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广东)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探讨会中 ,某同学以“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 诚实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 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断正 确的是 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 切合主题 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 切合主题 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 的部分,切合主题 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 切合主题 A. B. C. D.B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强 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 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 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 B. C. D.A (11广东)材料一:近年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些 地方出现了“名人故里”之争,甚至有炒作负面历史人物制造 假文物等现象。针对这些假文化之名,争经济利益之实的行为 ,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叫停。 材料二: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 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 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 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止2010年上半年,国权大多数经 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 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行政主管部门 发文“叫停”的原因。(9分) 答案: ()不恰当的开发、利用会损害传统文化内在的功能和价值 ;(分)有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态度,不利于传 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分)扭曲传统文化的内涵, 不利于文化创新;(2分)不利于传统文化内蕴的中华文化精 神和感召力的发扬;(1分)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早 于发展先进文化。(2分) (10广东)31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文化具有继承性 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 B C. D. 答案:C 32.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 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 这表明 A. 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答案:A(10广东)材料一:扫墓、踏青、折柳、洙浴、吟咪等,体现了清 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 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 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材料二: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 些外采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 “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 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 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 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 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 径。(10分) 答案:(1)文化创新必须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 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文化创新要注意运用新的表现形 式,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新文化表现形式;文化创 新要融入时代精神。文化创新需要立足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与时俱进。 (07广东)39(11分)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所以要大力发展各种文化。 1)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特 有的现象。 (2)文化有进步与落后、先进与腐朽之分,只有先进、 健康的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落后、腐朽的文 化则危害人的进步。 (3)我们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 努力改造落后的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在当代中国, 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 立意:考查考生对文化内涵、文化对人的影响、发展先进 文化等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 ,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文化现象的能力。(10分)看漫画,取之不尽运用 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注:本题漫画根据罗琪的取之不尽改编。 (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现象?(5分) (2)结合漫画,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5分) (1)漫画反映了社会上有些人热衷于对中国古典名著进行影视 翻拍的现象。中国古典名著蕴涵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用影视 翻拍的方式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对它的普及有一定的作用。但 是,漫画更主要的是提醒人们不应仅仅从中国古典名著中获得 创作源泉,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应有正确的态度。(评分建议: 考生只要从辩证两个方面评价,均可酌情得分。) (2)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传统 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评继承, 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 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 要求、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影视翻拍 中国古典名著时不应该“全盘照搬”或“断章取义”。对待 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07广东多项)31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白蛇 传、梁祝、孟姜女等传说榜上有名。国家如此重视非物质 文化遗产,说明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为了经济利益 C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D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 32近年来,我国在世界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 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受到普遍欢迎 。这说明A中国文化要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B文化交流能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C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文化交流就是为了文化创新BCBC (07广东)19.夸美纽斯说:“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 德上没有进展的人,那便不是进步而是退步。”这说明 A.知识比道德更重要 B加强知识与道 德修养是无止境的 C.知识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道德修养 D知识与道 德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20.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 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 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A阶级性 B包容性 C民族性 D地域性 21.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 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 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这说明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人们在实践中创 造和发展文化 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人民群众需 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 B C DCBC(1)这幅漫画反映了 什么文化现象?如何 看待这种现象?(2)结合漫画,分析 应该如何正确对待 中国传统文化?(1)漫画反映了社会上有些人热衷于对中国古典名著 进行影视翻拍的现象。中国古典名著蕴涵取之不尽的思 想源泉,用影视翻拍的方式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对它的 普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漫画更主要的是提醒人们不 应仅仅从中国古典名著中获得创作源泉,对待中国古典 名著应有正确的态度。(2)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评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 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 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的、腐朽的东 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影视翻拍中国古典名著时不 应该“全盘照搬”或“断章取义”。对待中国传统文 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08广东)37 . ( 10 分)看漫面,运用 文化生 活 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注:本题漫画根据方成的 洗澡 改编 ( l )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什么偏差?(2分) ( 2 )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 融合? ( 8 分 ) 答案要点: ( l )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只注重中国传统文化排斥外来 文化的偏差。 ( 2 ) 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 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 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 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会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 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 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文化之间 ,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 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 文化之间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享世界文化创新 成果。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必须深 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 化发展 17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 唱等名曲,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表明 A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人们有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 18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 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 苦。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B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C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 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CC 19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崛起,广州方言“埋单”、“打包” 等餐饮用语逐渐风行全国,且发展出其本义以外的涵义 。这表明 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 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播 珠三角文化推动珠三角经济的崛起 饮食文化具有区域性与民族性 A B C D 20我国城市建设中“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 样,城里城外一个样”,这种|“千城一面”现象 A体现了当代世界建筑文化的发展趋势 B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结果 C符合城市建设统一规划的需要 D不符合人们对城市建筑文化多样化的需求BD 21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外国文化产业资源,如 日本版三国演义、美国版花木兰等。这启示我 们 A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 B用法律手段遏制外国的文化掠夺 C应该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 D应该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 22某些旅行社会以“超低价”、“零团费”、减少旅游点 、增加购物点等方式进行服务欺诈。这表明我国思想道 德建设应该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