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1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5页 / 共31页
第6页 / 共31页
第7页 / 共31页
第8页 / 共31页
第9页 / 共31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课 罗斯福新政基础导学知识梳理一、新政的背景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首先在 爆发,危机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推到崩溃的边缘。2胡佛政府采取“ ”的经济政策,使危机下的经济形势继续恶化,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动荡。3在1932年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以“ ”为纲领,赢得美国人民拥护,当选为总统。 自由放任新政美国二、新政的实施1手段和目的:通过 经济来结束经济混乱状态,摆脱危机。2概况新政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33年3月到1935年初,主要采取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第二阶段从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3主要内容(1)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实施 ,使银行与金融秩序恢复了正常,人们恢复了对银行的信心。国家干预紧急银行法(2)恢复工农业生产。实施农业调整法和 ,为工农业生产复兴创造有利条件。政府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减少农产品过剩,保证农民利益 ,促进了农业的复苏。 (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实施 ,进行 大规模的社会救济;政府大力举办 (如田纳西流 域水利工程)以解决就业问题。 (4)保护劳工权利。实施 和公平劳动标准法,这既是美国工人运动赢得的一个空前胜利, 也是罗斯福为缓和劳资矛盾而取得的一项改革成果。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施 ,到1939年,全国性的失业保险、养老金以及救济制度初步形成,它既 有助于社会稳定,也有助于早日摆脱危机。全国工 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 公共工程全国劳工关系法社会保险法4特点:国家对经济直接干预。5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中的作用(1)政治机制上:罗斯福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新政也使资本主义国家的行政权力急剧膨胀。(2)经济机制上:罗斯福新政初步开创了 的新模式,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时代,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3)社会保障机制上: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社会弱势群体开始享有法定的经济保护。国家干预经济三、新政的成效和影响1成效(1)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到 年,美国经济形势完全扭转,工业生产达到创记录水平,农业生产保持稳定。(2)使美国人均收入提高:到 爆发前,美国人均收入基本恢复到危机爆发前的水平。2影响:新政作为通过 来摆脱经济危机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为战后美国政府的社会经济改革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1939第二次世界大战国家干预问题思考1罗斯福为什么能一举击败现任总统胡佛,赢得1932年的大选?提示 (1)主张政府干预经济挽救危机。(2)有坚强的意志力,给人可靠的感觉。(3)具有亲和力,关注下层人民的生活。2有人认为罗斯福新政具有社会主义倾向,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提示 (1)从目的上看,罗斯福新政是为了克服美国的经济危机,挽救资本主义。(2)从实质上看,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一次政策性改革。(3)从性质上看,新政是一次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4)从作用上看,它恢复、发展了经济,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并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综上所述,罗斯福新政并不具有社会主义的倾向和性质。 知识网络互动探究探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33年3月,罗斯福在总统就职典礼上发表演说:“美国人民不是束手无策。在紧急关头他们选我出来实现他们的愿望”,“我怀着崇高的信念接受人民的委托”,随后开始了新政。(1)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公民,在经济危机期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你会投谁的票?能说明一下你的理由吗?(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果现在你是罗斯福,面对这样的“烂摊子”,你会从哪些方面进行补救?(3)“以工”何以“代赈”?劳动力的雇佣会加重政府财政支出负担,罗斯福为何还要这样做?(4)经过罗斯福的锐意改革,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5)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这样的实质表明罗斯福新政有怎样的局限性?思路点拨 本题全面考查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结果、影响等基本知识。第(1)问应结合罗斯福新政的背景进行分析;第(2)问从新政的内容方面分析;第(3)问应注意罗斯福新政解决就业的用意;第(4)问应从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两个方面概括;第(5)问结合罗斯福新政的举措和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分析。答案 (1)罗斯福。原因:30年代大危机对美国社会的破坏,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罗斯福以“新政”为参选的口号赢得民心。(2)针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危机、工业危机、农业危机和就业危机,罗斯福上台伊始,便宣布实施“新政”,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挽救危机的几项措施,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3)所谓“以工代赈”指的是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动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原因:“以工代赈”的措施,一方面增加了就业,刺激了消费;另一方面减轻了政府因单纯的救济产生的财政压力;同时给失业者提供从事公共事业的机会,维护了失业者的自力更生精神和自尊心,受到人民的普遍欢迎。