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1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5页 / 共41页
第6页 / 共41页
第7页 / 共41页
第8页 / 共41页
第9页 / 共41页
第1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 人类活动 第一节 认识区域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图文探究知能演练第1步 课前预习激发兴趣 明确目标 梳理教材情景诱思国家级新区,是指新区的成立乃至于开发建设 上升为国家战略,总体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等由国 务院统一进行规划和审批,相关特殊优惠政策和权 限由国务院直接批复,在辖区内实行更加开放和优 惠的特殊政策,鼓励新区进行各项制度改革与创新 的探索工作。2014年1月6日,经国务院批复,陕西西 咸新区和贵州贵安新区正式成为国家级新区。至此 ,国家级新区增至8个,前6个是:上海浦东新区、天 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 甘肃兰州新区、广州南沙新区。尝试探究:什么是区域?我国成立国家级新区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国家成立国家级新区的目的是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各个新区的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1.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2.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3.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及其实践意义。见附表目标导读第2步 课堂探究突破重点 剖析难点 提升能力一、区域内涵剖析内涵阐释 是地球表面的空 间单 位区域是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 这些空间可以是自然的、经济 的、社会的 其划分体现了主 观性与客观性的 统一客观性指其划分是建立在自然环境差异基础上 的;主观性指区域是人们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 人为划分的具有一定的范围 或界线其范围有大有小,是依据不同的要求、不同的 指标体系划分出来的。其界线往往具有过渡性 特征,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 的“地带”。有些 界线是明确的,如国界具有一定的体系 结构形式区域有分级性或多级性、层次性,因而区域具 有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纵向的、横向的),每 个分区都是另一个区域的组成部分【特别提示】 分析区域时,可运用数字“一二三”帮 助记忆有关区域的知识。 “一”是指区域含义中的“一定的指标”。 “二”是指区域划分的两类指标:单一指标与综合指 标、自然要素特征和人文要素特征。 “三”是指区域特点的三个方面:具有明确的区位特 征;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内部某些特 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典例剖析】 读图,回答问题:(1)甘肃省的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海陆位置(2)甘肃省四个干湿区的划分指标是 ; 该干湿区的划分是依据 (填“单一 ”或“综合”)指标来划分的。 解题思路: 甘肃地处内陆,自东向西与太平洋的 距离逐渐变远,年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少,一个地区 的干湿状况取决于该地区水分的收入量(降水量) 与水分的支出量(蒸发量)的对比。这种区域划分 以水分为依据,所以属于单一指标。 答案: (1)D (2)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单一【解题技巧】 地理分布示意图“区域的划分” 判读技巧判读指导: (1)图中有A、B、C、D四个区域。 (2)A与B、C区域之间具有明确界线;D与B、C区域之 间具有过渡性界线。 (3)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二、区域的类型 区域 类型概念划分举例均质区指那些要素具 有相似性或相 对一致性的区 域以一组一致性 或相似性的自 然、经济、社 会指标划分出 各种不同特征 的均质区域山区与平原 区、干旱区 与湿润区、 农田区与牧 区、发达区 与贫困区 功能区指那些功能上 紧密相连,具 有某些方面的 相关性或内在 联系的区域由区域内的核 心以及与其功 能上紧密相连 、具有共同利 益的外围地区 所组成城市 经济区【特别提示】 突破该难点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分类的标准。凡以区域物质内容为指标分类所形成的区域均属均质区范畴,凡以区域内在联系为依据进行分类所形成的区域均属功能区范畴。【典例剖析】 以下区域属于均质区的有( )我国的北方方言区 我国北方的旱作农业区 京津唐工业基地 东北平原区 浦东新区A. B.C.D.解题思路:区域内部的各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属均质区,而和分别由区域的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属功能区。答案:B三、区域的特征及其实践意义 不同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不同,使区 域具有不同的特征。了解区域的特征,对因地制宜 地发展区域、加强区域间的合作等,都具有很好的 指导意义。具体分析如下: 见附表【拓展延伸】 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之间 的关系 (1)整体性是区域的基本属性,没有整体性就没 有差异性,没有差异性就无所谓开放性。区域 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2)不仅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区域 内部也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区域进一 步划分的基础,也是开放性形成的基础。【典例剖析】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使 中国三大三角洲之一的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 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的重要组成部分。读图,回答(1)(3)题:(1)黄河三角洲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 A.利用单一指标划分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D.以气候、地形为指标 (2)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开发的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可以 在借鉴其他地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发挥后发优势,发展 高效生态经济,这体现了( ) A.区域内部具有一致性B.区域内部具有差异性 C.区际之间具有开放性D.区际之间具有差异性 (3)黄河三角洲地域范围包括东营和滨州两市全部,关于 东营和滨州两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人们在自然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 来的 B.两地级市内没有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各自地级市的特点 C.