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4页
第2页 / 共64页
第3页 / 共64页
第4页 / 共64页
第5页 / 共64页
第6页 / 共64页
第7页 / 共64页
第8页 / 共64页
第9页 / 共64页
第1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战争的基本脉络,进程中重大事件。分析战争进程中 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概述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 胜利之门的,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各种历史资料,使学生初步掌 握 “论从史出”“史由证来” 的基本方法;通过问 题探究、问题比较,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小 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法西斯所犯下的罪行,坚定 与反人类罪行作斗争的信念;认识西方大国所犯下的 过错,坚定对反人类罪行决不姑息的信念;认识人类 用智慧赢得的胜利,坚定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单元知识框架历史背景(第1、2、3课)战争经过(第4、5、6、7课)战争影响(第8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简述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根源;认识 经济危机的主要影响;了解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的经 过;比较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 (2)了解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埃塞俄比亚军民抗意斗争 ;简述西班牙内战的经过;了解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 成 (3)了解英、法、美绥靖政策及其主要表现,分析其影 响,认识其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教训;知道苏德互不侵 犯条约的内容及后果;概述二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 战争的过程,分析原因。(第1、2、3课)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德国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 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意大利和日本 不满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赃结果,企图建立地区霸权。) 2、具体原因: (1)德、意、日对“凡-华”体系的不满 (2)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极大地激化了各种矛盾 (3)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的对外扩张(法西斯势力 是战争制造者) (4) 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5)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客观上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6)局部反法西斯战争未能制止二战的全面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1、1928年美国总统柯立芝还洋洋得意地说“我国未来之前 途,实很乐观”,但一年后,美国人民却乐观不起来,这 是为什么?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有哪些?(复习必修二专题六相关 内容)3、概述这一事件造成的影响。 (复习必修二专题六相关 内容) 4、德、日两国为什么会走上法西斯专政的道路?简述其法 西斯专政建立的经过。 5、比较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 6、回答书本P48【学思之窗】的问题。7、指出20世纪30年代,亚、非、欧发生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8、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是什么?9、意大利为什么侵略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10、西班牙内战是怎样发生的?结果怎样?有人认为,西班牙战争是“小二战”或“ 二战的彩排”。你同意这一看法吗?(本课测评p53)?11、 20世纪30年代亚、非、欧局部反法西斯战争有哪些特点?12、何谓“轴心国”?为什么德意日法西斯侵略集团要打着“产国际”的 旗号结盟(见书本P53 【学思之窗】 )?13、 结合第3课导言及书本P57【学思之窗】 思考:为什么丘吉尔把二战称为 “不必要的战争”?从中获得了什么启发?14、西方国家为什么推行绥靖政策?造成了什么影响?15、苏联为什么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该条约签订有何影响?16、20世纪30年代的局部战争为什么未能被制止为全面战争?17、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美国国内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分期付款及其带来的银行信贷 的膨胀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根本原因)(导火线)危机特点:波及范围特别广 持续时间特别长 破坏性特别大危机中日 本东京平 民窟一景 爆发标志: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市价 格暴跌危机影响:国内:激化社会矛盾失业人数增加,普遍出现群众运动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国际:加剧世界局势的紧张向殖民地半殖民地转嫁危机引起全球范围的经济战 摆脱危机的道路美国:通过国内的改革-罗斯福新政 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关税壁垒是指用征收高额进口税和各种进口附加税的 办法,以限制和阻止外国商品进口的一种手段。贸易 壁垒的一种。 这可以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从而削弱其 竞争能力,起到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的作用。它 还是在贸易谈判中迫使对方妥协让步的重要手段。世 界贸易组织对其极力反对,并通过谈判将其大幅削减 。发展和谐世界的目标 “携手建设持 久和平、共 同繁荣的和 谐世界”结合当今世界金融危机和 19291933年大危机给当今世界 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启示? 1、繁荣和危机总是密切相关、 要居安思危。2、及时调整经济发展内部机制和政 策 ,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3、各国政府应承担起各自的国际 责任和义务,加强国际合作。保护 主义损人不利己。4、危机具有两重性:灾难和机遇法西斯(Fasces )一词来自拉丁文, 原指古罗马官吏出巡时卫队所执的仪 仗,形状为一束棒中间插一把斧头, 象征暴力和权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 间,意大利最早出现了以此命名的的 极端民族主义组织。法西斯专政:是垄断资产阶级对内公 开独裁统治、对外疯狂侵略的资产阶 级政权。一战后意、德先后于1922年 、1933年建立法西斯专政,日本也与 30年代法西斯化。西班牙、匈牙利等 国也推行过法西斯主义。其实质是垄 断资产阶级的专制和恐怖统治。概念阐释:一战中其损失惨重,但协约国并未兑现许诺,其 对凡华体系非常不满;意大利十分贫弱,国内面临严重统治危机;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党,并于1922年夺取政权。思考:思考:为何意大利最先建立起法西斯政权?