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思考题: 1:为什么夏天多云的时候,白天的气温不会太 高?2:无云时的晴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3:白天时为什么多高楼的城市的温度要比少高 楼的乡村高得多?(热岛效应)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知识结构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大气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 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和存在方式 热力环流产生的条件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热力环流大气中水平运动的作用力 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w标准中的大气-低层大气,其高度不超过对流层顶 部。 w大气的热量来源-太阳辐射是大气根本的热源,地 面(包括陆地和海洋)是大气直接的热源。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太阳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但 只是极少一部分达到地球。太阳辅射是一种短波辐射 。地面辐射 :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地面辐射是一种长波辐射。 v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大气 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成为大 气逆辐射。 v常见的三种辐射(太阳、地面、大气辐射)的波长范 围10 10 1 10 10 10-2 -1 1 2 3 紫外线红外线太阳辐射地面和大气辐射波长(微米)几种辐射的波长范围大气的受热过程w大气增温的最重要形式辐射热交换大气大气上界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长波辐射a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反射吸收地球表面分析结果A: a、b、c过程是大气增温的变化过程,大气到地面的使地面增温,地面有一长波辐射的形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热量;近地面空气吸收了地面辐射后,又以对流、传导的等层层向上传递能量。B: 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得少而对地面长 波辐射吸收得却很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v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具有选择性吸收平流层的O3:紫外线对流层的CO2、H2O:红外线v天气中的云层和尘埃具有反光镜作用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就越强。(大气保温作用)夏天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很高;冬天多云时,晚上 的气温不会太低。接收遥感信号应选择无云天气。相对地球而言,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v散射作用选择性散射实质是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而增加了其他方面的辐射。运用乌云的晴空呈现蔚蓝色?乌云时,大气中的粒子直径比太阳辐射波长小得多 的散射现象的结果。蓝色光波长短,散射作用强度大, 因此蓝光向四面八方散射,使整个天空成蔚蓝,使太阳 辐射传播方向的蓝光被大大削弱。晴天多云时云雾呈白色。大气的粒子的直径比太阳辐射波长大的多时发生散 射的结果。可见光中,任何波长的光散射程度一样,所 以看到的云雾呈白色。总结:w大气大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 和大气辐射之间的相互转化的结果。 w影响: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 着大气的运动状况。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辐射返回热力环流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和存在形式a: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引起的温度环流b: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纬度间的温度差异(大气受热不均)c:存在方式:热力环流 地表的冷热差异 海路的冷热差异 城郊间的冷热差异k热力环流产生的条件热力环流产生的过程w近地面冷热不均 气流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近地面和高空在水平方向上的气压的差异 大气的水 平运动 形成高低空热力环流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近地面空气膨 胀上升在高空 锯机,空气密 度大,形成高 压高空空气冷却 收缩下沉,密 度减少,形成 低压低空空气向 上流出,使 近地面形成 低压空气的收缩下 沉造成地面气 压增大热力环流的形成B A C低冷却高受热低冷却 B A C低高高低低高 B A C等压面ABc热力环流的形成海风、陆风海、陆风之成因,乃基于海陆间昼夜温度过度之差异而产生 ,昼间陆暖而海凉,气压配置为海高陆低,下层气流由海上吹向 陆地,乃形成“海风”;夜间则恰好相反,即气流由陆地吹向海 上而形成“陆风”。山、谷风和海、陆风皆系周日性变化之风。 常为一般风系所掩盖。 海陆风陆地海洋海陆风陆地海洋活动1做一两个小实验,证明热力环流的存在。 (1)烧一锅开水,注意观察锅里沸腾的开水,中 间水向上冒,锅边水往下沉。(2)在室外安全的地方点燃一小堆纸,注意观察 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即纸片和 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又从火堆 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返回大气的水平运动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风形成的直接原因(影响风向和风力) 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只影响风向 地面摩擦力及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v大气中水平运动受到的力三力共同作用, 风向斜穿等压线大气水平运 动受到的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二力平衡风向 平行于等压下线一力风向,垂直于等压线v风的形成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北半球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下的风向北半球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下的 风向(北半球)(百帕)10001005101010151020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力等压线风 向风向北半球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力的风向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 同作用下的风(北半球)(百帕)10001005101010151020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风向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风向等压线北半球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 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向(百帕)10001005101010151020北半球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下的 风向(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力等压线风向风向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摩擦力下一张复习大气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 大气的受热过程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和存在方式 热力环流产生的条件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热力环流大气中水平运动的作用力 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练习:1、同一经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 )A:气压低 B:空气稀薄C:到达的太阳辐射少 D:到达的地面辐射少2、亚欧大陆与太平洋相比,夏季( )A:温度高,气压低 B:温度高,气压高C:温度低,气压高 D:温度低,气压低DA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