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被发文身 雕题交趾v远古时代,人们虽然还未发明可以用来蔽体御寒的 衣物,但爱美之心古已有之,他们除将美丽的羽毛 、闪光的贝壳之类作为外表装饰外,还常用涂色、 纹身(刺青)、疤痕、切除、变形等方法来作各种 肉体装饰。礼记王制称:“东方曰夷,被发文 身“;“南方曰蛮,雕题交趾“;“西方曰戎,被发衣 皮“;“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这“文身“雕题“( 在额上刺字或纹图案)之类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早 的装束之一。 v 含义: 被发:散发 ;文身:身上刺花纹。 原指古代吴越一代的风 俗。后也用以泛指未开 化地带的风俗。冠冕堂皇 v据史籍记载,周代已形成了完整的冠服制度,凡有 祭祀之礼,帝王百官皆穿礼服。当时的礼服系由冕 冠、玄衣及熏裳等组成。其中冠是贵族男子的首服 ,与现代帽子不同的是,冠只是加盖在发髻上的一 个小罩子,并不覆盖整个头顶。戴冠的目的并非为 了保暖,而是出于礼仪的需要。礼记冠义称: “冠者,礼之始也,是故,古者圣王重冠。“冠而后 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就是说 ,戴上礼冠之后,才能做到容貌体态端正,颜容和 悦,言辞顺达。v含义:形容表面上庄严 体面或正大的样子,实际 上并非如此。含贬义。 也就是有点表里不一的 感觉。 充耳不闻 以规为瑱 (tin )v帝王戴的冕冠,其顶端有一块长形冕板,叫“延“。延通常是 前圆后方,用以象征天圆地方。延的前后檐,垂有若干串珠 玉,以彩线穿组,名曰:“冕旒“。冕旒的多少和质料的差异 ,是区分贵贱尊卑的标志。据说,置旒的目的是为了“蔽明“ ,意思是王者视事观物,不可“察察为明“,也就是说,一个 身为领袖的人,必须洞察大体而能包容细小的瑕疵。冕旒的 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音j,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 ),以便与发髻栓结。又在笄的一端系上一根丝带,从颌下 绕过,再系于笄的另一端,以固定冕冠。在冠圈的两侧还用 丝绦各悬挂一颗珠玉,直达耳孔处,俗称“充耳“。充耳并不 塞入耳内,而是悬挂在耳际,以时刻提醒戴冠者切勿轻信馋 言。v含义:充耳不闻 充:塞 住。塞住耳朵不听。形 容故意不听别人的话。 以规为瑱 瑱:古人冠 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 玉。把规劝的话当作塞 耳的瑱。比喻不听别人 的规劝。 黄袍加身 v古代统治者信奉“五行”、“五方”、“五色”等理论, 认为青、赤、黄、白、黑这五种颜色分别代表木、 火、土、金、水五行,而黄色正代表构成万物的基 础元素土;青、赤、黄、白、黑又分别象征东、南 、中、西、北五方,而黄色正好象征中央,因此也 就天经地义地成了代表华夏的正色。宋人王懋( mo)在野客丛书中写道:“唐高祖武德初,用 隋制,天子常服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黄有 禁自此始。“所以从唐朝开始,“黄袍加身“就意味着 登上龙座。这一服色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为止 ,黄袍始终是皇权的象征。 v含义:黄袍:也称龙袍 指登上帝位。 紫袍玉带 v朱、紫在中国古代曾长期被视为显贵的服色 。据考证,中国的品官服色制度始于北周而 形成于隋,此后唐、宋、元、明各代虽有变 易,但大体与隋制“紫袍玉带“便常被用来形 容官阶身分的显赫。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