墨索里尼漫画二、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建立原因 历史原因: 缺乏民主传统,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势力非常强大 掠夺性的凡尔赛和约激发了德意志的民族复仇情绪。现实原因: 经济危机的打击 垄断资本家的选择(3)直接原因: 纳粹党打着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招牌进行欺 骗性宣传,获得人民、军队、资产阶级的广泛 支持。纳粹党旗、 军旗和党徽纳粹党于1919年成立,全称 是“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 党”。“纳粹”(NAZI)为德语 “民族的”和“社会主义的” 两词缩写词的音译,希特勒(18891945年)出生于奥地 利布劳瑙的一个海关职员家庭。受过 初中教育,没有固定职业,曾经两次 投考美术学院均未录取(希特勒一直 认为自己有美术天才,他上台以后更 是如此)。1913年,移居德国的慕尼 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入德国 军队,曾获一枚他一生都引以为自豪 的铁十字奖章。1919年,希特勒加入 德意志工人党。凭着三寸不烂之舌, 希特勒逐渐控制了该党。1920年,该 党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 (即纳粹党),希特勒成为党魁。 1923年,啤酒馆暴动失败后被捕入狱 。在狱中撰写了我的奋斗。1932 年取得德国国籍。次年,取得德国国 家政权,1939年,挑起了第二次世界 大战。1945年4月30日,在柏林总理 府地下室自杀身亡。希特勒演讲群众听希特勒演讲群众听希特勒演讲在任何公开场合 的演说中,希特勒 总能以其激昂的 情绪、戏剧般的 表情,引起听众 们歇斯底里的狂 热激情,吞噬掉 绝大多数听众的 理智和明辨是非 的能力。过程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1933年,希特勒出任国家总理,掌 握国家政权。 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统治政策 政治: 经济: 军事:1933.1.希特 勒出任德国总 理(兴登堡任 命仪式)德国法西斯德国法西斯 政权建立的政权建立的 标志:标志:对外准备侵略扩张的德国1935年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宣布实行普遍义 务兵役制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迫害犹太人处决犹太人处决犹太人德国法西斯为何迫害犹太人1933年“国会纵火案”德国法西斯对内 的恐怖独裁政策三、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建立原因 历史原因:缺乏民主传统,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对华盛顿体系的压制强烈不满现实原因: 经济危机的打击沉重,阶级矛盾尖锐,统 治阶级亟需建立强权政治。(客观上)(3)直接原因: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主观上)思考: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战 争财,战后成为债权国。经济形势比德 国要好得多。但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之下 却也深陷困境,这是什么原因呢?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比较晚,原有的经济基础 比较薄弱。 日本发展经济的先天缺陷:国内市场狭小,资源 极度贫乏,因而严重依赖海外的原材料市场和商品 市场,进出口贸易是其生命线。 2、过程(1)九一八事变(2)标志:广田弘毅组阁(1936年) 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3、统治政策; (1)政治:禁止工人罢工,限制人民自由 (2)军事:加紧扩军备战 (3)对外: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 (在对外侵略的主要方向上,军部确定 了“南进”的目标;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本法西斯专 政建立的标志: 1936年,广田广田 弘毅弘毅上台组阁军部:日本法西斯的主力所在裕仁天皇都是利用了经济危机这一有利时机都是受到本国军事、封建主义历史传 统的影响国际关系中不利地位的影响( 对凡-华体系极度不满,都极力想打破)问题探究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有何异同?统治阶级的支持同德国:依靠纳粹党夺取政权建立法西斯专政; 日本:不是依靠法西斯党,而是依靠现存的天皇和军部法西斯势力来实现政权的法西斯化,通过由军部控制内阁来建立法西斯专政,进而实现国家的法西斯化。问题探究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有何异同?异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 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新帝国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 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希特勒【学思之窗】同样面临经济危机的打击。美国采取新政的途径来摆 脱危机,而德国则走上了法西斯专政道路。你认为造 成这种明显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政治条件不同。美国具有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1787 年宪法就确立了“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有效地防范了 独裁者的出现。而德(日)两国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的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改革不彻底,封建残余势力强大,军 国主义盛行。 经济条件不同。美国尽管在危机中遭受沉重打击,但作为世界第 一经济强国,承受力强,可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减缓危机。德 (日)两国金融力量薄弱,市场相对狭小,缺乏抗危机力量。 凡华体系的影响。德国在凡尔赛体系中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 (日本在华盛顿体系中也受到遏制,)因此德(日)要冲破它。美 国是大战战胜国,是既得利益者,因此要维护它。 领袖素质不同。罗斯福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捍卫者。而希特勒 从年轻时就表现出了独裁倾向(这一条不是最主要的)。 综上所述,美国尽管也出现了法西斯团体,但通过实行以国家 调节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罗斯福新政,开始逐步摆脱经济危机。德( 日)两国则走上了建立法西斯专政和发动对外战争的道路,成了世 界人民最危险的敌人和新的世界大战的策源地。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整 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根据自身不同的政治 经济条件,寻找出路,使资本主义世界出现 了各种新现象。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逐渐 摆脱了危机,德日两国则走上了法西斯专政 和发动对外战争的道路,对国际关系产生了 深远影响。“大危机使世界走向战争”成了 30年代的基本特征。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1、是世界上开始最早(1931年9月18日)、 结束最晚(1945年9月2日)、历时最长( 近14年)的反法西斯战争。 2、是一场从局部逐步发展成为全民族抗战的 民族解放战争。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 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共同抗 击日寇。 3、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埃塞俄比亚地中海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