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5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5页 / 共35页
第6页 / 共35页
第7页 / 共35页
第8页 / 共35页
第9页 / 共35页
第1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三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代议制 1.概念: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 使国家主权的制度。 2.特点 1)具有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议会, 会议是国家行使权力的核心机构。 2)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3)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1.君主立宪制2.共和制英国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德国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总统共和制 法国的议会共和制感知考纲课程标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 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 立宪制的特点。知识框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1.背景:2.确立:3.发展:4.完善:5.特点6.作用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的颁布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普选权的扩大;政党政治(两党制)1)国王:统而不治 2)核心:责任内阁制 3)基础:代议制民主(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历史概念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国王、 皇帝等)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一 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它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 分享权力、互相妥协的产物。一、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1.政治:2.经济:3.思想:4.历史渊源: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 不断壮大;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早期启蒙思想、清教;13C初颁布大宪章,以限制王权 ,并逐渐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 的制度。大宪章13C16C 三大宪政原则: 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立法; 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 国王必须按照法律治理国家; 原则法律高于国王之上,连国王也不得违反! 议会上院:国王、贵族(世袭) 下院:平民(选举)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 箍咒”。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指 A.光荣革命的胜利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进行议会改革B(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的颁布(转移之一: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1.颁布时间:2.颁布目的:1689年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 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 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议会之演说自由、辩 论或议事的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任何法院或任何 地方,受到弹劾和询问。英国权利法案 想一想:据材料一指出,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主要取得了什么权力?该法案的实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权力:立法权。实质:用法律的形式限制王权,确保资 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哪些权力?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停止法律的执行;议会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的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任何法 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和询问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 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等等。立法权税收权军事权议会享受自由司法权(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的颁布(转移之一: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1.颁布时间:2.颁布目的:3.主要内容:1689年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确立议会主权,从立法权、司法权、税 收权、军事权等方面限制了国王权利。权利法案颁布后,议会与国王权力的变化掌握的权权力权权力变变化 变变化结结果议议会国王掌握实权权力大大削弱立法权、财政权、司 法权、军权逐渐无权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从上面的表格,思考权利法案颁布的意义。(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的颁布(转移之一: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1.颁布时间:2.颁布目的:3.主要内容:4.意义:1689年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确立议会主权,从立法权、司法权、税 收权、军事权等方面限制了国王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 权利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它标志着英 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三、君主立宪制的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转移之二: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1.形成过程:历史概念责任内阁制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 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沃波尔时期小皮特时期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议会下院首 相政 党 下院选举中获胜多数党领袖担任内阁(政府)提出内阁成员名单并组 阁内阁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对议会集体负责对政府事务进行监督责任内阁 制有何特 点?练:金融危机横扫全球,英国政府提出一系列救市 法案,如果这些法案在下院不能通过,布朗首相 可以强迫投反对票的议员退出议会率全体内阁成员辞职呈请女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呈请女王做出最终裁决A. B. C. D. 责任内阁制基本原则之一:在大政方针上阁员要保 持一致并集体负责D(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三、君主立宪制的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转移之二: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1.