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5页
第2页 / 共75页
第3页 / 共75页
第4页 / 共75页
第5页 / 共75页
第6页 / 共75页
第7页 / 共75页
第8页 / 共75页
第9页 / 共75页
第10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生本活动建模: 提高校长新课程领导力的关键成都市盐道街中学 卿平海一、实践探索给我们的启示 启示1:生本课程建设: 学校课程改革实践的主旋律生本课程建设: 学校课程改革实践的主旋律 始于1962年的学制改革实验 始于80年代初的环境教育必选课程和艺 体育特色教育任选课程实验生本课程建设: 学校课程改革实践的主旋律 始于90年代初的心理教育课程实验, 1997年获四川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 始于90年代中期的整合教育实验,2001 年获四川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生本课程建设: 学校课程改革实践的主旋律 始于1999年的自主选择性课程实验, 2005年获四川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 始于2001年的提高中学生课堂活动效益 的校本研究,2009年获四川省政府教学 成果奖一、实践探索给我们的启示 启示2:人本文化建设: 学校课程改革实践的品质追求人本文化建设: 学校课程改革实践的品质追求 办学理念: 整合育人,和谐发展人本文化建设: 学校课程改革实践的品质追求 校训: 和合美行 美行是高尚的操行。源于荀子宥坐 :“今夫子累德积义,怀美行之日久 矣。”人本文化建设: 学校课程改革实践的品质追求 盐道八教: 志以远 用高远的目标砺志成材。 学以勤 用勤勉的精神格物致知。人本文化建设: 学校课程改革实践的品质追求 盐道八教: 识以达 用广博的学识明体达用。 行以正 用中正的品格立身处世。人本文化建设: 学校课程改革实践的品质追求 盐道八教: 识以达 用广博的学识明体达用。 行以正 用中正的品格立身处世。人本文化建设: 学校课程改革实践的品质追求 盐道八教: 德以范 用高尚的品格以身垂范。 育以情 用真挚的情感长善救失。人本文化建设: 学校课程改革实践的品质追求 盐道八教: 教以法 用科学的方法因材施教。 业以精 用精湛的技艺传道授业。一、实践探索给我们的启示 启示3:课堂生本活动建模: 是提高新课程教师执行力和校长 领导力的关键二、建构“以生为本高效课堂” 4种课堂活动模式 我们着力运用新课程理论改革学习方式 ,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促使学生由单一 的接受式向接受与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的方式转变,促使“教堂”变“学堂”:有 效学习在课堂,诗意生活在课堂,激扬 青春在课堂。 模式1: 课堂专题式探究活动 【案例1】 吴丹丹老师2008年12月24日所上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课的活动流程 : 视频激趣,发现问题; 聚焦问题,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小组评估; 优选方案,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总结反思。模式1: 课堂专题式探究活动理科课堂探究活动流程: 聚焦核心问题,形成探究专题; 提出多种假设,设计探究方案; 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总结反思,提升智慧。理科课堂探究活动模式聚焦核心问题 形成探究专题提出多种假设 设计探究方案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总结反思 提升智慧(图1)模式1: 课堂专题式探究活动 【案例2】 2010年5月7日黎炳晨老师在 省教育厅送教到三台县的培训会上的 再读二、建构“以生为本高效课堂” 4种课堂活动模式文科课堂探究活动流程: 初读文本,发现问题; 细读文本,确立专题; 研读文本,多元探讨; 拓展文本,丰赡结论。 文科课堂探究活动模式初读文本 发现问题细读文本 精选专题研读文本 多元探讨拓展文本 丰赡结论(图2)课堂专题式探究活动的 教学着力点聚焦核心问题合力深入探究模式2: 课堂互助式小组活动 【案例3】 2008年12月24日何旻老师在 教学研讨会上的我“钻”进了“钱眼 ”,有六组学生在课上交流。