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2页
第2页 / 共72页
第3页 / 共72页
第4页 / 共72页
第5页 / 共72页
第6页 / 共72页
第7页 / 共72页
第8页 / 共72页
第9页 / 共72页
第10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五章第五章 汉字书写指导汉字书写指导准确规范美观汉字的要求笔画视频准确,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不要写错别字,二是要 点画准确清晰,让人看了一目了然,清清楚楚,不至于认错 或费解。例如,有的人把竖和撇交代不清,写出的反和仅很 难辨认。有的人写三点水和言字旁,行笔轻率,点画欠准, 写出的设有和没有、内讧和内江便很费解。美观,这是书法研究的问题。规范,就是要写规范汉字,不写非规范字,社会交际用 字,特别是学校用字,一定要规范。在这方面,当教师的更 要严格要求自己,课堂板书、作业评语一定要写规范汉字, 切不可写非规范字。书法分软笔书法和硬笔书法。 硬笔书法是在软笔书法的基础上借鉴 软笔书法而发展起来的。毛笔字写得 好的人,其硬笔字也一定能写得好, 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鉴于此,在本章 中,简要介绍一些软笔楷书书法的基 础知识。初学书法,先练好楷书,楷 书大家有唐初的欧阳询、虞世南 、褚遂良、薛稷;中唐的颜真卿 ,接近晚唐的柳公权,宋末元初 的赵孟頫。用笔,也叫运笔,是指笔在纸上运行的各种方 法,所以也称作“笔法”。第一节 用笔书法是一种线条艺术,线条是书的基础,是表 现书法艺术最本质、最主要的手段。线条是用笔、 墨在纸上写出来的,所以,如何充分发挥笔的性能 ,按照写字人的意图把笔画写得千姿百态,富有意 趣,具有生命力,正是笔法所研究的主要问题。“永”字有八笔:点、横、竖、勾、 仰横、撇、斜撇、捺,按各自的笔势 以八字概括为侧、勒、弩、趯(ye )、策、掠、啄、磔(zh)。这八 笔是楷书基本笔划,每笔各有特色, 而又互相呼应,一气呵成。“永”字如 果能写出每笔的精神,楷书可算达到 相当水平。 一、起笔、行笔、收笔一、起笔、行笔、收笔这是完成任何一个笔画的整个书写过程 中的三个步骤或阶段。起笔,是指一个笔画 的书写的开始,笔锋落着纸,就叫起笔,为 下一步的行笔做好准备、打好基础。笔锋落 纸面完成起笔后,接着笔毫平铺,主要用中 锋,向终点移动运行,完成笔画的主体部分 ,也就是从笔画的起到止的部分,这个阶段 的书写称行笔。笔画写完了,则回收笔锋, 这叫收笔(也叫结笔或杀笔)。二、逆锋、顺锋锋,就是笔锋,对毛笔来说,指的是笔毫的尖端,俗称“ 笔尖”。对书写来说,指书写点画时对笔锋的种种运用方法。逆锋,也叫取逆势,是按照笔画前进的一个反方向的落 笔动作。这种写法,传统上叫做“逆锋入纸”,也就是人们 常说的“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下先上,欲上先下”。例 如,写一横,本来笔画前进方向是向右,如果落笔时,先向 左边逆推,就是逆锋。再如写一竖,本来笔画的前进方向是 向下,如果落笔的时候,先向上逆推,也是逆锋。顺锋,与逆锋正好相反,是与笔画前进方向相一致的 落笔动作。(一)中锋中锋,也叫“正锋”。中锋运笔,即蔡邕九势中所说 的“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这样写出来的笔画,圆润有力, 笔力内在,给人以稳定和有力的感觉。在传统书法中,对中 锋特别看重,历来书家多主张“笔笔中锋”。清代学者笪重光 在其书笺中说:“能运中锋,虽败笔亦圆;不会中锋,即 佳颖亦劣。优劣之根,断在于此。”中锋用笔,是学习书法用 笔的主要内容和核心,应勤学苦练。三、中锋、偏锋(二)偏锋偏锋,指运笔时笔心不在点画的中央,而偏在一侧。这 样写出来的点画,有的时候会出现一边光、一边毛的情况。 一般书家把偏锋看作是书法之弊。但也有不同的观点,明代 王世贞、当代学者周汝昌等,对偏锋便持肯定态度。四、藏锋、露锋 (一)藏锋藏锋,也称“隐锋”或“无锋”。指写字时,把笔锋藏 笔画之内,起止处不外露锋尖。藏锋写出的点画,气势内从 敛,浑厚圆润。唐徐浩论书说:“用笔之势,特须藏锋 ,锋若不藏,字则有病。”藏锋的写法是:起笔是用逆锋,收笔时用回锋,这样写 出来的笔画,便锋尖裹藏不显露。