(4)对美国: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对资本主义世界: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5)新政以后,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故无法完全消除经济危机的隐患。 课时作业基础达标 1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 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这种思考和议论主要是基于 ( )A经济危机造成的巨大影响B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怀疑C苏联实力壮大带来的威胁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度发展解析 由于经济危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并且激化 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因此人们才有“西方社会制度失败”的认识。A2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为此,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 )保障存款,恢复银行信用 发起声势浩大的“蓝鹰运动”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兴修田纳西水利工程A B C D解析 仔细阅读材料,搞清楚罗斯福这段话的含义。在这里罗斯福强调的是:穷人的生活能得到保障。为穷人能得到“足够的保障”,罗斯福政府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兴修水利工程以解决穷人的失业问题。B3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 ( )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的剥削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解析 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了劳资关系,对工人的就业权利给予各种保障,材料内容就说明了这一点。B4同学们在观看有关美国20世纪30年代历史的电影时,发现30年代的美国商店里,消费者踊跃购买贴着右图标识的商品,而没有贴该标识的商品则受到冷落,美国消费者这样做是为了( )A抵制国内极右势力B为社会捐资,为解决危机作一份贡献C支持政府推行的公平竞争法则D购买降价处理的商品,缓解生活的困难解析 材料表明美国消费者认同政府的做法,这反映出美国人对政府政策的支持。C5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美国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材料说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 危机而力图 ( )A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B将紧急救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C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D将“以工代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解析 罗斯福新政前期为挽救危机采用了很多临时性措施,如紧急救济法令;后期则着眼于资本主义的长远发展,进行制度性建设,如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等,这表明A项是符合题意的。A6罗斯福新政实施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移到了华盛顿,其含义是指 ( )A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B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C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D私人经济受到限制解析 华尔街是美国的经济中心,华盛顿是美国的政治中心,说美国经济中心从华尔街转移到华盛顿指的是罗斯福新政实施后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加强。B能力提升 7罗斯福新政中有不少有利于工人的措施,如工人有权同雇主谈判,签订“集体合同”,确定了工人的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水平等。因而有人认为 罗斯福是在“向富人敲竹杠”,还有人认为罗斯福是在搞社会主义。上述看法的主要错误在于( )A单纯用阶级分析法看问题B只看到内容,没有看到形式C没有用阶级分析法看问题D用现象掩盖了事物的本质解析 材料认为罗斯福新政“向富人敲竹杠”和“搞社会主义”只是看到了新政的表象,而没有看到新政拯救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D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当时的“模仿”主要是指 (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B人民资本主义的推行C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D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解析 计划经济是以国家调控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19291933年经济危机过程中,美国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以摆脱经济危机。A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大批失业和半失业工人,饥寒交迫,被抛上街头,各城市“贫民窟”迅速扩展。以破铁皮和木板搭成的“胡佛小屋”鳞次栉比。胡佛被称为“饥饿总统”。胡佛声称救济失业是政府的耻辱,不过他却拨出巨款给垄断公司以支持他们免于破产。材料二 美国法西斯的威胁也一度增长,新的法西斯团体也纷纷成立,老牌的恐怖组织“三K党”和“美国军团”迅速扩大。1930年5月,众议院通过成立“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集中破坏共产党和其他进步势力,使法西斯势力一时甚为猖獗。以上选自彭树智世界现代史材料三 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险法的听政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十八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内森米勒罗斯福传材料四 斯大林说:“在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切首领中间,罗斯福是一个最有才能的人物新政意味着稍微抑制一下个别不受抑制的资本主义利润的代表者,稍微加强一下国民经济的调节原则。”请回答:(1)材料一所描述的是什么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美国采取什么措施抑制了它?(3)材料三中罗斯福“烤百万富翁”的出发点是什么?结合材料四分析新政的实质。(4)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胡佛与罗斯福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