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7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5页 / 共37页
第6页 / 共37页
第7页 / 共37页
第8页 / 共37页
第9页 / 共37页
第1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口腔医学论文统计分析中 常见的缺陷与问题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博士生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预防医学教研室副教授 Mar-k21cn.com 028-85583347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讲座 l医学统计学作为一种认识医学现象数量 特征的重要工具,在口腔医学研究的过 程中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l任何科研设计、实验研究都离不开统计 方法,而统计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 到论文的质量。 统计分析l统计分析由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两大部 分组成,是医学统计学的核心。l统计描述包括统计表、统计图和统计指 标。l统计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一、统计方法 直接影响到论文的质量 l70年代初,国际著名生物统计学家 Feinstein (Feinstein AR. Clinical biostatistics. XXV. Survey of statistical procedures in general medical journals. Clin Pharmacol Ther, 1974,15:97-107.)对美国 、英国、加拿大五种权威医学期刊中统 计方法的应用状况进行了调查,引起了 医学教育界和学术界人士的极大兴趣。 lRosenfeld(1 Rosenfeld RM, Rockette HE. Biostatistics in Otolaryngology Journals.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1991, 117:1172- 1176.)等1和Juzych(2 Juzych MS, Shin DH, Seyedsadr M, et al. Statistical techniques in Ophthalmic Journals. Arch Ophthalmol, 1992, 110:1225-1229.)等2的调查比较了不同年代的 期刊论文,发现90年代的期刊论文中用复杂的 统计分析方法比70、80年代有显著增多。 l国际医学界普遍认为,临床论著中统计 方法的应用及缺陷状况,既是衡量一个 国家、一个时期或一种专业杂志科研论 文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医学院校课程 改革和继续教育的指南。 l我们的调查也有类似的发现,在口腔医学期刊 论文中t检验和联列表分析(主要为卡方检验)所 占的比例更大。复杂些的统计方法甚至包括方 差分析都用的较少。l随着科研设计方法的完善,一些特定统计分析 方法应被更广泛地应用于科研报告中,如生存 分析中的COX回归分析、多元回归分析、与流 行病研究相关的危险度分析、诊断试验评价中 的ROC曲线等,但在提倡和推广使用这些较复 杂的统计分析时,应注意强调医学科研人员与 统计专业人员之间的合作。 二、统计指标选择 的缺陷与问题 l常出现率与构成比,发病率与患病率, 死亡率与病死率等的混淆。 l把构成比当率l构成比是说明事物或现象内部各构成部 分的比重,率为表示某种现象发生的频 率或强度。它们都是相对数指标,用百 分数表示。 l发病率与患病率 l发病率是指观察期内(年、季、月等)新发生 某病的例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强调在观 察期内的新发病例数。l患病率则指观察时点的某病的现患病例数与该 时点人口数之比,强调的是该观察时点上某病 的现患(新、旧病例)情况。l有人调查男性7674人,龋病患者6235人 ,发病率为81.25;女性调查2896人, 龋病患者2225人,发病率为76.83。这 显然是错误的,应该是患病率。l死亡率与病死率 l这也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指标。某病死亡 率是观察人群中某病的死亡频率,一般 以10万分率表示;某病病死率是某病患 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一般以百分 率表示。前者反映人群因该病而死亡的 频率,后者反映疾病的预后。部分作者 常将某病住院病死率误为某病死亡率。 l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对来稿中资料的表达 与描述的有关要求:用s表达近似服从 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M(QR)表达呈偏 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相对数时,分母 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 比。 