(二)露锋露锋,也叫“出锋”,指所写的点画的锋尖显露于外。清 蒋和书法正宗笔法精解说出锋“精神外露,风采焕发有 神”。露锋在点画之间或行款之间能起到左右呼应、上下连 接、气脉贯通的作用,给人“以纵其神”的动态感。 五、方笔、圆笔古人说:“凡言用笔,首辨方圆。” 清康有为在广艺舟 双楫缀法第二十一中说:“书法之妙,全在运笔。该举其 要,尽于方圆。操纵极熟悉,自有巧妙,方用顿笔,圆用提笔 。提笔中含,顿笔外拓。中念者浑劲,外拓者雄强。”方笔的写法是:笔尖略向前,横切 而下,顿笔,接着调锋运行,收笔时也 用顿笔、折锋。这样用笔,写出的点画 ,便有棱角。圆笔的写法是:起笔裹锋(即笔锋 转绕一下,把锋藏在里面),写到转弯 处,提笔运行,写到尽处稍停即转锋收 笔,不折不顿。这样写出的笔画自然是 圆转的。第二节 基本笔画的写法竖法:万岁枯藤 竖要像万年老藤树那 样苍劲坚挺。 提法:百钧弩发 像发射百钧的机弩那 样有力。 钩法:崩浪雷奔 像巨浪崩起,阵雷般 迅猛,形容力量雄浑,一气呵成。 折法:劲弩筋节,强弓硬弩,筋肉骨节 ,形容字的转折,承接处遒劲有力。点点,不仅是独立的笔画,也是最小的单位,横、竖、撇、捺等笔画,无一 不始于点,都是点画的延伸。同时,点因组字位置的不同,随字异形,变化颇 多,特别是书法中因流派风格的不同,点的形态,更是表现得千姿百态。所以 ,学习书法,对“点”一点儿也不可忽视。写点时,虽然笔锋运行幅度较小,但仍然应有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完整过 程。这是写好点的关键,必须做到。初学者,可从圆点和方点入手。(一)圆圆点,也叫侧点,稍长而圆,一般常用于“主”“江”等字的第一 笔。圆点的基本写法是:下笔稍轻而缓左上(也可不出锋);锋尖入纸 ,笔管前倾,行笔略重,向右下方运行,到位后稍顿圆转回锋,向上方 收笔。 方点,突出特征是头部呈方形。宝盖头的第一笔,有时人有即用方 点。方点的写法同于竖画,逆锋向左上角起笔,折笔向右作顿,翻笔铺 毫向下运行,稍驻微微提笔,向左上方回锋收笔。二、横写横画时,要求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具体写法是 :开始从右向左上角逆锋起笔,接着向下顿笔,稍停之后就折笔中锋向 右运行,中间要劲健力行。收笔时,向右下方顿笔,稍停即回锋向左收 笔。这样写出来的横,笔画方正,笔力刚劲。 三、竖竖画,又叫直,是字的骨干。它在字中起着支柱的作用。下边介绍 “垂露竖”和“悬针竖”。 (一)垂露竖垂露竖,简称“垂露”,也叫“下圆竖”。其写法是:开始笔锋向 左锋斜横落笔,落笔稍顿之后,调正笔锋、中锋向下垂直力行,至尽头 处再稍顿回锋向上收笔。收笔的方向,有的向左上,有的向右上。这样 写出来的竖,其状如露珠欲滴还缩的样子。(二)悬针竖悬针竖,简称“悬针”。其写法是:开始部 分与垂露竖的写法相同,即向左上逆锋斜横落笔 ,落笔稍顿后,用中锋垂直向下力行,力量由重 而轻,最后轻度提笔出锋,收笔不作回锋。写悬 针,必须是中锋,如果锋尖偏向一边,那是偏锋 用笔,不符合悬针用笔的要求。出锋也宜过于细 长。这样写出来的竖,下端尖细,其状如倒悬的 针。撇,是向左下伸展的斜线,也称“斜悬针”。它也是随字 异形的笔画,有长撇,有短撇,还有平撇,等等。下边介绍 长撇和平撇的写法。(一)长撇:逆锋向左上角起笔,随后折笔向右下作顿, 然后转锋向左下行笔,到了撇端轻快收笔出锋。(二)平撇写法与长撇相同,也是逆锋起笔,折锋向右下作顿,然 后转锋行笔,最后收笔出锋。平撇与长撇的不同外,是斜度 较小,短而略平。撇的变形很多,不论写什么撇,都要注意做到:弧度一 定要合适;粗细处要自然不可突兀。写撇“不宜缓,缓则钝 ”,但写不可写得“头重尾飘”。四、撇在“永字八法”中称“磔”,也叫“波”。捺的整个运笔过程称 为“一波三折”。折是指笔锋方向的转换。“一波三折”:捺笔本 来是要向右下行笔,起笔却是向左上,这是第一折;捺的中间 部分,笔的方向是转向右下斜行,这是第二折;临捺脚时,稍 顿而后向右行笔捺出,接着回锋收笔,这是第三折。捺的写法是:逆锋向上,起笔稍轻。转锋向右 下行笔,渐渐着力下顿,使笔毫铺开;提笔右扬出锋。写捺时,要注意:行笔轻重要有变化,斜度大小要 适当,出锋时,锋尾不可散开也不可高翘或低垂。五、捺钩和折都是一种复合笔画。钩的写法,以竖钩为例:首先按写竖的笔法 写竖,行笔至钩处,先将笔锋一提再轻按,然后 略顿,接着向左平推,迅速出锋,钩则写成。 