形成过程:2.意义:使立法机构得以控制行政,有效地调节了立 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还远得很,英国的 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欧洲文 化史)它说明 A.当时的英国还没有建立民主政治 B.当时的英国由封建贵族统治 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还没有掌权 D.大部分英国人没有选举权D D(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四、君主立宪制的完善普选权的扩大;两党制(转移之三: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 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议会改革与选举权的扩大: 1832年改革: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 1867年改革: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获得了选举权 1884年改革:农业工人获得了选举权,基本上实现了男性户主的 选举权 1918年,人民代表法通过:一部分妇女首次获得普选权 1928年,21岁女子获选举权 1969年,18岁男女均获选举权思考:依据上述英国选举制度的演变历程,请提炼概述英国选举 制度演变的有关信息。信息:资产阶级政治民主不断完善,最终实现普选。 1832年改革1867 改革1884年改革 背 景内 容意 义1、工业革命展开,工业资 产阶级兴起,要求参政。2、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的 冲击在英国掀起改革浪潮降低财产资格限制取消一些衰败选区给予新兴工业城镇代表名额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重要一步但是广大工人、雇农和妇女 仍被排斥于政治之外。 群众运动风 起云涌使城市小资产 阶级和城市工 人获得了选举 权政治民主化进程 又一步 但是下层工人和 全部农业工人仍 未获得选举权1人口素质提高。 2工人获得选举权, 推动民主化。3政党竞相改革农业工人获得 选举权男性户主选举权 基本实现,代议 制民主取得长足 进展19世纪的三次议会改革材料一: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 工业国家。1870年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 ,形成垄断资本主义。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兴起第三次科技革命 ,推动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巨大发展。 材料二:工业革命迅速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他们为维护自 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 材料三:英国1832年改革后,工人阶级展开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 。60年代,资产阶级激进派和工会联合起来,再次掀起争取议会 选举改革的群众运动。 材料四: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义 务教育制的实行,大大提高人口素质。议会中两党为争取选票, 竟相进行改革。 材料五:一战中,妇女参与生产,发挥重要作用,使议会考虑赋予 妇女选举权。 思考,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 原因: 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力 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要求普选权的斗争高涨;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 两党竞争的推动;一战中妇女经济地位提高。光荣革命与英国两党的关系:光荣革命是有辉格党和托利党联合发动,它是政党力量的一次显 示。反过来,这次革命的成功又为两党的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 政治条件。从此以后,英国进入了两党政治时期。托利党托利党18321832年年辉格党辉格党保守党保守党自由党自由党保守党保守党工党工党土地贵族 国教僧侣新贵族 城市商人 金融家2020世纪初世纪初贵族 其他阶层工商业资 产阶级影响:议会大厦两党制下,两党相互竞争和监督,既促使了政 治民主化,又保证了议会和内阁的正常运作。结合课本45页漫画公平竞争思考:丘吉尔艾德礼 1940年5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保守党的领 袖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领导英国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 的胜利; 1945年7月,因为二战而停顿了超过十年之后 所举行的英国大选中,工党领袖艾德礼击败保守党的丘 吉尔,出任英国首相。英国保守党 Conservative Party, Great Britain 保守党的两位重要领袖 丘吉尔和撒切尔夫人。英国工党 Labour Party,Great Britain 工党标志 红玫瑰英国君主立宪制议会选民英王内阁上院下院多数党组阁任命首相负 责监 督形式任命(权力中心 立法权)司 法 独 立(司法权)(国家象征 统而不治)(行政权)(贵族世袭)该图体现该图体现 什么政治什么政治 特点?有特点?有 何作用?何作用?1、特点: 1)国王:统而不治 2)核心:责任内阁制3)基础:代议制民主五、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作用2、积极作用:1)结束君主专制制度,法治取代人治,是历史的进步;2)稳定社会秩序;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为各国提供一种民主政治体制发展模式。3 3、局限性局限性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没有根本变化,仍由国王、上 院、下院、内阁组成,只是国家权力重心变化知识结构英国君主立宪制 的确立与完善确立标志:权利法案颁布,用 法律形式认定了议会主权至上原则发展 过程 内阁的形 成与发展议会三次改革两党制的 演变沃波尔时期 小皮特时期 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辉格党和托利党 的演变; 工党的兴起。小结一条主线: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发展、完善 两个趋势: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 断增强 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 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政治权利由贵族民 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 民民主明朝废除丞相,皇帝君临天下,直接 处理国家大事,设殿阁大学士辅政,后逐 渐演变为内阁,成为与六部并行的国家行 政机关,内阁的最高长官称“首辅”。1721年,罗伯特沃尔波尔成为英国 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内阁制形 成。尽管称呼一 致,但阶级本质 不一样。明朝是 封建王朝,其“ 内阁”是专制王 权的辅政机构, 是封建性的;而 英国内阁是资产 阶级民主政治的 产物。两者在本 质上是不同的。专题探究:同样是内阁, 两者有何区别?知识巩固练兵场1.(08海南)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 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 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 在于 A.防止国王独断专行 B.扩大议会的权力 C.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 D.扩大国王的行政权 2.(07海南历)一般认为,英国在16、17世纪时的社会和政 治制度、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 业化的程度。其中的政治制度是指 A斯图亚特王朝前期实行的政治制度 B“光荣革命”前夕实行的政治制度 C.由权利法案所确立的政治制度 D议会选举改革之后完善的政治制度3.(08上海)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体制发生了显著变化, 表现在A.内阁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