其中李 斯蕊小组汇报民国时期的货币,她 总体介绍民国时期货币概况。组员甲乙 丙三人以小品形式表现那时政治腐败, 纸币贬值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课堂互助式小组活动模式教师指导小组互助活动小组互助机制(图3)如何提高小组互助的有效性? 我们发现,小组活动与课堂学习有效性并非正相关, 关键在于小组活动互助性的强弱。我们采取三项措施 提高小组互助的有效性: 以“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作为小组课堂 活动主线,促使小组活动充分,循序渐进。 教师指导要有利于小组课堂互助作用的充分发挥。 如评价时侧重小组活动的秩序、参与度、汇报水平、 合作实效等,定期或不定期评选最佳学习小组、最佳 学习伙伴,以激励学生不断提高互助活动水平。 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小组互助机制。按照“组内异 质、组间同质”原则组建课堂互助性学习小组,实行不 定期动态管理,通过训练形成习惯。课堂互助式小组活动的 教学着力点互学互促活而有序 模式3: 课堂多向式互动活动 【案例4】 2008年5月11日,全国初中精品 课观摩会议在我校召开,会上卿平海老师上作 文课纸随心飞,其活动模块: 试一试:激发认知冲突和写作冲动。 玩一玩:调动五官,独特体验。 说一说:交流感受,借鉴方法。 写一写:独立实践,创意表达。 评一评:自评互评,相互学习。 改一改:自改互改,共同提高。 赏一赏:美读作文,分享成功。课堂多向式互动活动模式同桌学生互动组内学生互动组间学生互动(图4)教 师 指 导怎样提高互动交流质量? 课堂互动活动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提高互动 交流质量的方法: 交流的话题和问题切合学生的关注需求。 准确把握同桌互动、组内互动、组间互动的 时机、顺序、主次等。 教师既要让更多的学生积极交流展示,又要 发挥平等交流中的“首席”作用。课堂多向式互动活动的 教学着力点多向有选择 平等有首席 模式4: 课堂任务驱动式自主活动 【案例5】 2008年5月11日龙秀苇老师在我校为“第二 届全国初中名校名师语数外精品课展示活动暨名校长 论坛”上的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整节课的教学任务是:理解巴黎广告内容,借鉴其写 法介绍自己熟悉的城市。分步任务: 畅谈想去的城市,自然引入新句型。 阅读课文找疑难句,小组互问互答,教师相机指导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城市广告语的写法。 小组合作写广告,组间互听互评。 总结得失,分享经验。课堂任务驱动式自主活动模式学生个体自主完成阶 段任务学生小组自主完成阶 段任务学生个体自主反思学习 过程(图5)教师驱动学习任务自学自练 自我调控小组讨论 小组作业自我总结 自我评价怎样提高课堂自主活动效益? 我们发现自主活动易自流。我们运用建构主义 理论通过任务驱动来提高课堂自主活动的效益 。主要做法: 任务设置遵循四原则:吸引学生,层次分明 ,真实合理,难易适度。 任务推进选用四策略:激发兴趣,明细任务 ,分步导引、分层指导、分组展示、分享佳作,赏识评价。促使学生由“任务内驱”走向“动 机驱动”。 引导学生自主反思时要注意:保护好奇心, 维护自尊心,培育自信心。课堂任务驱动式自主活动的 教学着力点由“任务内驱”走向“动机 驱动” 三、提炼“以学定教优化课堂” 的4种教学策略 我们着力改革教学方式,通过学习和创 造性运用主体教育、建构主义、有效教 学、多元智能等现代先进教育教学理论 ,强化教为学服务理念,促使教学方式 由单一的讲授式向讲授与启发、讨论相 结合的方式转变,提炼形成了“以学定教 优化课堂”的四种新教学策略。策略1: 课堂互促式学案导学 【案例6】 2008年12月5日,臧玲老师在我校为教育 部“义务教育语文学业水平测量与评价”研讨会上 咏雪观摩课的结构: 导读激趣,读学案中积累的咏雪诗; 初读咏雪,用学案订正字音; 解读咏雪,用学案交流疑难句翻译; 赏读咏雪,用学案比较赏析“撒盐”与“柳絮 ”。 品悟咏雪,在学案本上仿创咏雪诗句。 课外拓展阅读世说新语,丰富学案。 课堂互促式学案导学学生预习发现问题写学案 教师参考学案问题巧设计课前查阅巧设计课前预习写学案课后复习优学案学生复习提升、优化学案 教师反思总结、优化设计课后反思优设计学生交流学案解决问题 教师聚焦问题引导探究课堂交流用学案课中引导用设计(图6)课堂互促式学案导学策略 课堂学案导学互促性主要体现在: 教与学互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课 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学生交流学案解决问题, 教师聚焦问题引导探究。 