两地级市间没有明显的界线 D.两地级市间要加强联系,取长补短解题思路: 第(1)题,黄河三角洲作为均质区,是 以黄河入海口沉积作用形成的三角洲地形为依据 划分的。第(2)题,黄河三角洲的最大亮点是没有 走高耗能的发展模式,首次提出“生态高效”的 增长模式,体现了区际之间的差异性。第(3)题, 东营和滨州是行政区划,界线明显;整体性是相对 的,差异性是绝对的,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任何 区域都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因此要加强联系,取 长补短。 答案: (1)A (2)D (3)D第3步 图文探究捕获信息 培养技巧 启发思维图表解读答案: (1)甘肃省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2)甘肃省东南部位于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年降水量较充沛;而西北部位于非季风区,随着距离海洋越来越远,加上地形的阻隔,年降水量也逐渐减少。(3)可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干湿区域,即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读图技巧】 注意将两幅图结合起来对比分析 ,观察降水量的分布与干湿区域的分布二者之间 的对应关系。2.读教材图1-1-4 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据图回答:(1)图中展示了哪几种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2)区域的空间尺度与区域特点的描述有何关系?(3)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各包括哪些省区(写简称)?(4)由图可知,我们在分析某个区域的区域特征及发展方向时,除区域本身外,还应注意什么问题?答案: (1)图中展示了三种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三大经济地带和工 业中心图是一幅大尺度的区域图,京津唐工业基地图是一幅跨省市的 中尺度区域图,浦东新区图是一幅小尺度的区域图。 (2)一般情况,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宏观;区域 的空间尺度越小描述得就越具体,越详细。 (3)东部经济地带: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 、琼。 中部经济地带:黑、吉、内蒙古、晋、豫、鄂、湘、皖、赣。 西部经济地带:川、渝、贵、云、藏、陕、甘、宁、青、新。 (4)还要把这个区域放到一个更大尺度的区域中去分析其区域特征及 发展方向。如分析上海市经济发展的原因,我们就要在更大尺度的区 域图中读出上海具有经济发达的腹地,便利的交通,利于和其他区域相 联系等发展条件。【读图技巧】 阅读本图应明确两点: 一是按照空间尺度大小,可以划分出不同等级的区 域,按从属关系形成一定的区域等级系统,例如,由东 部经济地带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浦东新区,空间 尺度由大到小依次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二是在 这个由不同空间尺度区域组成的等级系统中,明确尺 度大小与所描述的区域特点的关系。3.读教材图1-1-6 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据图回答: (1)青藏高原“高”“寒”自然特征的成因是什么? (2)举例说明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3)自然环境对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人口、城市分布有何 影响? (4)人类活动对本区自然环境的影响有什么特点? 答案: (1)地势高,气温低,因高生寒。 (2)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气温 低,冰川冻土广布;植被稀少且以耐寒的草原和高山草 甸灌丛为主;动物耐寒且种类少。 (3)自然环境制约着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人口和城市 分布等,该区以高寒农牧业为主,人口和城市及农业区 集中于河谷地带等。 (4)由于本区人口稀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微弱,许多地方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状态。【读图技巧】 阅读该图首先要明确青藏高寒区由于地势高、气温低,形成“高”和“寒”两大显著特征,进而影响着青藏高原整体的区域环境。其次要明确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的具体表现。4.读教材图1-1-7 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示意,据图回答: 区域类型城市特征优势关系 发达区域数目 且 规模 、产 品、 等 两者通过这 些经济要素 的流动,实现 区域间的 ,促进 落后区域数目 且 规模 和 等 答案:区域类类型城市特征优势优势关系 发发达区域数目多且规规 模大资资金、产产品 、信息等两者通过这过这 些经济经济 要素 的流动动,实实 现现区域间间的 优势优势 互补补, 促进进区域发发 展落后区域数目少且规规 模小劳动劳动 力和自 然资资源等活动点拨一、教材第5页活动 点拨:从图中可以看出,汉语划分为七大方言区,各个方言区的空间大小 不一,各方言区都有特定的分布地区。 (1)方言区的分布:北方方言(普通话)区:集中于长江以北地区和云贵 等地。 吴方言区:吴方言分布区包括长江三角洲及浙江的大部分。 湘方言区:湘方言分布于湖南大部分地区及广西的东北部。 粤方言区:粤方言又叫广东话,分布于广东中部、西南部和广西东南 部、海南岛中部、港澳地区等。广东省东部、北部地区则不属于粤方言 区。 闽方言区:闽方言的分布范围除福建本省以外,还分布在广东的潮汕地 区和台湾的绝大部分地区。 赣方言区:赣方言分布在江西的北部与中部。 客家方言区:集中分布区位于粤东、粤北、闽西、赣南。(2)汉语方言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 北方方言最早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由于 华北地区平原广阔,往来方便,为人员往来、 语言交流提供了条件,结果出现了华北地区的 共同语言。同时,由于华北大平原联系东北、 西北,优越的交通位置为北方方言的形成及其 内部在不同地区的一致性创造了一个重要条 件。与我国北方比较来看,南方在地形上为丘 陵,其崎岖的地形为方言发展提供了条件,彼 此的内部差异远大于北方。二、教材第78页活动 答案:1.位于热带,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望 ,处在广阔的南海的西北部。位于陆上国土与海 上国土的结合部位,靠近珠江三角洲,邻近港、澳 ,毗邻东南亚;连接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 洋,海上交通位置重要。 2.四面环海,海上交通方便,有利于对外交往; 以热带气候为主,终年高温,降水充沛,有利于热 带作物的生长以及向北方地区输送反季节瓜果蔬 菜。以山地、丘陵和台地为主,沿海平原面积狭 窄;植被茂密,生物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经济作物 ,而粮食作物的种植受到限制。矿产种类丰富,为 工矿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3.海南岛靠近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区,邻近港、澳和东南亚,是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上通道,既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又是开发海洋的前沿;岛上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