实践、体验过程就不能转变为自我体验和自我认同。价值观的确认,也需要学生的自我实践,学生上机实践操作这一时段,正是让学生充分感知和体验这一目标的最佳时段。如在教学播放影音文件一课时,在学生第一次动手操作探究时,由于老师课前的精心准备,播放的内容选择了安全教育或感恩教育的视频片段,学生在探究技术的同时浸染在安全或亲情的情感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避免了空洞的说教。这种效果虽不是显性的,但学生的心灵或思想肯定会有所触动,有所收获,这就是心理学中无意注意的作用。还是在本课教学中,当学生进行第二层次的操作探究内容(播放网络上的影音文件)时j我给予他们充分的引导和尊重,针对社会热点元素引导播放一些如“神七飞天”等增加民族自豪感的视频片段,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达到以情激情、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境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对科学的热爱。这一时段,通过教师的尊重、引导,升华了学生的内心体验,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世界,同时有效地达成了探索技术,应用技术的教学目标。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融人人的精神世界。”在发帖和回帖一课教学实践操作中,学生对于网络的兴趣相当浓厚,在完成注册进入论坛后,学生容易放任自流,此时只要正确引导,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提前选择论坛中的热点问题“家庭作业是否太多”进行发帖或回帖,参与讨论,有了网络的互联,且在论坛中名字都是个性化的,学生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文明上网,拨动了学生内心相应的情感,激发他们的人文追求,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情感交流的同时,思维得到训练,真正体味到成功的乐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情感易疏不易堵,卢梭主张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天性,应使儿童愉快的学习和生活,这里的情形正是这样,这样学生才有理由喜欢你的课。四、评价欣赏时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一个单元或一个阶段内容的学习后,学生一般都会以作品的形式呈现近期的学习成果。在这一时段如能及时充分的引导和激励,情感目标将能淋漓尽致的得到实现。如在wo耐综合练习制作一张小报,在作品展示阶段,学生的作品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只是应用了技术,根本没有考虑到排版布局,风格美化等因素,在此情况下,我们通过互评,让学生找一找闪光点,给予积极的引导和正面的鼓励,让学生学会审美,培养学生对美得追求,引导学生形成做事精益求精的风格和态度,养成乐于思考的习惯。在感受到自己的点滴进步,找出自己的设计中不足之处,体验一种愉悦的情绪和积极的情感,才会树立信心进行后续的修改和完善。美无处不在,需要引导和培养。在录制声音一课学习结束时,收集部分小组有特色的作品进行展示,并故意用夸张的语言、形象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传递鼓励、激励的信息,肯定他们的学习成果,和他们一起享受和欣赏他们自己制作的多种形式的作品:朗诵、唱歌、口技等,在此过程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和带给人们的快乐。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明白了,通过学习技术,能够感受到技术所承载的生活和情感;通过利用技术来展示着自己的创造力,张扬自己的个性,丰富情感的体验。从学生的眉飞色舞、手舞足蹈中完全可以观察到情感目标达成的深度。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同样,如果没有情意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所以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的必要目标是其他目标要求所不能替代的、必不可少的。如果对课本和教学中的课件中的隐性内容进行深挖,抓住课堂上的不同时段实现情感教学目标软着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完全可以一扫人们认识中的纯技术、毫无生趣的印象,呈现出一个充满人文情感气息的崭新的课堂。(作者单位:江苏省金湖县育才小学)(责任编辑:赵静)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