师与生互促。课堂互促互动,师生互助互惠。课堂 交流学案,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还有利于把学生发展落实于课堂,实现“教”“学”的双赢。 课内与课外互促。传统的学案侧重课前预习,而互 促式学案导学贯穿学习全过程:课前写学案,初探问题课中用学案,深探问题课后善学案,温故知新 。课堂互促式学案导学策略 “学案”即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所谓的“引导性材料” ,它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先行组织者作用。我们发现, 要整体提高教学效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简与繁。学案由“大而全”向“专而精”发展,减负增 效。 摘与钻。学案由摘编誊抄向钻研探究发展,去粗取 精。 学案与教案。共生互促,教师指导有助于学案质量 提高,利用学案有助于优化教案,教学相长。课堂互促式学案导学的 教学要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 策略2:课堂支架式教学 【案例7】 2008年5月11日马文兵老师在我校 为“第二届全国初中名校名师语数外精品课展 示活动暨名校长论坛”上平方差公式课的 结构: 拼图游戏,体验感知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解释 。 投影(x+2)(x-2)等组题,尝试解题。 小组讨论,推导出平方差公式。 运用平方差公式解题,及时反馈评改,总结 运用公式的方法。课堂支架式教学策略 本课中平方差的意义、公式及其运用,形成一个概念框架,犹如建筑行业所用“脚手架”,利用概念框架为 学习过程的阶梯,这叫支架式教学。它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由以下 四个环节组成: 围绕学习主题,建立概念框架。 引入问题情境,引导独立探索。 开展小组讨论,完成知识建构. 及时反馈,多元评价。 我们发现:支架式教学在文科知识教学中可选用,用 于理科教学效果更显著;对核心概念的确立和落实程 度直接关系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课堂支架式教学的要旨:建立概念框架循序建构知识 策略3: 课堂抛锚式教学 【案例8】 2008年11月5日,岳国忠老师在区 教学视导我校时所上随堂课故乡的结构: 背景链接“辛亥革命后的农村”。 速读课文,聚焦问题:少年闰土到中年闰土 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变化? 精读课文,完成有关闰土变化及其原因的表 格。 小组讨论交流,完善表格,提出新问题。 班级交流,师生共评。课堂抛锚式教学策略 本课介绍“辛亥革命后农村”的背景事实,提出“少年闰土 到中年闰土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变化?”的文本问题,犹 如“抛锚”,整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就像轮船被锚固 定,这叫抛锚式教学。它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者对知识 有意义建构的理论。 它由五个环节组成: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类似现实 的情境中发生。确定问题:选出事件或问题,“抛锚” 。自主学习: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 ,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讨论交流,加 深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效果评价:对学生解决问 题进行过程评价。 实践告诉我们,这种抛锚式教学在各学科教学中具有很 强的普适性,而主问题的选用直接关系课堂有效性的高 低。课堂抛锚式教学的要旨:围绕主问题进行深探究策略4: 课堂随机契入式教学 【案例9】 2007年10月20日,凌忠老师参加市思想品 德赛课的爱是高尚的情感获一等奖,其教学环节 : 课前放钢琴曲爱的协奏曲,营造氛围。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