三、统计方法选择与使用 的缺陷与问题l选用统计方法之前应首先确定是计数资 料还是计量资料。 l计数资料是先将观察单位按性质或类别 进行分组,然后清点各观察单位的个数 所得的资料,如根据治疗结果计算出的 治愈率、有效率、病死率、阳性率等。 l计量资料是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方法 测定某项指标数值大小所得的资料,如 身高、体重、脉搏、血压、浓度、白细 胞总数等。 l计数资料最常用的统计方法为2检验或U 检验。l计量资料最常用的统计方法为t检验(或 F检验)。 l应用t检验的条件是:当样本含量较小时 ,要求样本符合或近似正态分布;当两 样本均数比较时,两样本方差相等;l当样本不符合正态分布时,应采用t检验 代替t检验;l当两样本方差不等时,应采用秩和检验 或t检验。 l(1)在需要进行统计学分析时没有进行统计学分 析。 l使用了统计学分析,但未说明是什么方法,也 是较常见的问题。l表现为论文中只有P值,但看不出使用的是哪 种检验方法和统计量的大小。l在这种情况下,读者无法对统计学方法的正确 性进行评价。l由于大部分文章的数据分布无法从文章中得知 ,不符合检验假设的比例可能更高。l(2)标准误代替标准差。l研究数据一般综合表示为均数标准差, 标准差表示这些研究数据相对于均数的 离散程度,而标准误的含义则完全不同 ,所以用标准误代替标准差是错误的。 但更多的情况是作者没有说明应用的是 标准差还是标准误,应该在文章中说明 。 l(3)应用的统计学方法所要求的前提条件不具备l对计量资料的统计数据经常用t检验或F检验。l经常出现把非参数计量资料的数据用参数统计 方法进行处理。l如t检验要求资料呈正态分布,但许多明显偏态 分布的资料作者也使用t检验。l如微量元素(血铅、血锌、尿汞)等数据经常 出现偏态分布。当数据呈偏态分布时小样本( n0.05时 ,认为是大概率事件,说明在这一次试验中很可 能发生,因此接受假设,认为差异无显著意义 (差异不显著)。l反之,若P0.05,则认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也就是说P越小 ,就越有理由认为被比较的均数或率之间有差 异。 l至于两者差异有多大,这要由它们之间 实际相差有多大再结合专业知识来确定 。不是由P0.05,还是P0.01来决定。一 般统计上说的“差异显著”(P0.05),“ 差异非常显著”( P0.01)是统计学的术 语,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显著”概念 。l再有通过统计分析被比较的均数或率是否被认 为有差别,决定于被研究事物有无本质差异和 抽样误差的大小(又决定于个体差异的程度和 样本例数的多少),以及选用检验水准的高 低,而检验水准的高低是根据分析要求确定的。 l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灵活性,即使取同一检 验水准,其样本差异虽无显著意义,当增加样 本例数,由于减少了抽样误差,可能差异有显 著意义。因此,P接近显著水准时,下结论要 慎重。l有的人只凭少量的统计资料就作出“有差 异”、“无差异”的判断,并对所调查的数 据下结论,是不科学的。l还有的作者将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的大小 与组间差异的大小相混淆,错误地认为P 值越小,组间差异越大。l评价一项研究结果是否有价值,要看其是否有 临床意义和统计学意义两个方面,当然最理想 的是两个方面都有意义。如果差异本身没有临 床意义,可以不必进行统计学检验,因为如果 样本足够大,均会取得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的 结果。l医学论文中,常发现作者仅根据统计学检验有 显著性就断定研究结果有意义,而不管研究结 果是否有临床意义。相反,如果统计学检验结 果没有显著性意义,尽管研究结果本身有重要 的临床意义,也会作出没有效果的结论。下结 论时,不仅根据统计学的结论,还要根据专业 知识来判断。l在结果解释方面常见的另一个问题为结 论依据不足。l有些科研设计因为本身的局限性,不可 能得出肯定的结果,但可以为以后的研 究提供有价值的线索。l有些作者往往忽视自身科研设计的缺陷 ,贸然得出肯定结论。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对来稿中统计 结果的解释和表达的有关要求当P0.05(或P0.01)时,应说对比组之间的差别 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的意义,而不应说 对比组之间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的差别 。应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 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 分析、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等),统 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2=4.68,F=6.79等) ,应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0.0238);当涉及到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时, 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置 信区间。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