折的写法,以“口”字的第二笔为例:首先从左到 右写横,将到横画转折处略提笔,笔向右上微昂 ,再转锋向右下斜按,当笔锋铺开后,锋顿略提 ,调锋或翻笔向下,以中锋运行,直到末端。六、钩和折第三节 结字结字指写字时,对笔画、偏旁部件的处 理安排和形势布置,也叫结体、结构或称 间架。元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 字亦须用工。”(兰亭十三跋)康有为说:“书法之妙,全在运笔。”( 广艺舟双楫)启功论书绝句论书随笔:“(结字)从书法艺术 特别是对书法的学习,很有启迪作用。但从学习书法的深 浅阶段讲,则与赵氏所说,恰恰相反。” 又如他认为临碑与临帖亦是辨证的关系,而帖能更真 实地保有原作点画使转的面貌,故应更多加临习;而临碑 则应“透过刀锋看笔锋”,才能得其真髓,并自称“半生师笔 不师刀”。他又经过多年的探索,发现字的重心聚集处并不 是在传统的米字格的中心点,而是在距离中心不远的四角 处。并推算出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正符合所谓的“黄金分割 率”。这些具体的理论都对学习书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汉字书法的艺术结构问题,从来不 断地有人探索。隋僧智果撰有心成颂 ,唐欧阳询撰有楷书结体三十六法 ,明李淳撰有大字结构六十四法 ,清黄自元撰有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 法等等。楷书书法的要求齐整平稳比例适宜偏旁容让统一多变点画呼应一、齐整、平稳写字时,不论画多画少,也不论画长画短,都要安 排在一个方框、方格内。或正方或长方,但都不以离开 方这个大格。有的人写字,笔画常常出格,启功云“自 觉其龙飞凤舞,人见其杂乱无章。”平稳,是指重心要平稳,使字不致倾倒歪斜。凡字 都有一个中心,以字的中心线为轴,组织安排笔画上下 左吉要匀衡,要对称。特别要注意横平竖直的原则,一 个字,如果做不到横平竖直,一定会歪歪扭扭,站立不 稳。二、比例适宜组成字的笔画有的长有的短,有的 多有的少。在一个字中,笔画长短处理 和空间疏密的安排,在比例上要适宜, 长画不宜过长,短画不可过短,要长短 适中。笔画少的字,要把笔画排开,增 大笔画之间的距离,不使字形过小,笔 画多的字,结构茂密,所以笔画应短小 ,间距要收缩,控制字形不得过大。三、偏旁容让合体字的偏旁,大小相等的少,不相 等的多。写偏旁大小不相等的字,要写得 平稳美观,必须注意处理好偏旁的容让。 小偏旁要写得小,要收缩;大偏旁要写得 大,要伸展。做到小偏旁让大偏旁。这样 处理写出的字,自然会比例适宜,疏密得 当,齐整平稳,大方美观。四、统一多变有相同或相近的笔画的字,书写时,笔 画的大小、长短、粗细,不能一个面孔,要 避免板滞。能做到统一之一有变化,字则生 动有神,富有意趣。昌字、尖字,上下偏旁 要写得大小有别,松紧不同,上边的偏旁要 写得小收得紧,下边的偏旁要写得大放得松 。王字、隹字,几个横画不可等长。易字有 三撇,它们的长短、疏密和收放,也应有异 。五、点画呼应有对应笔画的字,笔画一定顾盼呼应,神 气完聚,避免松散分离。戈字的最后两笔撇和 点,便要写得上下呼应,虽形断而意连;堂、 羊、平中的点和撇,便要左右顾盼,冷、江中 的点和提,需写得上下呼应,特别是其中的提 ,其承前启后的意态,更应表达充分。只有这 样,写出的字才能给人以一气呵成、脉络贯通 、形完神聚的整体感。二、书法艺术的发展(一)发展历程: 1、秦汉:小篆、汉隶具美感、多为实用性文字 2、魏晋南北朝: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3、隋唐:达到新的高峰,书法理论日趋成熟代表:草书张旭、怀素(“颠张狂素”)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颜筋柳骨”)楷书:笔画祥备、结构严整、是规范化、 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草书: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 任情纵性。是诸书体中艺术性最强的一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