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4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5页 / 共34页
第6页 / 共34页
第7页 / 共34页
第8页 / 共34页
第9页 / 共34页
第1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复习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教材分析教学方法:1.该专题教学时一要注意把握两条线索:国际形势的 不断变化;中国外交政策的相应调整;二要理顺三个阶 段:初登国际舞台的20世纪50年代、开创外交新局面的 20世纪70年代、全面走向世界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三要 掌握以下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以 及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2.新中国外交发展与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紧密联系 ,教学时可与必修1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 化趋势”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新中国 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也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和改 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紧密联系;是近现代中 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必然结果。可与专题二、三、四相 互联系与对比 3、在教学中可采用问题探究法和情景再现法,利用 视频、材料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 识和学习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再通过设计 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使学生处于民主平等的氛围中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挖掘探 究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第第1 1课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要求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重点: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难点: 建国初期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外交政策的制定1949打破封锁的实践 19491950外交政策的成熟195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954 1955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背景主要特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 斗争外交政策和基本方针外交政策和基本方针自主阅读提炼要点:具体方针、概念、意义自主阅读提炼要点:具体方针、概念、意义讨论 实行“一边倒”方针必要性及其对当时中国影响1、同苏联等国建立友好关系 第一次建交高潮(1949-1950)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2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19533、日内瓦会议 19544、万隆会议 1955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1953)互相尊重主权和互相尊重主权和 领土完整领土完整1955平等互利平等互利195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看法。 典例诠解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为维 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不 可磨灭的贡献。其一,它提供了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和 发展关系的正确指导原则。其二,它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 留问题及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其三, 温家宝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0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印中两国外交政策的组成部分,并为 国际社会所广泛接受。它经受了岁月的检验,为世界指明了一条通 往和平与和谐的道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印中关系中最重要的指 导原则之一,印方将致力于保持并推动两国友谊与合作的进展。印度总统阿卜杜勒卡拉姆致胡锦涛的贺电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的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材料:(万隆会议)会议发言中,大多数代表都 谴责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但由于受到美国的挑拨, 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团团长诬蔑共产主义是“新式殖民 主义”;还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团团长也声称,亚非人 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 美国联合起来,。根据材料结合课文,回答: 万隆会议的特点是什么?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主席、各位代表: 我的主要发言现在印发给大家了,在听到了许多代表团团长 的一些发言之后,我愿补充说几句话。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 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 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 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 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 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 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 ,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 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同意五国总理 茂物会议所宣布关于亚非会议的四项目的,而不另提建议。 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思考:求同存异的方针中,“求同”是指什么?“存异”是指什么?万隆会议对当时的中国、亚非国家所起到什么作用?尼赫鲁吴努中国总理的发言应 受到最大的重视。这个演说是对抨击中国的人 一个很好的答复。基辛格:“我对周恩来是有感情的,他智慧超群 、学识渊博、道德高尚,无论对哪个国家来说, 他都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政治家。”第2课 外交关系的突破福建省高中新课程要求: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及意义 。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 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重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意义;中美和中 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难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意义;中美实现关系正 常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9651965年入侵中国领空的美国飞机年入侵中国领空的美国飞机19691969年入侵中国边界的苏联士兵年入侵中国边界的苏联士兵中美关系:中美关系: 美国继续敌视中国,但孤立中国政策破产美国继续敌视中国,但孤立中国政策破产中苏中苏关系:关系:友好合作到恶化友好合作到恶化一、七十年代外交关系突破背景:第三世界崛起并成为国际事务中举足轻重的力量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一、七十年代外交关系突破背景:二、突破史实 1、重返联合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左)、 副团长黄华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上。为什么乔 冠华会发 出如此爽 朗自信的 大笑?中国能够重 返联合国的 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 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材料二:毛泽东明确表示,要去,为什么不去?这是非 洲黑人兄弟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联合 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 材料三:(乔冠华)“美国操纵联合国搞强权政治,围堵 中国围了20年,到这个时候彻底失败了。中国的地位获得 极大的提高,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影响也更大,分量更重了 ,国际形势从这个时候开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因:1、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2、国际政治格局的改变,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3、中国一系列外交努力使美国围堵中国的政策破产论从史出1964年原子弹爆炸1967年氢弹爆炸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联合国没有中国的参加就没有代表性,解决不了世 界上任何重大的问题;中国的参加使联合国变成了 真正意义上的联合国 1971年致中国代表团的欢迎词“在联合国这样一个普遍性最为广泛的国际组织里 ,中国代表团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那当然是对我们的 国家、对中国革命的胜利的肯定。我们代表这样一个伟 大的国家,当然觉得很荣幸、很骄傲,但我们更多地想 到的是这一时刻的重大意义。美国操纵联合国搞强权政 治,围墙中国围堵了20年,到这个时候彻底失败了。中 国的地位获得极大的提高,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影响也更 大,分量更重了。国际形势从这个时候开始发生了深刻 的变化” 1971年乔冠华团长在联大上的讲话 中国重返联合国意义1、这是中 国外交战线 上的一个重 大胜利突出说明美国长期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从政治上、法律上、程序上解决了代表权问题 ;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突破;为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和多边外交活动, 为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社会合作奠定基础;2、作为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 大作用背 景美国深陷越南战争西欧和日本对美国提出挑战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美国孤立政策的失败美国 中国 苏联 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 面临苏联压力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时 间事件意义中美关系正常化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 请制表完成此过程。美乒乓球队访华1972.21971.71971.4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发表建交公报1979.1中美正式建交1978.12试探之旅旋风之旅破冰之旅“以民促官”打开交往大门为尼克松访华奠定基础开始正常化进程为建交奠定法律基础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官员交往1971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5个,1972年达到18个, 加拿大、意大利、比利时、日本、联邦德国、澳大利 亚、英国等西方国家先后与中国建交。中美破冰意义 有利于缓和世界局势,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打开了中国的外交困境,引发了建交高潮 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和祖国统一 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封面标题中国:一个新王朝的开端2007年1月22日时代周刊封面 文内标题用的是中国世纪,该杂 志竭力为读者勾勒出一幅“中国世纪来 临”的画面:中国的经济和外交实力持续 上升,海外投资和对全球天然资源的 需求左右了世界经济,外交上也积极 进取,而美国的相对力量则在下滑, 因此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整组报道 每个页码上部均以中文书法标以“中国 世纪”,全文共分三个部分:“中国想 要什么怕什么”、“与中国合作”和“谁 的世纪?”问题探究:通过时代周刊我们可以解读出美国对 待21世纪中国崛起的态度如何?这种态度预 示着中美关系可能会呈现出什么特点? 中日邦交正常化原因、过程、影响第3课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福建省高中新课程要求: 以中国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的 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 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 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以及在联合国和地 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难点多边外交;从结盟外交到不结盟外交变化以及影响一.外交政策的调整1.背景改革开放的需要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全球化)2.表现二.外交活动成就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1988年9月中国申请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1989年中国首次派人参加了联合国纳米比亚过渡时期协助团,帮 助纳米比亚实现从南非独立的进程。1992年4月 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军事工程大队赴柬埔 寨执行任务2003年4月 中国赴刚果(金)维和部队概况:有一个175人的工 兵连和一个43人的医疗分队,至今仍坚守中2003年11月 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2004年10月 中国赴海地维和,这是第一次进入一个未建交国2005年10月中国赴苏丹维和2006年4月中国赴黎巴嫩维和中国累计参加联合国14项维和行动 1996年9月,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全面禁 止核试验条约截至年月底,中国累计免除亚非等个重债穷国和 最不发达国家债务亿元;提供无偿援助亿元 ” 。介绍:简称APEC,成立于1989年,目前共有21个成员国 ,拥有世界世界人口的45%,国民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 量的55%,贸易额为世界总额的46%。每年一届部长级 年会和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活动:1993年出席会议(自89年成立以来举行 的最高级别的会议)2001年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 国第一次举办的高级别的大型国际会议)1991年中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